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鵬
摘 要:本文從本科教育的兩點目標:就業和培養身心健康、性格健全的人展開討論,從專業設置、招生人數設置、課程設置、教學設置和教師培養等方面,提出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專業設置;教學設置;招生人數;課程設置;教師培養
【引言】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不斷改善。在瞬息萬變的今天,教育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面對這些變化,筆者做出了如下思考。
本科教育也許有2個重要目標:一個是,就業;另一個,是指導學生成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性格健全的人,具有適應社會工作生活交往及抗壓的能力。這兩個目標一硬一軟,一明一暗,需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能顧此失彼。
一、就業方面
在就業方面,我們可以從專業設置,學生人數設置,課程設置,教師培養等方面來說。
第一,先說專業設置,時代不同,容易就業的專業就不一樣。十年前英語專業很容易就業,然后當下這個專業就變成了市場飽和的難就業專業。相反一些新興產業,因為專業設置空白而奇缺人才。老的專業,比如中醫學,也是奇缺人才。人民日報曾經發文稱:《中醫最大的危機是后繼無人,下一代中醫在哪里 ?》[1]
中國人生病首先會選擇吃中藥,中醫對我們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此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專業,卻也面臨后繼無人的狀況。與此對應的是,很多專業市場飽和,學生找不到工作崗位,畢業即失業。所以,要想做好新時代本科教育,首先要把專業設置做好。設置的專業為市場所需求的專業,緊跟市場步伐,為市場提供所需人才。對于市場需求量飽和的專業,則可以考慮削減招生人數,也就是下面要說的招生人數設置。
第二,招生人數設置,這一點和第一點是承接的關系,高等學校需要調研本省或本國范圍內大概需要多少該專業的學生,有的放矢得招生,有的放矢得教學,達到學生學以致用,學校就業率高,企業有人可用的好局面。
第三,課程設置。課程設置尤為重要,拿中醫為例: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西醫從業人數約550萬人,而中醫只有40萬人左右,比20世紀50年代減少了20%。目前,我國主要是一批50歲以上的中醫苦撐危局,有志于中醫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中醫正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傳承危機”。[1]
中醫高校是年輕中醫的搖籃。然而,在這里中醫也面臨著西醫化的命運。本科中醫學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學英語,三分之一的時間學西醫,最后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時間學中醫。中醫經典課程不斷被刪減,甚至淪為選修課,而西醫卻被日漸強化。
很多醫學本科生的英語和計算機水平足夠高,中文文言文卻很差,傳統文化修養也不行。有《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讀不懂的,有對中醫中蘊含的中國古典哲學不了解的,有的甚至連基本的藥性賦、湯頭歌也不會背。更可悲的是,受教育程度越高,離中醫特色就越遠。
中醫是一門實踐科學,也是一門整體科學。講究整體而非部分,講究實踐,讓人“賴活著”而不是“好死”。然而,很多讀中醫的研究生不在中醫理論基礎及臨床實踐上下功夫,而是按照西醫的模式研究細胞和分子。說是中西醫并重,實際上是重西醫,棄中醫。導致很多中醫學生畢業上崗后,名為中醫,實為西醫。一些專家尖銳地指出:“現代中醫教育把學生變成了中醫不精、西醫不通的半成品,培養了一批中醫的掘墓人。” [1]
當下,中醫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發展問題,而是生存問題。如果中醫不能薪火相傳,隨著老中醫們逐漸故去,中國的中醫將越來越少。如果扎根生長在中國的中醫都消失了,連中醫人才也要從國外引進,我們將愧對祖宗。因此,有好的課程設置尤其重要,學習中醫的學生,主課應該就是學習中醫,不應該把大量時間浪費在學習與中醫無關的課程上。
其他專業也是一樣的。因此,調整學科的課程設置,減少對本科教育的兩點重要目標相關不大的課程,增加能夠加強該目標的課程,提高學生就業率,讓學生更好就業、服務社會、成為身心健康健全的人。
第四, 教師培養。學生在學校上學,學習專業知識,和步入社會是有距離的。因此學校需要對教師進行培養,引導學生,使其更容易步入社會,這一點和第二部分的教師培養合并一起來闡述,此處不再贅述。
二、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
指導學生成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性格良好健全的人,具有適應社會工作生活交往及抗壓的能力。我們可以從教學設置和教師培養上來說。
第一,教學設置。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和社交技能,需要在課堂課下設置學生活動。對于英語教學,可以采取課前小組準備,課堂小組presentation合作展示的模式,提供機會給學生多交流多互助,提高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
第二,教師培養。學生在學校上學,學習專業知識,和步入社會是有距離的。因此學校需要對教師進行培養,引導學生,使其更容易步入社會。學校在這個方面做的努力,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就業,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更好的心理素質和性格,合作交往能力以及抗壓能力。老師廣闊的眼界,良好的心態,積極的狀態都可以影響到自己的學生。所以,學校可以多多提供給老師們接觸外界的機會、出國訪問的機會等;給老師們更多尊重和優待,讓老師們發展得更好,不會因為課太多科研壓力太大而疲于奔命。提高待遇,提高老師們的幸福感,讓老師有更好的狀態,把幸福感和積極的狀態傳遞給我們的學生。
三、結束語
本文從本科教育的兩點目標:就業和培養身心健康、性格健全的人展開討論,從專業設置、招生人數設置、課程設置、教學設置和教師培養等方面,提出的幾點思考。培養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好服務的人才,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人民日報:“中醫最大的危機是后繼無人”,下一代中醫在哪里 ? http://www.sohu.com/a/245059277_467321, 08-1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