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靈
摘 要:在現實主義回歸主流價值的時代中,傳統文化重回語文課堂,既是時代發展之需,也是語文素養之求。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就變得格外重要。基于此,筆者將從“識字中滲透、詩詞中滲透、名著中滲透”三個角度入手,并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此展開具體闡述,意在拋磚引玉。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語文素養
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既有治國之道,也有著修身之法。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國民之使命,也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傳統文化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具體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能夠使得語文教材的藝術美得到提高,同時也能夠使得教學視野得到有效的拓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并提高學生文化素養,使學生的言行得到有效規范。而就目前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現狀來說,學生在學習過程常常會出現斷章取義的現象,不能夠完整的體驗鑒賞活動,再加上教師對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也沒有給與足夠的重視,使得教學質量大大降低。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既需要教師深刻挖掘教學中的傳統文化內容,領會教材意圖,實現傳統文化滲透的橫向發展;同時,也要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內涵有足夠的興趣,并能夠對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產生一定的思考,從而具備傳承優化文化的意識與能力,實現傳統文化滲透的縱向延伸。
一、識字中滲透
識字是學生智慧的開始,博大精深的漢字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不僅能夠充分挖掘漢字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識字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漢字的內涵來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并通過有效的方法增強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金木水火土”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我會在教學中滲透一定的傳統文化。首先,我會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導入,如,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認為宇宙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運行變化構成的,我們把它們稱之為“五行”。以此來揭示課題。之后,我會為學生出示“水”和“火”的圖片,讓學生根據生活見解,說說它們的用圖。進而,我再會以“象形字”為過渡,讓學生觀察它們之間的特點,感受文字的博大精深。最后,我會以一首兒歌進行結尾,讓學生在愉悅中結束這堂課。通過這樣的方法,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也有助于學生認識到漢字的獨特魅力。
二、詩詞中滲透
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和審美價值。而古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特點,備受學生喜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古詩詞展開合理的鑒賞活動,讓學生完整的體驗鑒賞過程,從而在古詩詞的理解中體會古詩詞的獨特魅力,并獲得一定的審美享受。
例如:在教學“飲湖上初晴后雨”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會在講解過程中滲透一定的傳統文化。首先,我會以西湖美景的圖片進行導入,讓學生對圖片內容進行文學性描述,激發學生興趣,并以作者簡介進行過渡,揭示課題。之后,我會讓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嘗試感受古詩的音律美;進而,我會讓學生品讀詩句,欣賞其中的意境,如,“水光瀲滟晴方好”,是種怎樣的畫面呢?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進行即興描述。最后,我在讓學生在課下搜集關于我國大好河山的其他古詩詞進行自主學習。通過這樣的方法,既能夠提高學生詩詞鑒賞能力,也能夠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名著中滲透
名著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名著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夠培養學生一定的思辨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開展名著導讀活動,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其見識,并讓學生以名著中的歷史文化故事為參考,展開自主探究活動,由點及面,從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蘊。
例如:在上語文課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我會以《三國演義》為例,組織學生開展名著導讀活動,首先,我會讓學生在課堂上談一談自己所了解到的三國時期的故事,如《草船借箭》、《三顧茅廬》等,活躍課堂氛圍。之后,我會為學生講述《望梅止渴》的故事,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開充分的討論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最后,讓學生在課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任選其中名著中的人物展開進一步探究,并在課堂上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呈現,比如,說評書,情境表演等。以此來讓學生能夠學習歷史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提高個人素養。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對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有著顯著的現實意義。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自身的文化底蘊和素養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直觀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為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麗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華夏教師,2019(24):36.
[2]甘永艷.淺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研究,2019(1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