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維剛
摘 要:在武術運動中,技擊是其主要內容,利用搏斗和套路等運動方式,達到強身健體的基本目標,同時也是鍛煉人們意志品質的重要體育項目。不管是在競技體育,亦或是學校體育中,武術都是其中的關鍵內容。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武術運動的訓練情況,重點論述了武術運動應該采取的訓練方法以及提升競技水平的相關策略,希望能夠對高校相關工作地開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校;武術運動;競技水平
引言:近些年來,在大專體育院校中,武術逐漸成為了一項體育競技項目,部分院校還專門建立了武術隊,然而相較于體育院校,普通高校在武術的訓練方式上存在一定差異,需要結合其自身特點,采取專有的訓練方式,以便收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一、分析普通高校武術運動員的基本狀況
除了一些特定招收的運動員之外,高校中武術運動員的年齡基本在18周歲左右,大多源自于高中階段的體育特長生,他們進行武術訓練的時間并不長,基本在一年左右,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他們的專項能力較弱,身體素質也相對要差一些,武術基本功不夠扎實,僅僅學到了入門階段的一些基本動作要領,并且存在動作不具有規范性,同時自我鑒定水平相對較差的問題。盡管高校武術運動隊員身上存在諸多不足,但他們也有自身優勢的一面,比如,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水平,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上相對更為扎實一些,這有助于校方從理論層面對其訓練過程進行指導,從而讓其更快地領悟相關動作要領。
二、研究高校武術運動訓練過程
不管是體育院校中的武術運動員,還是專業武術運動員,都具備較為扎實的基本功,同時他們在自我鑒定動作的水平上也相對較強,并且動作具有一定規范性,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訓練,能夠實行重復訓練,也能夠不在教練的指導下實行自我訓練,武術運動內容的運動表象已經深深植根于他們的腦海之中[1]。因此,教練在對其訓練過程進行指導時,能夠以口頭的方式加以指導,這樣運動員能夠通過自身思維,形成對相關武術動作要領的抽象思維理解,從而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完成訓練目標。
而對于高校中的武術運動員則不同,因為他們的自身情況同專業運動員以及體育院校中的武術運動員有所差異。他們沒有武術基礎,動作又不具有相應的規范性,同時自我鑒定動作的水平也相對較差。基于此種情況,他們在訓練過程中,不可以只是簡單的重復訓練,需要在保證動作規范的基礎上,對訓練過程加以強化。他們在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教練在其身旁,對其訓練過程進行有效指導,因為對于高校中的武術運動員,武術運動表象并沒有在他們頭腦中形成,正因如此,教練需要通過規范性的動作示范對其訓練過程加以指導,讓運動員能夠通過自身思維,對武術中的動作要領進行轉化,使其更加形象化,從而收獲較為理想的訓練效果,達到預期目標。
三、高校武術運動訓練的特點和提升其競技水平的途徑
在武術運動中,形神兼具是其運動的主要特征之一。毫無疑問,武術訓練過程是對運動員的神與形進行訓練。那么什么是所謂的“神”,具體指代運動員在武術方面的意識和其自身風格特征。而什么又是所謂的“形”呢?具體指代運動員自身動作要領的造型[2]。體育院校以及專業武術隊,在神與形的訓練上側重點有所不同。體育院校側重于神和形的共同練習,重點凸顯運動員的自身風格特征,以達到提升運動成績的目的。而專業武術隊則更加側重于形的練習,神通常是采取讓其自然形成的方式。對于普通高校,有著其自身的訓練特點,具體如下:
(一)普通高校武術運動員訓練的自身特征
對于普通高校在訓練上,需要采取和體育院校以及專業武術隊不同的方式,可以采取套路與基本功共同訓練的形式。基本功的訓練中,需要重視動作要領的規范性,這樣做是為了有效保證運動員在動力定型上的正確性,給日后的套路練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對于套路的練習,需要立足于動作組合這種方式。針對動作組合的規格有一定要求,要與全套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不管是動作的開合幅度、精準性,還是動作的節奏布局及力度等諸多方面,都要根據全套的具體要求加以強化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武術意識。將“神”融于“形”中,經過反復的練習之后,運動員自然會形成一定身法。但是在訓練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因為高校武術運動員年齡較大,體能會跟不上,因此,需要控制訓練的時間,訓練強度不宜過高。
(二)提升高校武術運動員競技水平的有效途徑
1.運用正確動作和錯誤動作之間的對比,對錯誤動作加以糾正
因為對于高校武術運動員而言,他們的基本功相對比較薄弱,在動作的理解上不夠深入,不能夠對動作形成相應的抽象思維。而在運動員訓練過程中,應用正確動作和錯誤動作對比的方式,能夠使他們之間形成強烈對比,讓動作更加形象,充分的展現出來,有助于運動員正確運動表象的形成,并起到一定鞏固作用。
2.運用武術動作技擊性的特征示范動作要領
對于武術運動而言,技擊性是其主要特征之一。教練在指導學生訓練的過程中,應用技擊性原理加以示范,對相關動作要領進行教授,能夠更加良好的展現出動作著力點和發力點,有助于運動員更深入地理解動作要領,深化相應動作要領在他們頭腦中的印象,從而能夠以正確的方式展現相應動作要領,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3.運用生物力學原理對訓練過程加以指導
針對高校武術運動員,由于他們的文化知識水平更高,具備較為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應用生物力學原理指導訓練過程,更加有助于運動員的理解。因此,高校武術運動員訓練的過程中,教練可以應用生物動力學原理進行指導,同時對相應的動作要領加以解釋,給運動員提供一定幫助,讓其理解并記住相應的動作要領。
4.鍛煉運動員過硬的心理素質
在平日的訓練過程中,教練要對運動員加以引導,讓其設想比賽中的場景,感受自身在比賽中的心理變化,然后能夠以正確的方式進行自我調節,使自身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3]。另外,教練也要制造相應的機會,讓運動員更多的加入到實際競技比賽中,以提升自身的競技水平和心理承受力。
5.將多媒體技術充分運用到運動員的日常訓練中
對于高等院校而言,其各方面的教學設施比較齊全,高校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武術運動員的實際訓練過程中。教練在組織訓練之前,可以通過網絡查找相關訓練內容的視頻,并將其播放給運動員觀看,這樣運動員可以在觀看視頻中規范性的動作示范以及聽講標準化的教學過程之后,正確的運動表象便能夠在自身腦海中得以形成,從而收獲較為良好的訓練效果。
結束語:總而言之,高校武術運動員要想提升自身競技水平,就要進行相應的訓練,探尋最為合適的提升方法是相關從業人員的主要工作。高校要合理運用其教學資源,充分發揮運動員的優勢,教練掌握科學的訓練方式,也能夠短時期內讓運動員在基礎較差的狀況下獲取較為良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洪浩,郭懷.論傳統武術競技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05:80-83.
[2]張長思,張長念,王占坤.沖突與規避:競技武術與傳統武術關系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07:32-37+58.
[3]楊建營.競技武術比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探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6,3301:80-87.
[4]答邦俊.西部地區高校武術競技水平發展現狀研究——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33(01):111-114.
[5]薛文忠,胡秀娟.普通高校武術運動競技水平提高的途徑[J].體育師友,1997(0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