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應該為學生們提供一個自由、和諧、溫馨的人文環境,讓語文成為學生成長的心靈雞湯,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終生難忘的精神享受。從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變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設計;閱讀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強大動力。有了興趣,學生就能主動進入學習狀態;反之,學習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
首先,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設計。提問要有目的性。提問是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的。所以,教師必須從對實現教學目的意義出發來設計提問,即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明確易懂、無歧義。進而提問要抓住矛盾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抓住一對矛盾或抓住一個現象提問,使討論的中心直指課文的重、難點,這有利于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問要注重發散點。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掘教材因素,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學生發散思維的發散點設問,進行發散思維訓練,這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時,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其知識水平有高低之分,教師應該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來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較難的問題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回答,簡單問題提問基礎較差的學生,從而使不同的學生都獲得不同的發展。此外提問要注意總結評述。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能置之不理,需要在內容、思路、方法、語言等方面做出簡要的評述。既要讓答問的學生知道自己答得對不對、好不好,又要讓全班學生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么,怎么回答更符合要求。
在此基礎上老師應該精心設計導入,先聲奪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始環節,其設計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整堂課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導入設計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導入方式,如故事導入、游戲導入、問題導入等,運用優美生動的導語導入新課,先聲奪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產生主動走進文本的欲望。
多鼓勵,善表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學困生,他們的內心都渴望得到成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和表現得到他人的肯定。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教學中教師應多用賞識教育,多鼓勵、表揚學生,從而讓他們充分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產生學習的興趣。
課堂上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在講臺上認認真真講,學生趴在桌子上是昏昏欲睡。出現這一狀況,是因為教師普通的授課方式已經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了,更別說激情了。這就要求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創新教法,重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激情。
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要給予那些不斷努力表現好的學生鼓勵和表揚,通過各種形式的贊揚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閱讀之后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并且激勵其他同學也不斷努力,從而快速提高自己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在互相幫助和互相激勵的學習氛圍中獲取更多閱讀知識和能力。
讀在語文中是獲取知識或信息的一種途徑。當我們在文章中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信息之后,就要及時地將這些知識記錄并保存下來。我們人類大腦的記憶是具有遺忘性的,如果我們通過閱讀獲取的知識不能夠及時保存或是記錄下來的話,等到我們下次想運用的時候可能就已經忘記了。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在動腦閱讀的同時,重視動筆記錄保存的重要性。良好的閱讀記錄習慣是鞏固閱讀成果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不但能夠幫助學生積累相關的知識,還能夠促進學生理性化思維的形成。
從人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和研究,當我們閱讀獲取新的信息和知識后,總是愿意和他人一起分享這個結果。但是,并不是隨時隨地都有人愿意和我們分享。這個時候為了能夠滿足學生閱讀后的表現欲望,就只好讓學生把閱讀后的知識或是閱讀后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情感用筆記錄下來,然后在適當的場合和時間與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效的改善教學環境,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加快。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對于文章的感悟能力的培養,只要這些方面相互結合好,就可以讓教師教學效率提高,還可以讓學生學習能力有效得到加強。
參考文獻:
[1]修麗.將快樂帶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現代教育教學研究.2009(06).
[2]馬寶花.語文教學要給學生以精神[J].當代教育發展學刊.2010(09).
[3]王艷杰.談初中語文學科中實現快樂教學的途徑 [J].新校園·理論版.2010(12).
[4]李崢.語文核心素養:從行之于手到行之于心——從“知情意行”談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8(12).
作者簡介:
周顯發 男 四川綿陽人 單位: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彰明中學 研究方向:初中語文學習興趣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