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
摘 要:隨著素質化教育的深入推進,當前高校聲樂教學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為進一步提升高校聲樂教學質量,本文立足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現狀,就當前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有效途徑展開探究,并提出理念創新、內容創新、課程創新等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改革創新;有效途徑
聲樂教學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做好聲樂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體驗能力,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促進學生能力素質全面發展【1】。為順應教育改革發展需求,當前高校聲樂教學也在不斷創新自身教育理念,優化和革新教學方法,以此來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提升。但在改革實踐中,高校聲樂教學仍顯露出些許問題有待改進。
1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問題
首先,高校聲樂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合理性。聲樂課程相對單一,教學內容不甚豐富,主要教學內容以講授發生技巧以及歌曲等為主,但缺少實踐課程,學生的歌唱技巧等得不到有效鍛煉,在理論與實踐訓練相脫離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整體聲樂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高。其次,聲樂教學方法落后單一,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性,難以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的有效調動,也使得最終教學質量與效率得不到保障【2】。具體如,當前高校聲樂教學中,主要以模仿為主,模仿一些聲樂演唱以及處理技巧,但缺乏自己的想法與新意,學生學習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學習熱情也逐漸消退。同時,盡管近年來高校不斷推進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很難看到一些新潮思想與先進教法,可以說高校聲樂教學改革還停留在表面層次,未觸及根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整體上比較落后單一,創新能力明顯不足。在此情況下,學生也缺乏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對聲樂的學習以及日后發展沒有過多創新的想法。此外,音樂是一門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提升個人修養的偉大藝術,在新時期背景下,高校聲樂教學應當以培養學生高尚品德、崇高藝術追求為主。而實際上,受相關教學觀念影響,部分學生在學習聲樂過程中急功近利、身心浮躁,不僅使得學習效率受到影響,也給聲樂學科的發展創新帶來阻礙【3】。
2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途徑
針對當前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這里聯系實際,對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2.1完善音樂課程設置
聲樂課是學生學習聲樂知識與技能的重要平臺。為此,在不斷推進教育改革的新時期背景下,高校聲樂教學應立足實際,結合聲樂教學特點與需求,不斷完善聲樂課程體系設置,從而給予學生良好的教育與指導。具體而言,高校應在開設文化類課程的同時,合理開設包含聲樂實踐操練、流行音樂探析等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基本文化素養與專業藝術素養的雙重目的。此外,高校也可根據聲樂教學需求開設聲樂表演課程,通過專業、系統的課程教學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聲樂表演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與發展。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教師應以新的教學理念分析當前高校聲樂課程設置中的不足,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斷完善聲樂課程體系建設,從根本上促進聲樂教學質量提高,推進聲樂教學長遠發展。
2.2創新教學方法
針對當前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聲樂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高校必須立足實際,結合具體教學要求,通過向外學習、向內創新等方法不斷革新聲樂教學方法,確保學生獲得能力與素質的全面發展。具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模仿訓練外,還可采用啟發式、提問使、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不斷推進聲樂教學改革創新的新背景下,高校聲樂教師要盡可能放棄傳統的“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并能根據學生之間聲樂水平和學習進度以及學習需求等各方面之間的不同做到差異化教學。此外,小組合作和分層教學等新型教學方法也可以充分運用到高校聲樂教學中而開展教學活動,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采取有針對性、有側重點的聲樂教學,以促進學生聲樂水平的穩步提升。且為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注重觀察與總結,準確掌握每位學生的聲線特點、學習習慣等,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教學策略,進行有針對性的聲樂教學,以確保最終教學質量與效率【4】。
2.3進行中西結合的聲樂教學
要想推進高校聲樂教學改革創新,就需在不斷學習借鑒的基礎上注重發揚、創新本民族聲樂文化,在堅實民族聲樂文化根基的基礎上不斷為其注入新鮮活力與血液,從而推動聲樂文化長遠發展,推動高校聲樂教學永遠走在創新前列。具體而言,在推進高校聲樂教學改革創新過程中,高校應均衡中西聲樂教學,不斷完善聲樂教學體系。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向學生普及、講解民族聲樂文化知識,同時組織學生進入社會,探訪民間聲樂文化,以深刻感受中國聲樂文化的魅力,同時不斷夯實自身聲樂學習基礎,扎實自身聲樂技巧。此外,教師也可于教學中融入西方聲樂文化中優秀的部分,以此拓展學生視野,為學生的聲樂學習提供更好的資源與平臺【5】。
2.4加強聲樂實踐教學
高校進行聲樂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動聲樂教育的可持續長遠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能力素質綜合發展,為社會培養高質量的優秀人才。為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高校應積極利用各類有效教學資源,為學生創建實踐平臺,創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聲樂教學模式,以實現對學生基礎聲樂技巧的訓練與創新能力、綜合能力素質的有效培養。具體如,高校可有效組織學生廣泛參與社會中的音樂活動,如組織學生到社區、學校等地進行文藝演出,鼓勵學生參與聲樂比賽活動等,讓學生在具體的演出中摸索適合自身的聲樂表演技巧,并對其加以創造,從而促進自身音樂修養與綜合能力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推進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對于提升聲樂教學質量和教學有效性,提升學生音樂修養、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高校應立足聲樂教學特點與需求,充分利用有效資源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建設,促進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創新,以推動高校聲樂教學工作順利、高效率開展。
參考文獻:
[1]李仙.應用型高校聲樂教學發展之我見[J/OL].黃河之聲,2019(18):87[2019-10-15].https://doi.org/10.19340/j.cnki.hhzs.2019.18.059.
[2]黃細英.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改革分析[J].藝術評鑒,2019(17):84-85.
[3]劉新鋒.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多重構想[J].當代音樂,2019(09):56-57.
[4]唐禹.當前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有效途徑[J].當代音樂,2018(05):30-31+34.
[5]楊穎迪.探索當前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有效途徑[J].大眾文藝,2018(04):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