陳林芬
摘 要: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推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多讀的好處,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地對待每一節閱讀課的方法指導,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以下幾點,還不太成熟的方法和大家一起探討。
關鍵詞:閱讀;教育;小學
一、巧借圖片,質疑閱讀
借助圖片,質疑閱讀是讓學生先觀看相關的圖片,以圖片為鉤子,然后再帶著質疑去閱讀,低年級的課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動活潑的插圖,并且大部分插圖就包括有趣的故事情節,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先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然后圖文對照課文,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7課《酸的和甜的》,使我引導學生仔細看圖中的插圖,試著把各幅圖畫連起來,變成一個自己的小故事說一說,老師走到他們中間去傾聽,然后讓四位同學上臺講出自己的編的故事。這些插圖就是一個故事情節的體現,所以不少學生說起來非常生動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緊接著讓學生自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就這樣由圖像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力,同時對讀懂課文,理解字詞句都是大有幫助的。
二、個性朗讀,以讀為主
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朗讀,朗讀是培養語感的關鍵,讀的感悟的前提是理解的過程,也是寫作的基礎?!缎W語文課程標準》對朗讀提出了具體的目標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倍易x是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有語文教學就有朗讀的存在,它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感悟課文內容。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課,我讓學生采用不同的朗讀方式來感受作者筆下的春天,比如,(1)仿照古人的搖頭晃腦來吟詩;(2)可以手拍手方式來讀詩。最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去朗讀古詩,去感受春天的美麗,這樣的個性朗讀,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喜歡上朗讀。
三、讀說結合,完善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及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態度和語言習慣”。我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十九課《雪孩子》,讓學生讀完課文后,馬上與小組同學復述這個有趣的故事,然后再請兩組上臺把故事講給大家聽,講得好,老師就獎勵他一朵小紅花,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鍛煉學生的膽量?!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并加強信念。
四、以讀為本,激勵語言
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由此可見,我們教師要把讀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始終,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語言美,在讀中體會情感美,那么如何去讀,讀的次數多書讀百遍,以及自薦,文章讀多讀了,他的意思就會明朗,體會就會更深刻,但是應有選擇地去讀,要選擇多讀的內容。如(1)重點句段要多讀(2)難以理解的地方要多讀;(3)值得積累,有欣賞價值的地方要多讀。
五、引導欣賞,閱讀品位
在閱讀中,我試著引導學生去欣賞作品,在學生對課文中感興趣的人和事件有所感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全面欣賞,可以自讀欣賞,還可以采用圖畫等多感官參與,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獨特體驗,配上表情動作,反復品讀。熟讀成誦,完成背誦積累的任務。比如,在上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3課《筍芽兒》,我先范讀第2段筍芽兒被叫醒了,她揉揉眼睛,伸伸懶腰,看看四周仍然一片漆黑,撒嬌的說:“是誰在叫我呀?”老師邊讀邊配上表情和動作,然后讓孩子也跟老師一起品讀本段,邊讀邊配上表情和動作,一遍不行,那么就讀兩遍,多讀幾遍后孩子們都會讀了,那么再往下讀課文的時候,孩子們就會自己配上表情動作來品讀,慢慢地他們就會愛上表演,愛上閱讀。
總之,在閱讀這塊有待開發的神圣領土里,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積累和摸索,讓我們把人類精神上的食糧帶給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都能找到閱讀的樂趣,更能找到閱讀的鑰匙,我們每位教師既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還要教會他們各種閱讀的方式。
參考文獻:
[1]劉露艷.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7):142.
[2]李文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