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宇
摘 要:由于資源性、時空性、污染性及浪費性等多種因素造成某些地區水資源危機問題突出。為平衡地區水資源供需,引水工程的修建十分必要。引水工程一般具有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受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制約性強等特點,影響施工建設的因素眾多,環境影響錯綜復雜。本文從受水區和調水區的角度,總結概述了引水工程對生態(水生生態、陸生生態)和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兩大方面的影響,并針對引水工程為生態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以期為引水工程發揮其最大效益提供參考。
關鍵詞:引水工程;生態環境;影響研究
一、我國的水資源現狀
我國的水資源總量雖然較大,但是從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來看,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相對緊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2500m3/ 年,只占到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同時,我國的水資源分布極為不均,東南、西南部水資源十分豐富,而其他地方則缺水較為嚴重。隨著我國人口總量的不斷增加、經濟的持續發展,城市化進程的持續加快,我國很多河流、湖泊等地表水體,甚至部分地區的地下水都遭到了污染,這更進一步的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行駛。水資源污染形勢的加劇首先帶來的嚴重的環境、生態問題,例如水體富營養化,生態受到影響,動植物大量死亡等。同時,這也加劇了部分缺水地區甚至是一些水資源較豐富的地區的缺水嚴重程度,對人們的飲用水水源水質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污染,部分城市甚至出現了安全飲水危機。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當前廣泛采用引水工程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問題關注程度的日益上升以及引水工程自身給環境帶來的影響,應該對引水工程帶來的環境保護問題予以分析、解決。
二、引水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1.對水環境的影響
引水工程改善了受水區水質環境。 受水區水量增加,減少污比,水的自凈能力也有所提高。 此外,引水過程會加速水體的流動,從而增加了水中溶解氧含量,繼而水體污染物降解的能力增強,水質環境得以改善。 如在2007年引江調水工程中,太湖水位的上升及梅梁湖泵站的引流加速了周圍水體的流動, 使得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增多,從而有效抑制了貢湖及周圍湖泊藍藻的生長。 但引水工程對受水區水質有益影響需建立在用水合理的基礎上。認為受水區如果不合理利用來水,還會使得水污染排放量增大。
2.對土壤的影響
引水工程的實施使得受水區局部土壤鹽漬化。1960 年前后 ,黃淮海平原中北部一帶曾因大蓄大引,使得地下水位上升至臨界深度,而造成土壤鹽漬化的迅速蔓延。土壤鹽漬化往往與人類對水資源不合理利用息息相關。 如果引水工程排水方法不合理,再加上水環境的變化,便使得地下水位高于一定范圍,灌溉渠水生態的平衡就會受到影響,受水區土地土壤鹽漬化。
3對大氣的影響
引水工程對大氣的影響主要是對區域氣候的影響,其中降雨量、氣溫反映較為明顯。 一般來說,區域降雨量主要與空氣濕度有關,受水區蓄水面積增加,部分水一旦經過陽光照射后,便較快的轉化為水蒸氣,從而增加了受水區的空氣濕度,繼而降雨量增加。 相比之下,調水區空氣濕度在實施引水工程后會有所降低,繼而降雨量也會相應有所減少。 相對于氣溫而言,引水工程所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庫區周圍。 據相關研究表明,在冬季,當在一些大型水庫修建之后,會使周圍平均氣溫上升 2~4℃; 而在夏季,庫區周圍平均氣溫反而會低一些,最高可以降低 4℃。
三、引水工程對水生生態的影響
1.陸生生態
引水工程土石方施工對地表植被破壞呈線性,影響范圍相對大、分散而強度小。混凝土施工主要是點狀影響,范圍小而相對集中,影響強度和時段有限。此部分影響是局部和短時間的,不會對生態系統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產生破壞性影響。取土場、棄渣場等將破壞地表植被,造成局部區域生物數量、生物量損失。工程土石方開挖產生棄渣量較大,施工過程中棄土棄渣的臨時堆放地及永久棄渣場如不妥善處理,將導致工程活動區域地表破碎度增加,植被覆蓋率降低,水土流失增大,對周圍區域局部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2.水生生態
引水工程對河流生態環境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施工造成局部區域河流生態棲息地環境破壞,影響區域浮游生物的數量和種類組成; 二是基坑排水等使水體懸浮物濃度升高。在前期設計中,應優化線路走向,減小占用水庫、河道面積,避開魚類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及洄游通道。在施工過程中,應采取以下措施: 施工時間盡量避開魚類的主要洄游、產卵季節; 加強施工及管理人員水生生態保護宣傳,嚴禁捕捉魚類; 禁止生活污水、生產廢水超標排放等。
四、加強對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1.施工期
①砂石料加工廢水處理措施
砂石骨料加工廢水具有廢水量大、懸浮物濃度高的特征,但排放點較分散,施工砂石料沖洗廢水主要污染物為懸浮物SS。在各砂石料沖洗加工場地勢較低洼處,布置簡易自然沉淀池,每個沉淀池有效容積應與施工點日廢水排放量相適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采用平流式沉淀池,經沉淀池沉淀后的上清液經過濾器處理后進入清水箱,用于生產回用或工區灑水降塵,盡量減少外排。
②混凝土拌和廢水處理措施
混凝土拌和系統廢水一般呈堿性,主要污染物為懸浮物。針對混凝土拌和廢水水量廢水排放不連續,懸浮物濃度和pH值較高等特點,應采用簡易自然沉淀池進行處理。
③施工機械維修廢水處理措施
在機械修配和汽車的保養修理過程中會有含有石油類、CODcr和懸浮物的污水產生。應采用斜板隔油池進行廢污水處理,處理后的廢水排出用于生產,廢油儲存在油桶內,要定期由人工收集處理。
2.運行期
①對區域內河流的治理。由前述河流水質現狀監測結果可知,項目區河段除河流A取水口水質較好,基本滿足3類標準外,其余河段水質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質綜合類別為劣V類水,不能滿足3類評價標準,主要污染物為氨氮、COD、總磷等。對于受水區市內自有河流水體水質較差的問題,主要是由于近年來天然氣石油資源的開發利用,取水導致河道徑流減少,城市規模和人口數量的迅速膨脹,應嚴厲禁止河道兩岸大量未經處理的城鎮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工業廢水的非法排放、石油泄漏事故以及不合理的化肥施用等。
②管理站生活污水處理措施。處于城鎮的各級管理機構,將生活污水納入所在區域城鎮污水管網處理系統,對于遠離城鎮的泵站、調蓄水庫管理站,由于其生活污水排放量很小,可通過各管理站,建廢污水收集池,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周邊林草地灌溉等綜合利用。
③受水區回收水的處理。要求為保證工程建成運行后受水區的回歸水不造成較大二次污染,必須建成配套的污水處理廠,嚴格控制污水排放量,并使出水水質達到規定要求。
結束語:河流引水工程的興建,需要從河流中取得一定量的水W滿足人類生產生活的需要,同化被使用過的污水又將排入河流之中。這對河流取水段的水文情勢、地表水、地下水、水生生態、陸生生態等都將造成不利影響。此外,工程運行后,受水區回歸汚水的排放又將影響河流退水段的水文情勢、水質等。因此,對工程取水段和退水段的生態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1]王雪莉.引水工程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及對策[J].環境影響評價,2018,40(06):89-93.
[2]李娜. 河流引水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及減緩措施研究[D].西北大學,2015.
[3]余艷華.大型引水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核心問題[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09):49.
[4]郗琦. 長沙引水工程輸水管線頂管工程施工及環境影響評價[D].湖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