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越 胡敏
摘 要:隴劇是甘肅生土長的地方戲曲劇種,是甘肅的特色。但是,在物質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面對大劇種和時尚文化的沖擊,如何更好的傳承弘揚隴劇文化藝術,除了政府的扶持之外,勇于繼承、吸收、借鑒、改革創新是其當前及今后發展的生命源泉。
關鍵詞:隴劇;現狀;發展;對策
隴劇是甘肅省一個新興的地方戲曲刷種,發源于甘肅慶陽,由隴東道情演變而來,最初是一種用來傳播道家思想的說唱形式。“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細膩的唱腔、委婉的音樂,甘肅隴劇雖不及京劇、秦腔的大氣磅礴,但卻更有小家碧玉一般的獨特魅力。50年代末,隴劇搬上舞臺,在全國產生了很大影響。作為甘肅省唯一的地方劇種,隴劇是甘肅省文化的主要標志和顯著特征。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一、隴劇傳承發展的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和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傳遞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觀。文明和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傳播出去。“一帶一路”戰略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對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為傳統文化的發展創新贏得了極大的發展空間。隴劇,作為甘肅獨具特色的地方劇種,曾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如今,在現代時尚化的強烈沖擊之下,遭遇發展瓶頸,陷入幾乎瀕臨衰亡的困境。
二、隴劇當前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在舊社會,隴東道情的皮影戲劇本受到了很多次的破壞,導致很多的劇本丟失,同時也有很多的唱法失傳,這讓隴劇在實際發展過程當中面臨了劇目創作方面的諸多問題。特別是很多的傳統劇目的消亡速度在不斷的加快,這讓隴劇在創新發展當中缺乏后勁,影響到了其創新與傳承。
(二)在隴劇發展當中,在劇本創作以及演員的培訓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進而無法得到大量觀眾的支持,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也相對較低。而且有越來越多的戲劇家在隴劇的學習、研究、創作等方面的投入減少,這對隴劇贏得觀眾、搶占市場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三)由于隴劇采用隴東方言,音樂基調是隴東道情,在全省范圍內語言和音樂色彩分布狹窄,不具備對全省乃至全國音樂因素的代表性,群眾學唱起來很難上口,再加之甘肅省少數民族眾多,語言、語態以及語系相當復雜,很難統一,受眾面自然小,造成隴劇很難在甘肅省內較大范圍的普及、宣傳和推廣,局限性由此而見。
(四)在外來思想的影響之下,越來越多的群眾受時尚文化、西方文化影響較大,對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缺乏熱愛和傳承,而且隨著諸如電視、電腦等現代化傳播媒體逐漸走進千家萬戶,加之抖音等新興傳播渠道的興起,老百姓已逐漸對隴劇失去了往日的熱情和興趣,這使得隴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人群基礎逐步的減弱,也嚴重制約了隴劇的發展。
三、新時代傳承發展隴劇的對策
(一)創新內容和形式。隴劇的內容必須與時俱進,唱腔、裝扮、服飾要融入現代元素,學習京劇、秦腔等優秀劇種的發展方式,與現代流行歌曲、影視、劇場等元 素相結合,融入當今人們喜聞樂見的新內容和新形式,創作出反映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現代隴劇。
(二)開發相應的副產品。傳統文化要傳承創新,必須走進人們的生活。除了表演形式上的創新,還可推出一些融入隴劇元素的副產品,借鑒故宮口紅、服飾、配飾的成功經驗,與其他行業進行跨界合作,推出融入隴劇特色的文化產品,如化妝品、服裝、首飾配飾等,使隴劇元素深入人心。
(三)隴劇的創作、表演、傳承團隊要依托現代技術及市場大環境,依托其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戰略地位,在與沿線城市及國家的經濟往來中增強文化交流;積極與外部聯系,與我國其他優秀劇種及外國優秀劇種交流融合,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為隴劇注入新的活力。
(四)現今的劇團大都規模較小且分散,影響力不夠。不妨將其產業化,如現代的電視劇、電影產業,建立專業的創作、宣傳團隊,使其形成一定的規模,如當今相聲界的德云社,以此來增強其影響力,使其不僅局限于隴東南地區。
(五)在中小學開設精品課程,開設課外隴劇興趣班,舉辦隴劇知識講座和小型巡演;在高校召集對戲曲有所學習了解或者感興趣的同學以及指導老師成立隴劇愛好者協會,進行相互交流學習,定期開展“隴劇知識競賽”“隴劇劇本創作比賽”等活動,選出優秀的劇本進行排演,聘請高級隴劇專門人才到高校擔任客座教授等,擴大隴劇影響。
(六)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誰能借助新媒體平臺的影響力,誰就能更好的做好自身的宣傳工作。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在國內國外進行宣傳工作:
①利用抖音等短視頻軟件拍攝“隴劇文化短視頻”;
②利用微信公眾號日常推送精品文章來介紹隴劇文化;
③配合微博關注較高的博主來轉發隴劇趣味小視頻提高關注度;
④利用B站知名UP主,來制作有關趣味視頻;
⑤在知名國際網站定期更新隴劇作品如YouTube、Facebook等。
(6)立足國內,走向世界。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合作平臺,搭建通向世界的橋梁。定期舉辦國際文化交流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深入的文化交流,不斷提升知名度。
(七)藝術院校要加強對教師的教育培訓,打造一支綜合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加強對學生的綜合教育,完善隴劇藝術的教學方法,讓廣大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地方戲曲,并主動投入到地方戲曲的保護當中。
(八)打造隴劇品牌,擴大影響力。將隴劇藝術進行品牌化的發展,也就是打造隴劇在甘肅的品牌形象,有效宣傳和推廣甘肅文化,也讓文化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得到拓展。同時隴劇工作的相關人員要抓住機遇,改革藝術創作思路,創作出更多質量高的劇目,提升隴劇藝術的整體品質,提升品牌效應。
作者簡介:
張傳越(1999年12月——),女,漢族,湖北宜昌人,本科在讀,湖北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