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
摘 要:伴隨著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環境保護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許多地區逐加大對環境工程的投入力度,一大批高新技術設備逐步投入使用,維護當地環境的穩定。而環境保護工程同當前我國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一脈相承的。所以本文對環境工程與可持續發展路徑進行研究。
關鍵詞:環境工程;可持續發展;農林業;建筑業
一、概述
隨著社會發展的進程加快,人類活動與環境的沖突越來越明顯。環境工程研究防止環境污染、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生產工藝的改革,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以前是針對局部污染和表層污染進行治理,但是現在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生產,涉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民眾的環保意識也漸漸變強,環境工程所涵蓋的內容增多。環境工程承擔著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責任,運用新技術全面改變以往的工作效率,維持自然生態與經濟發展相互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是為了解決環境問題、控制污染、改善生態提出的
二、環境工程涉及的內容
1、農業環境工程
農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農業生態環境近年來遭到了很大的破壞,主要是因為城市化的建設造成的,要想保證農業繼續良好健康的發展下去,就要把農業發展和經濟發展有效的協調起來,增加農業系統的自我抵抗能力,維護農業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環境工程正是基于保護環境,恢復被破壞的環境為準則,運用相關技術和設備,改變這種狀況,主要包括三點內容:首先,對農業生態資源的開發利用限度進行評估,遵循農業發展自身的原則,制定標準和相關步驟,使農業生態有規律、可持續的發展。讓農業生產者養成保護生態環境的觀念,政府投資建設保護相關項目,把保護和發展提高到同一高度進行考慮。其次,豐富農業生態模式,把以前單一的農業模式拓展到多個方面。以傳統的農業技術為基礎,融入新知識與技術,提升農業生態系統的運行效率,建立起新的農業環境工程,根據不同的地區特征制定相應的方案,應地制宜,符合當地的實際狀況;最后,主管農業的政府機構制定與時俱進的農業政策,使得農業發展與經濟發展齊頭并進,運用政策以法律的強制性對環境保護作出規范,使保護工作可以再強有力的支持下有效的進行,也是可持續發展道路更有保障,既防止對農業的不必要傷害,有把已經受損的農業環境加以改善,維持農業生態平穩發展。
2、水體環境工程
除陸地環境之外,水體環境也是我們生存的重要領域,水環境已經早收到了嚴重的污染,并且越演越烈,不僅威脅到水生植物、動物,也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健康。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也逐步降低,食品安全也受到影響,環境工程在水環境的保護和治理也發生著重要作用,食品行業關于人們日常生活,其中包括對水產養殖的技術治理,提高產品的食用安全。新興的水污染技術是利用臭氧對受污染的水源進行凈化,對于水產養殖主要使用生態養殖,是水環境工程的重要手段。
3、建筑環境工程
建筑行業隨著經濟的發展也在快速發展,促進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污染,特別是建筑垃圾的處理和光污染等。
首先,建筑物越來越多,人們待在室內的時間也逐漸增多,溫室效應變嚴重,空調的使用越來越多,在保證室內溫度降下來的時候,又增加了室外的溫度,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空調的使用率也在迅速提高,耗電量也在加大,造成了電力系統的負擔、室外環境的熱污染、噪音污染,有時由于使用不當也會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使用環境工程的技術對這一問題加以治理;其次,建筑垃圾的處理方式也存在不當的地方,目前,主要采用焚燒、填埋等粗放的處理方式,現在使用環境工程的相關技術,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可降解的直接處理,不可降解的改變它的用途與其他類別的垃圾混合處理,制作成新產品開發新的用途。環境工程采用新的技術和方法對建筑污染加以治理。
三、環境工程與可持續發展路徑
1、科學合理的對農業生態資源加以開發利用
走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之路,樹立科學發展意識。農業生態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遵守相應的規則,農戶相應的樹立自環保意識以及利用理念,對開發以及保護之間的關系進行很好地協調。一些地區容易引發自然災害,需要建設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同時做好區域的土地建設工作,落實秸稈還田措施,有效的預防自然災害的發生,合理的利用、開發自然環境,為國家的環境工程建設作出應有的努力。
2、落實各式類型的農業生態環境工程模式
在我國,農業生態環境特色模式多種多樣,這些當中有一部分是對傳統農業技術手段的傳承,通過對傳統的觀念的繼承實現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建設,而另外一部分是通過對一些高新技術手段的運用,例如太陽能、生物能等,提高農業技術的發展,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我國幅員遼闊,農業生態模式多種多樣,結合所在地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選取最佳的方案,這樣才能取得顯著的成果。
3、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農業生態環境工程政策
要想有效的落實農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落實,就必須制定相應的規定條文,并深入貫徹落實。借助法律法規或者條文政策,哦寧國具體手段措施的運用,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一方面來說,有效的預防盲目開荒或者林木的砍伐所帶來的危害,同時加大了對環境保護的支持力度,做好新技術的開發利用,這對于促進我國農業技術的發展,為環境的穩定與發展提供條件,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4、水體環境研究
借助環境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技術手段,對水產養殖業的改造工作刻不容緩,因為這一點同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要通過對水產養殖技術的開發利用,新型生態養殖方法的采用,對當前的水源污染情況進行了有效的調整利用,為魚類的生存發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對于自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維持,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5、建筑環境生活垃圾的處理
對于城市中的垃圾處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焚燒、掩埋以及微生物分解,但是上述三個方法都有自身的缺點,尤其是焚燒方式,焚燒會產生煙塵,污染空氣,影響居民的身心健康。在一些地區采用先進的環境工程的相關技術方法,在濱海城市設立專門的垃圾運轉處理站,可以在貨場的外圍建立垃圾填埋場地,在填埋場的底部埋設難以降解的塑料膜,防止垃圾侵入到海底內部,將土石方以及垃圾進行混合填埋,填埋平整之后可以將其改造成碼頭,實現了土地的循環利用,同時對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也是相吻合的。
結束語
總之,環境工程的發展必須和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根據對陸地、水體的多層次分析,必須運用環境工程的新型技術就行研究和治理,為可持續性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扎西卓瑪.略論城郊旅游度假區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以拉薩為例[J].科技風,2018(12):103.
[2]趙圣偉,房蓓蓓.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探究[J].科技尚品,2017(9):190.
[3]侯達公.論環境工程與可持續性發展[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