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曉彧
【摘要】數字化博物館較其他信息史料而言,更具情境性、生動性,因此可以作為史料教學中的第二載體。深入的歷史課堂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歷史興趣,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實現對話互動式情景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主線,提升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能力,更好地實現情感態度教育。
【關鍵詞】數字化博物館;活化史料;有效教學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日益進步和新課改理念的逐步深入,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歷史課堂中顯得越來越重要。由于教材內容編纂的簡略性,對歷史事件介紹的簡化性,以及初中學生理性思維引導的不完全性,都使得學生對歷史內容的掌握及理解有一定難度,而數字化博物館恰好可以帶領學生走出這樣的困境,讓史料教學更具影響力和生命力,因而活化了歷史課堂。
筆者所任教的學校學生受現實條件的限制,能接觸的網絡資料和實物資料都非常有限。而在現實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有效利用數字化博物館,將其與課程融合,在課堂上就可以帶領學生走遍祖國河山,領略五千年歷史的厚重,可以更好地實現新課改要求的師生互動對話式教學。網絡上有充分的數字化資源,可以服務于我們的歷史教學,比如,可以利用國家數字博物館的“大唐風華”展廳用于《盛唐氣象》一課。除此之外,還有好多地方數字博物館可以利用,像陜西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等諸多博物館都可以服務于我們的教學。在講《辛亥革命》一課,筆者將辛亥革命博物館720°全景展廳同課程結合,實現了以下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歷史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以數字化博物館為載體,教師可以導游解說員的身份,為學生創設特定情境,通過再現豐富多彩的歷史場景,將學生帶入到當時的歷史氛圍之中,大大縮短學生和真實的歷史之間的距離,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對真實歷史的認知積極性。如在《辛亥革命》一課中,筆者在導入時,以導游的身份帶領學生參觀辛亥革命博物館,并向學生介紹我們將參觀三大展廳,以直觀視覺來讓學生感受這段熊熊燃燒的革命之火。
二、以信息化史料為先導,使學生明確學習主線,把握學習主脈絡
立足課標基礎,對課程進行整合構思。鑒于數字化革命博物館能作為史料教學和情景教學的主要載體,筆者嘗試以博物館的主題作為主脈絡,并將教材各子內容和各個展廳主題進行整合,即革命源起(革命準備)、首義之光(爆發)、走向共和(高潮),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知識架構,明確所要學習的主要任務,從而順利實現對知識的輕松駕馭。
三、利用數字化博物館,提升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能力
以數字化圖書館服務的教學不僅限于單一的參觀展覽和聽取講解,也可以展開對圖片和文字史料結合的的分析挖掘,在講授中國同盟會和中華民國的相關史實時設置知識卡片,以問題驅動,引導學生在呈現的畫面中總結出知識點,培養學生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四、利用數字化博物館渲染氣氛,對學生實行情感態度教育
數字化博物館中直觀的場景,可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激蕩學生的內心情感,為教學展開營造良好氛圍。館中氣勢磅礴的革命志士墻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受,讓其感受到革命黨人不懼艱險、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參觀各省相繼獨立的展示墻及地圖燈,雖然不能親身接觸到去點燃,但通過地圖拼圖的形式讓學生合作探究,亦可讓他們感受到蔓延全國的革命之火的燃燒范圍,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責任感,實現情感的升華。此外,辛亥革命博物館的復原場景模擬武昌起義當夜情況,表現暴風雨來臨前的死寂,將學生帶入大戰一觸即發的緊張氛圍中。武昌城街道復原設計以3D效果彌補了文字表述的局限與乏力,提高了陳列表現力和感染力,使學生仿佛置身于大戰前的武昌街道中,感受到武漢光復后大快人心的心情。
以數字化博物館為載體的歷史教學不僅給學生創設了特定情境,再現豐富多彩的歷史場景,大大縮短學生和真實的歷史之間的距離,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對真實歷史的認知積極性。教學中,教師可以信息化史料為先導,使學生明確學習主線,把握學習主脈絡,輕松掌握學習目標。同時,教師也能化解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并且渲染氣氛,對學生實行情感態度教育。以數字化博物館為載體的歷史教學對學生情感的教育有著現實作用,能達到傳播歷史、宣傳精神的目的。
五、結語
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內容,進行大膽的嘗試,開拓史料教學和情境教學的新場景,也為信息化教學和歷史學科的深度融合提供助推力。但在應用過程中,絕不可以脫離課標要求,更不可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內容本身。因此,在應用過程中,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應該適當地取舍,切勿因累贅繁冗,耽誤了教學進程。
參考文獻:
[1]孫月.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與實施[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社,2007.
[2]王向陽.嚴允 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初探[J].南方文物,2008(04).
[3]譚羨.略論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02).
[4]吳文姍.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歷史課堂教學[J].光盤技術,2009(03).
[5]常慧琴.數字化博物館與中學歷史教學[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5(11).
[6]于永凱.信息技術—歷史教學之器[J].中國校外教育雜志,2014(12).
[7]張長江.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研究,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