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珍 鄔良能

摘 ?要:人才培養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使命,嚴格學生學業管理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針對大班上課的《大學物理》公共基礎課程,探索科學合理的平時成績權重、平時成績構成分項及其評定方法,形成科學合理、操作簡便的平時成績評價體系。在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提高形成性評價數據的可靠性,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大學物理;平時成績;權重;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3-0039-03
Abstract: It is the fundamental mis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talent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to restrict academic management.For the public foundation course of "University Physics" in the big class, explore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aily grade weights, the usual score components and their assessment methods, and form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with reasonable operation and simple operation. By using modern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in teaching, one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data and optimize the in-class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college physics; regular grade; weights; assessment system
大學物理公共基礎課程是大學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科技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現階段,大多數高校的大學物理公共基礎課程普遍采取幾個班合班的上課方式,課程考核方法一般采用把期末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加權平均,但期末考試占比普遍高達70%以上,期末閉卷考試是對學生課業評價的主要手段,這種考核方法更多考查的是學生對知識的再現和再認能力卻忽視了學生能力的發展。隨著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的出臺,大多數高校都加大了對本科課程教學改革的力度,而課程考核方式的革新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普遍的觀點是對學生課程成績的評定應由傳統的僅憑課程期末考試成績評定延伸到包括學習過程的綜合評定,而學習過程一般是以平時成績的形式加以考核,所以相應的改革措施就是提高平時成績的權重。在高校課程考評中提高平時成績權重至少具有兩方面的價值。首先,提高平時成績權重可以作為高校課程考評改革的突破口;其次,提高平時成績權重可以加強學業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浙教高教[2014]60號文件關于“高等學校學生學業指導和管理的意見”的出臺,進一步明確了加強課堂管理,嚴格課程考核,提高形成性評價的權重。但提高了平時成績的權重如果沒有合理的評價標準和方法,改革考核評價就失去作用和意義。對大班上課的大學物理公共基礎課,人數多管理難,形成性評價量化考核不可避免存在缺陷,仍無法替代終結性考試數據的客觀公正。因此探索科學合理的平時成績權重、平時成績構成及其評定方法,形成科學合理、操作簡便的平時成績評價體系就迫在眉睫。
增加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是一種高校政策性的趨勢,既可以作為高校課程考核的一大利器,又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但在實行的過程中遭遇到不少困難,比如,平時成績評定沒有明確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平時成績評定的公平性遭到質疑;平時成績評價效率低下。究竟什么樣的課程考核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檢驗出學生真實的學業水平和課堂教學效果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國外知名大學的相關課程教學中,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較低,更注重學習過程中的平時考核。比如斯坦福大學開設的一些小班公共課程在考核上,期末考試都只占總成績的20%。但對于大班上課的《大學物理》公共基礎課,人數多管理難,近幾年我們采用信息網絡技術對形成性評價量化考核進行了改革嘗試,隨著量化考核數據可靠性的提高,形成性評價的權重從原來的30%提高到40%、50%、60%分別進行了改革實驗。實驗表明60%的形成性評價權重使得相當一部分同學的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偏差很大,其數據合理性較差,如果沒有嚴密的管理方法和人力投入,對這種大班的公共基礎課程并不適用;而50%的形成性評價權重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偏差很大的只有少數幾個同學,其數據整體合理性較好,只要任課教師對個別同學及時關注適當引導,數據將會更合理可靠。所以我們最終把大學物理公共基礎課程形成性評價的權重固定在50%。對于小班教學的課程,形成性評價占比60%到80%都是可嘗試的,當然得根據具體課程性質決定其合理的權重。
提高了平時成績的權重,但如何完善平時成績評定,提高平時成績評定數據的可靠性,這是每位高校教師必須面對和急待解決的問題。探索科學合理的平時成績評定體系將是眾多教師努力的方向。一套好的平時成績評定體系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公開性原則;兼顧公平與效率原則、盡可能定量化原則、教學相長原則。根據基本原則,我們選擇課堂簽到、課堂測驗、課后作業測評作為平時成績的組成分項,運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確定各分項實施的具體方法和合理的平時成績占比。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如何真實高效地進行課堂簽到;2.如何省時又有效對每次課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3.如何讓每一個同學都能重視課后作業,真正弄懂作業,讓作業為鞏固所學知識起到應有的作用。我們采用學院自己開發的基于微信平臺的平時成績管理系統進行了改革嘗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一、如何真實高效地進行課堂簽到
增加課堂表現首先要保證學生到課,傳統的點名方式有許多弊端,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張冠李戴。羅忠等人提出了一種基于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的平時成績考核方法。通過制定網絡平臺使用管理方法,Blackboard網絡平臺能自動統計學生的平時網絡學習情況。希望通過該方法能科學地對學生的平時學習情況做出評定,有效地避免因為點名等導致的學時浪費,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我們通過實踐表明這種方法基本流于形式,缺乏監管,網絡平臺自動統計出的學生平時網絡學習情況并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學習情況,雖然避免了因為點名導致的學時浪費,但也失去了傳統點名具有的客觀公正性。
與傳統考核方式不同的是,黃敢基等人把到課以及課堂表現這一部分考核交給學生自己完成。具體操作是以授課班中的每個自然班為單位,每班視人數多少分為若干個小組,由每個小組集體討論給本小組以外的同班同學評定課堂綜合表現分,再通過求平均即可得每位學生的課堂綜合表現分。這樣的方法雖然省下了老師的點名時間但沒有可取之處,試想每個學生每次上課都得為小組以外的同學點名,還得觀察他們的課堂表現,那他還怎么學習?就算每個同學都認真履行職責也無法給出合理的分數,因為并沒有科學合理的具體的量化標準?其結果必然是影響了所有同學的學習,得到的卻是無效的打分。因此找到一種既不浪費時間又真實有效的簽到方法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就顯得非常重要。
大學物理公共基礎課程普遍采取幾個班合在一起上大課的形式,人數較多,教學任務又重,每次課教師點名要花費很多時間,既浪費教學資源又完不成教學任務。而且有不少學生到課的目的就是為了簽到,一簽好到就開溜,這讓上課老師很苦惱卻無對策。我們采用學院自己開發的基于微信平臺的平時成績管理系統就可以很好地解決簽到問題。只要讓學生用手機登錄微信平臺的“大學物理微平臺”公眾號,每次課都可以輕松進行實名簽到。教師只需要創建簽到而無需花時間點名。對于每個學生的手機,系統只允許一個賬號登錄,這可以有效地杜絕同學代簽;如果教師發現有學生中途逃課還可以再次創建簽到,一分鐘就可完成簽到根本不用擔心浪費時間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這樣簽到就可以作為平時成績真實而合理的組成部分,因此我們把簽到在平時成績中的占比從原來的10%提高為20%。
二、如何省時又有效地檢驗課堂學習效果
對于大班開課的大學物理公共基礎課,人數多任務重,要以課堂提問的方式來記錄每個同學的課堂表現幾乎是不可能的。教師應該將回答權交給誰,能否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言,而且每次提問的問題難易程度不同,教師很難把每個學生對不同問題的回答進行量化區分,所以課堂提問作為考評方式的公正性和評定標準能否量化都值得商榷。如果以學生有沒有認真聽講、有沒有睡覺或玩手機等作為課堂表現,那么對教師而言,短短一學期即使是一學年的大班課程,要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并對每一個學生的表現進行記錄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可能也無法制定量化標準進行量化考核。
所以對每次課進行課堂測驗是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而基于微信平臺的平時成績管理系統使我們能夠輕松進行課堂測驗。課堂測驗題都是選擇題,涉及基本概念基本規律,教師每次上課前幾分鐘從題庫選擇與上次課內容相關的題目發布(或者每次下課前幾分鐘從題庫選擇與本次課內容相關的題目發布),一般課堂測驗每次選擇四道或五道選擇題,設置好完成的截止時間,三到五分鐘就夠,不會浪費上課時間。每次課開始前幾分鐘學生用手機登錄系統做與上次課內容相關的選擇題,并在規定時間內做完題目提交,系統能夠自動完成評分。既能有效檢驗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給平時成績評定提供確切的量化依據,又能促使學生進行課外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杜絕了學生遲到又不會增加老師的負擔。而且系統對每道題全班學生的解答情況都有詳細的統計,這使得任課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問題所在,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為課堂測驗涉及的都是選擇題,而且每個學生題目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存在著抄襲現象。這需要補充完善試題庫,如果試題庫各相關內容的選擇題題量充足,使得教師能夠選擇足夠多的相關選擇題,只要設置每生的題目數和提交的截止時間,系統就能夠自動隨機分配給每個學生,每個學生題目就會有所不同時間又短無從抄襲,這樣一來課堂測驗數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就會更加明顯。
對《大學物理》公共基礎課程,課堂測驗能比較真實地反映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所以我們把課堂測驗成績占比從原來的20%提高到30%。
三、如何對課后作業進行有效測評
課外作業作為一種鞏固知識的有效手段,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重要作用。有些老師對學生作業成績的評定細化到許多檔,具體根據有沒有交作業、是及時交還是遲交、有沒有抄題畫圖、有沒有抄襲作業、作業做得好不好等等給出每次作業成績。但實際上大多數學生做作業只是完成任務,很少有學生看老師的批改并認真進行訂正。那么怎么樣的作業測評能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并主動真正弄懂作業呢?
《大學物理》課程的課后作業一般是大題目,每次也是四至五題,我們采用基于微信平臺的平時成績管理系統,讓學生做題并參加互評。教師選擇相關題目后,設置作業提交的截止時間和作業互評截止時間,作業一經發布,學生就可以看到題目。學生須在提交截止時間前完成作業并拍照上傳,并在互評截止時間前參加互評。互評在作業提交截止后開始,每人評定一份其他同學的作業,互評時作業匿名且隨機分配,每道題都有詳細的標準答案和評分標準,要求評分同學仔細認真,真正搞懂題目和評分標準,否則會遭到被評分同學的投訴,如果投訴成功將扣除評分同學一定量的平時分,當然不合理的投訴將被駁回。實踐表明讓學生參加作業互評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環節,不僅能使學生真正弄懂作業,更好地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在這一環節教師的任務除了批改一部分剩余作業外,就是處理學生的投訴。有意思的是從一開始的大量投訴到逐漸減少的部分投訴,都可以看出互評這一環節的實際效果。所以,我們把課后作業的平時成績占比分成二塊,作業測評成績占比30%,參與互評占比20%。互評具體考評每個學生的互評次數和被投訴成功次數。
綜上,《大學物理》大班公共基礎課程形成性評價占課程總成績50%,其各構成分項以及占比如表1所示。
總之,使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進行平時成績的量化評定,經過大班《大學物理》課程幾個學年的實踐和改進,形成了一套相對科學合理、操作簡便的平時成績評價體系,對改善大學物理公共基礎課程平時成績評定的不合理性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而且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環節,師生之間增加了互動,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做人做事的責任心。同時,希望對大班開課的其他公共基礎課程也能提供一定的借鑒參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5]1號.
[2]高等學校學生學業指導和管理的意見[Z].浙教高教[2014]60號.
[3]白雅娟.高校課業考中加大平時成績權重的價值與困境淺析[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4(04):47-48.
[4]羅忠,劉士卿,王菲,等.大學課程平時成績的評定方法探索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1,34(5):31-34.
[5]黃敢基.大學公共課程平時成績評定的新思考[J].高教論壇, 2011(4):80-82.
[6]趙娟.高校課程考核中加大平時成績權重的探析[J].亞太教育,2015(28):267-268.
[7]周丹,胡玉才,白亞鄉,等.大學物理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改革與實踐——以大連海洋大學為例[J].高教學刊,2016(1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