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禮梅
【摘 要】良好的課首情景案例是創設成功課堂的基礎,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關注程度,以促使學生以最積極的狀態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因此結合生活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精心構思,創設課首情景案例盡快抓住學生的思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思維和活動,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情景案例;教學案例;情境導入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學《血液》一課時,借助視頻演示進行教學可以避免以下弊端:①實驗操作和等待實驗結果需要時間太長。②材料選擇上無論是取用什么血液,都需要用新鮮的,而新鮮血液的獲取必須來自鮮活的生命,血液采集有一定的困難,也會違背一直以來對學生進行的珍愛生命的教育。③生物學教師所帶的班級較多,上課時間不一致,無法反復重復實驗等。因此借助視頻演示進行血液分層實驗這一環節的教學成為首選。但如果課首情景案例的導入和觀察血液的分層現象這兩個環節都用視頻,在教學流程上緊緊承接,教學方法上太過單一,又顯得雷同,有種多媒體應用泛濫的感覺。如何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突出本課的教學主題呢?
二、課首情景案例選擇、設計的過程
新課程理念一再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加強對實際問題的關注。如果能根據本課教材特點,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實際問題,創設學生容易關注的課首案例進行導入,并使之貫穿于整個課堂,成為整個課堂結構建構的主線,以此進行知識的展開、深入和拓展,不是更好嗎?例如,一個女生在操場上暈倒被送到了辦公室,接著辦公室的幾個老師就開始議論開了:可能沒吃早飯吧,有的孩子經常不吃早飯就來上學的;現在的孩子體質太差,缺乏鍛煉;體檢時有不少孩子都有貧血的現象,貧血的孩子就容易暈倒。
但怎么把生活中的案例,在課堂上真實呈現呢?筆者決定以PPT課件的形式做出來。結合本課內容涉及到的貧血和血常規檢查這兩個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及現在的中學生挑食偏食,不愛運動體質較差的現狀,筆者設計了兩個卡通學生對話的情景,其中女同學的臺詞是:最近很疲勞,干啥都沒勁,有時還發暈。男同學的臺詞是:可能是貧血,最好去醫院做個血常規檢查。兩個同學的對話,既和生活密切相關,又真實、有探究欲望,順理成章地導入到新課的學習。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也隨機拋出:什么是貧血?血常規檢查查什么?為什么通過化驗血液能在一定程度上診斷疾病?血液有哪些成分?各自又有哪些功能?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要有利于教學
通過《血液》一課課首情景案例的選擇和設計,筆者深刻地認識到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挖掘課程資源,會更有效地完成生物課堂教學。因為初中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特點,決定了初中學生學習生物學更傾向于直觀化、生活化。這就要求在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從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出發組織教學進行導入,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根據提出的相關問題和疑惑,更快地與課堂融為一體。因此好的生物教學,課首情景案例的選擇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現有的知識背景出發。
(一)情景案例的選擇要使學生意識到生物學源于生活
新課程強調,生物教學要面向學生,面向生活,面向社會。因此只有選擇一個好的課首案例進行導入,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在進行《血液》一課課首案例的選擇時,在很多課程資源中選出既和學生的生活比較貼近,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的信息,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從一位有可能貧血的學生身上得到啟發,結合現在的學生大多數缺乏體育鍛煉,貧血不是極個別現象的現狀進行設計,遵循“生物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把學生日常生活中貧血的現象,用情景對話的方式展示出來,引入到本課的教學中來。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圖片和人物對話,自然而然地學習了貧血及與貧血有關的血液方面的知識,很自然地過渡引入到新課的學習及所要解決的問題重點。
生活和課堂本身就有無限可能,教師要善于做個有心和用心的人,要善于讓生活走進生物課堂。設計情景案例時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即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因此課首情景的設計要源于學生的生活,以此扣動他們的心弦,
(二)情景案例的選擇要能最大限度地服務于教學
在本課課首情景案例的選擇上,可以有很多種方式,但是哪一種方式是最好的,最有利于本課教學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面對多種教學資源時要進行反復地斟酌,推敲。一節好課是要用心反復斟酌的。課首案例的選擇和設計,如何在導入時讓學生感同身受,盡快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探究的欲望,教師一定要精挑細選,反復推敲。每一節課有每一節課的特點,要根據需要進行選擇,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細節,我們都要反復推敲,因為有時候一個小小的細節可能會帶給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選擇的案例要能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教學,服務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要。
總而言之,課程一定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讓生活走進生物教學,讓生物教學更加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