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國家政策的實施,重慶經濟飛速發展,人們對子女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區縣鄉鎮的父母都想把孩子送到城里好的學校讀書,外來務工人員越來越多。再加之苦于房價的昂貴,公租房就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我校從建校開始注定生源復雜,對于美術學科教學有利有弊,合理利用好學本式卓越課堂模式,讓課堂更高效,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關鍵詞:公租房;生源;學本式;美術課堂
一、情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公租房配套小學,這幾年“井雙”片區發展得比較快,政府修建美麗陽光家園公租房,共有32棟樓約1.5萬套住宅,能容納近四萬人居住。鄉鎮的人進城務工,又苦于房價昂貴。加上周邊有很多工廠,很多外地的人口來渝工作。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都想在城里面的學校上學,因而我校生源范圍廣,來源復雜,在平時教學當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為了準確了解學生情況,我對二年級四個班的166名學生來源情況,家庭情況等進行調查,統計如下:
外地學生48人,占29%;農村學生124人,占74%;留守兒童54人,占32%;特殊家庭18人,占11%。
二、卓越的美術課堂
2012年7月,重慶市教委下發《重慶市義務教育推進“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的文件,將全市深化課程改革的重點鎖定于課堂變革。傳統課堂將老師的“教”放在中心,而學本式卓越課堂強調課堂定位于學生的“學”,從灌輸型課堂轉變成學生自主探究型課堂。剛走上工作崗位,“學本式”對我來說還是一個很空泛的三個字,經過培訓以及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后首先思考也是一直思考的問題就是怎樣將學本式卓越課堂的理念在自己的美術課堂中實踐出來?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說:“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在前不久的“2017年秋季重慶市美術教研活動”上,有幸現場觀摩了樹人小學宋老師執教的“大足石刻”一課,當時很疑問,一節美術課下來,老師沒示范,學生沒有畫作品,美術課不像美術課,語文課不像語文課。可回來仔細想一想,這正是體現了《美術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可以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經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怎樣去欣賞大足石刻和其他的石刻的美,通過自學后展學、討論后展學等教學環節,使每個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課堂更加高效,更加靈活輕松。我想這是一節比較典型并且在美術學科起著示范作用的卓越課堂。
三、如何在本校開展卓越課堂
(一)結合實際教學,靈活處理教材
我校現運用人美版美術教材,其內容豐富多彩,貼近學生的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但由于我校學生生活的圈子狹小,視野窄,對教材上的內容缺乏切身體驗,難以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創作的激情。例如,《雄偉的塔》一課是讓學生通過觀看各種塔,喚起學生的回憶,感受塔建筑的奇特,但對于我校學生來說,他們當中并沒有多少人見過并仔細觀察過各種各樣的塔,即使有,也僅僅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過,很難喚起學生欣賞的興趣。加上我校學生家長對藝術類課程并不是很重視,課程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準備得不夠齊全,導致很多課程實施起來比較困難。
(二)關注自學、互學過程,加強小組合作建設
我校剛創校一年,學生以前大都是在區縣上學,對“學本式卓越課堂”接觸不多,所以我們對于學習過程的培養比知識更加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一節課的開始不能說:“老師想讓你們學……”應該給學生定一個范圍,設置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由的學習,自學環節根據課程內容可以在課前也可以在課內。現階段最難實施的就是互學和展學,在平時教學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小組合作的問題設置得太簡單,導致學生合作的積極度不高,只是聚在一起聊聊天,沒有真正發揮互學作用。合作學習的內容應該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應該具有深度和廣度的探討空間。在互學之前就應該分工好每個學生的角色任務發揮組長互學組織職能,讓組員明確互學任務后,由組長組織有序的交流(弱者先講、中者補充、優者總結)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引發組內深度互動,思維碰撞,。我任教一二年級,采用兩種分組方法,每2名學生一小小組,四個學生一小組。一二年級的學生在美術課堂的分組主要考慮紀律,性格,美術基礎以及性格方面的互補,少數特殊的學生可以輪流分組,嘗試出與其最合適的小組。充分利用學生間的差異資源,更好的落實分層教學,發展學生的個性。
(三)把展評放在學習的核心階段
展評環節是由展示+評價組成,起初將展評誤認為只是對美術作品的展示和評價,而真正的展評是小組成員在完成合作學習后,把學習成果展示給其他同學,其他同學再針對他們的成果進行補充、質疑、討論,產生“思維碰撞”,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但是在過去的半學期實踐中,我和學生們都還在學習嘗試階段,大部分的展評環節都只是一個形式,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對于我校學生基礎,首先應是規范學生展評的行為,大部分學生在臺下可以積極舉手大聲發言,而上了講臺就講不出話,小組分工不明確,小組成員要么七嘴八舌。在整個展評環節,學生們就像是小老師,而老師就要退到臺下。一開始把握不了“退多少”,一退就會全部退下,出現了放任不管的現象。展評的順利進行,有很大程度取決于老師的組織。在課堂上,面對各種不同的學生,要及時分析預設,正確選擇展評的對象,當遇到評價不夠全面、具體或者錯誤評價時,應該換個問題或者重新設疑,在學生展評結束后,再糾正補充。將課堂還給學生,老師應當發揮好輔助作用,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靜待花開。
總而言之,學本式卓越課堂給老師和學生提供了更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作為職初教師,需要最大限度地了解學生,把握學科特色,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反思,讓"學本式卓越課堂”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龔維飛.“學本式”卓越課堂的教育高度[J].教育詢刊,2013
[2]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