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萬森
摘 要:信息技術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組成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計算機綜合素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理解小學階段信息技術學習的重要意義和價值,進一步提升對該學科課堂教學的重視力度,并不斷的探索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和策略,為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本文將就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方法和策略提出筆者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索
如何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能,是目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也是適應新課改要求所需要探索的重要課題,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勇于擔當、敢于創新,全面化的對目前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進行梳理和改進,有效的把握信息技術課堂高效施教的規律,從而助力學生學科素養的有效培養,為學生未來的信息技術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一、開展有效教學,預習和備課結合
有效的教學準備是信息技術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也是提升信息技術教師綜合執教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做好精準化的準備性工作,并在準備性工作中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從而讓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一起為高效教學實施助力。例如,在學習《刺探磁盤和文件夾的秘密》小節內容時,一方面,教師要對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個人學習能力以及教學的模塊組成、教學重難點等內容進行全面化的分析,并根據這些內容設計有效化的教學目標,如能夠利用“屬性”對磁盤的情況進行了解;掌握修改文件及其屬性的方法;能夠借助“資源管理器”來查看磁盤和文件夾等,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相關的預習資源,像將該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整理和歸納,制作成相應的PPT講解課件或者微課講解視頻,并為學生制作預習檢測題目,讓學生結合這些資源對教材進行仔細化的自主閱讀和預習,較好的對基本的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并將預習過程中存在疑惑的內容進行記錄,從而可以在課堂上帶有目的性的進行聽課,不斷的提升學習的效果,助力課堂教學效能的提升。
二、開展有效教學,講解和操作結合
信息技術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科,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做到講練結合,從而在教師細致化的講解與學生準確的操作下,全面的助力學生理解相應小節的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例如,在學習《怎樣使用網上軟件》小節內容時,一方面,信息技術教師要強化對該節課基礎知識內容的講解,如可以借助PPT課件對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軟件的具體下載方法;軟件解壓及安裝、卸載的方法等內容進行形象化和精準化的講解,讓學生對這些理論性的內容有一個較好的認知。另一方面,教師要做好上機操作示范,如完整的向學生展示通過搜索引擎搜索、下載和安裝軟的操作流程,并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實踐練習,如讓學生兩人一組,一起確定想要下載的軟件,并按照上述的理論內容講解和教師的示范進行軟件的搜索和下載操作,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一起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而教師也好做好操作輔導工作,及時的糾正學生錯誤的搜索方式,解決學生的疑惑,補足學生的短板,進一步的鞏固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果,助力學生計算機綜合素養的培養。
三、開展有效教學,自評和他評結合
有效的教學評價是發現教學問題,補足學生短板的重要保障,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進一步提升對教學評價環節的重視力度,并積極的優化評價的方式,將學生的自評、互評和教師的綜合性評價相結合,進一步發揮評價環節的作用和效能,助力學生的改進。例如,在學習了《直觀生動的超鏈接菜單》小節內容后,教師不妨組織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首先,讓學生自己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如學生A對于設置動畫效果的方法有了很好的認識,但對于為圖片和文本框設置超級鏈接的方法學習的不夠好,需要進行改進。其次,讓不同學生之間進行和諧友好的互相評價,如學生B評價學生A稱,A同學在課堂聽講認真、學習刻苦,同時對理論性的內容掌握的比較好,但是在實踐環節總是“手忙腳亂”,需要強化實踐練習。最后,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等,給予綜合性的評價,如對于A生在課堂學習中所取得的成果給予贊揚,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較差的實況,要給予學生分析原因,為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指引改進方向,從而讓課堂的評價更加具有針對性,有效助力學生鞏固課堂的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能是信息技術教師的職責所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積極的進行有效教學的研究和探索,并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將預習和備課結合、將講解與操作結合、將自評和他評結合,從而進一步激發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生機與活力,全面的助力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陳蘭昕.探究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模式的落實策略[J].學周刊,2018(28):37-38.
[2]周延濱.淺議有效教學——以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3):68-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