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茜
摘 要:自新課改推行以來,構建高效課堂日益成為了廣大教師的普遍共識和共同心愿。在此背景下,課堂教學模式已由“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職責也由書本知識的單一傳授更多地轉向了教授學生學習技能,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意識與態度。本文就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作以分析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主要渠道。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想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最大程度地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須要及時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盡早走出“教教材”的誤區,同時樹立對高效教學執著追求的理念,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不斷優化語文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以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形象性和普惠性,使語文教學更具豐富的情味,從而構建出高質量、高效率、高收益的語文課堂。
一、實現有效導入,打造靈動課堂
實踐證明,要想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與生成,導入環節的設計至關重要。試想,如果教師在一上課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就勢必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難以推動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把握教學內容的目標導向,并在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采取靈活、高效的導入方式,以此來打造靈動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導入環節,我先是利用課件出示了蝙蝠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蝙蝠的了解,再出示了飛機在空中飛行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飛機在夜空中是怎樣飛行的。在這之后,我轉身板書了“蝙蝠”和“雷達”兩個詞語,繼而引入了新課:“蝙蝠和雷達是兩種不同的事物,看似‘八竿子打不著,實際上它們之間也存在一定的聯系。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嗎?”如此,通過基于教學內容對導入環節進行精心設計,不僅打造了靈動課堂,營造了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而且還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愿望,為新課教學做了鋪墊。
二、創設直觀情境,調動學生情感
眾所周知,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以感性內容為主,僅憑教師一味地枯燥講解非但不能令學生深入感知其內在情韻,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惡情緒。此時,若能將現代教育手段有效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中,不僅可以增強語文教學的形象性,將文本中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全面感知文本意境,從而有利于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的理解感受能力。
在教學《四季之美》一文時,我先是富有感情地朗讀了課文,并配以了和緩的背景音樂和四季風光圖,以引導學生迅速進入文本意境。之后,在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美的過程中,為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我借助現代教育手段將文本中所描繪的四季美景進行了直觀呈現,并指導學生圖文對照,讀文賞析,以使學生因景入情,以情觀景,使學生的情感隨文波動,與景相融。如此,通過借助現代教育手段創設直觀情境,不僅給了學生新穎的學習體驗,而且還使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產生了共鳴,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實施分層提問,落實因材施教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提問既是師生互動交流的常見方式,同時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思維靈活性的有效途徑。而要想使課堂提問更加合理、恰當和有意義,教師就需在素質教育理念和因材施教原則的正確引導下,時刻關注學生學習和身心的變化,對課堂提問進行合理分層,以充分落實因材施教,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域內得到充分地發展。
以《丁香結》這課的教學為例,待學生初讀文章過后,我提問道:“作者主要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的?她賦予了丁香什么樣的品格?”由于這一問題比較簡單,所以其主要針對基礎層學生。待學生回答完畢,我繼續提問道:“課文1-3段共三次寫到了丁香,描寫的側重點有何不同?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順序?”這一問題較之前者在難度上有了一定提升,所以其主要針對發展層學生。而針對培優層學生,我的問題則是:“作者為什么稱丁香花為丁香結?在作者心中,丁香花也是哀婉和愁怨嗎?說說你的理由。”這樣,通過實施分層提問,不僅將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了深入,而且還落實了因材施教,促進了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進步。
總而言之,要想促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與生成,教師一方面要認真領會新課改精神,積極適應教改要求,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及時反思教學行為,使之能與學生的身心特點相契合;另一方面要注意挖掘學生潛在的積極因素,以推動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進步,從而促進高效教學目標的更好達成。
參考文獻:
[1]王靜波,劉貞印.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7(24):84-85.
[2]王興國.從四個方面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甘肅教育,2016(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