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作華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性逐漸凸顯,人們對于學前教育的關注度在不斷提高。因此,高校在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培養時要注重對其核心素質的培養,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能夠真正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培養出更多優質的幼兒教師。本文就注重核心素養培養,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應用能力這一問題進行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應用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目前,針對于我國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來講,教師教學更偏重理論教學。這就導致一旦學生走出校園,在工作中遇到實際問題時不能夠根據所學理論知識進行靈活變通,使得各種突發問題不能夠有效解決。因此,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十分重要。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愛心、責任心,還能夠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創新能力,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整體水平。
一、深化教學方式的改革
為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深化教學方式的改革十分必要。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會采用“填鴨式”教學,單憑教師利用講授法進行簡單授課不足以達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首先,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大學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進行辯證的思維,自主意識也逐漸增強。如若教師在繼續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味采用“填鴨式”教學則會導致課堂枯燥乏味,學生也不能夠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學前教育理論聯系實際進行教學,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針對案例進行分析評價,交流自己從中感悟的心得與困惑,從而讓學前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變得鮮活起來。最后,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模擬幼兒園試教獲得初步的教學體驗;還可以將幼兒園見習、實習與理論課程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
二、加強教學形式的創新
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一直都是各高校教學的首要任務。針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來說,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不應該局限于教學課堂上。在大學校園中各類社團層出不窮,學校可以利用學生社團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進行培養。社團是學生興趣的另一種體現,也能夠讓學生的課后生活更加豐富,學生通過跟隨社團進行實踐更能夠提升其學習效率。因此,學校可以適當鼓勵學生參加歌舞類社團,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演出機會,激勵學生為相關演出進行排練,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技能。除此之外,社團的運營也是需要學生來組織的,在演出之前需要學生進行日常的排練,在此過程中相關組織人員能夠對管理工作更加熟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同時管理人員對于社員的心理變化也會敏銳的感知,對其在日后的工作中感知幼兒的情緒也有所幫助。并且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日常排練的過程,引導學生在進行排練時對表演進行講解,這樣也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其對幼兒進行教學打好基礎。
三、強化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時還需要加強對于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在對于學齡前兒童進行教育教學時,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尤為重要。學齡前兒童的思維較為跳躍,因此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高校針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培養時也要著重注意對其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教學,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話語權,讓學生根據教師教學短視頻中的內容進行問題的提出,提高課堂趣味性的同時能夠充分奠定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能夠加強對于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定期地組織演講活動。根據本專業的特點以及階段性的學習內容進行自主選題并寫出相應的演講稿,然后再進行演講比賽。結合教師以及同學的點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除此之外,在進行演講的過程中也能夠對學生的儀態進行培養,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時不僅需要豐富理論教學,同時也要強化實踐教學,從而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樣才能夠保證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日后的工作過程中能夠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的突發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筆者通過從深化教學方式的改革、加強教學形式的創新、強化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三方面進行討論,探究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方法,希望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林志堅.新時期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策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01):60-62.
[2]胡梓滟,徐俊華.應用型本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活動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J].黃山學院學報,2018,20(06):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