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寶坤 孫晨


摘 ?要:英語專業的發展在新國標框架下早已有了新要求、新趨勢和新動力,為了適應國家的經濟發展需要和社會的改革開放新態勢,提高英語專業翻譯人才的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是當下需要攻克的一大難題。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英語在我國的普及與發展已經有了驚人的進步,業界許多英語專業專家也多年致力于人才培養模式與時俱進的策略探究,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出符合當代需要、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一流翻譯人才。基于此,文章就新國標框架下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模式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新國標框架;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3-0129-03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major has already had new requirements, trend and motives under the new national criteria framework.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trend of social reform and opening up, improving teaching and education quality of English major talents is a major problem to be solved. After decades of unremitting efforts,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glish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amazing progress. Many English experts in the industry have also been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or many years, with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ng first-class translation talents that meet the contemporary needs and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ining mode of English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under the new national criteria framework.
Keywords: the new national criteria framework; English major; transl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本文以新國標框架為主要研究背景,闡述了研究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還需要精準定位、加強課程體系建設、積極展開實踐教學,才能夠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的英語翻譯人才,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水平。最后為新國標框架下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意見,其中指出課程體系建設需要循序漸進、師資團隊力量也要不斷增強、營造英語學習氛圍不可或缺、校企合作需要深度融合以及實現改革還需要借助多方力量幾點內容,旨在能夠為新國標框架下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提供一些有意義的參考。
一、研究背景
(一)政治背景
在我國最新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導方針中明確提出了我國未來教育的發展目標和教學改革實踐內容,其中指出,本科院校的教學形式向應用技術型院校轉型為一大重要改革趨勢。今年是推進教育改革最為重要的一年,從2014年以“轉型”為關鍵詞的高校教育改革拉開帷幕至今,由全國各地的重點高校帶頭,逐步擴散到眾多本科院校,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進行改革實踐。新國標框架下的教育發展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核心,發展“職業”教育理念應當成為高校教育的轉型風向標。在“一帶一路”政策帶領下,英語專業的學習逐步走向國際化,而英語專業翻譯人才的培養更是社會剛需、發展大勢所趨。
(二)研究基礎和研究意義
英語專業早已成為我國本科院校中所開設的重點課程之一,目前來看,教育方式方法千篇一律,學生學習的內容比較有限。如何建立新的英語專業教學模式,與其他常規學科一樣能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夯實基礎,讓所學內容能在未來工作中發揮作用。[1]在新國標框架下,雖然關于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前方也會有許多未知的挑戰和困難矗立以待,但困難意味著機遇,在不斷的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也能不斷累積經驗,讓這個值得探索的問題不斷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三)新國標框架下的特點
一直以來“人才培養模式”都是高等學校制定教學思想和教育理念過程中一項重要參考指標,在明確學校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所培養的人才的質量要達到何種標準后,就會制定一套相應的方案。方案中通常囊括學校要營造環境標準、師資團隊力量等級以及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要求。校方制定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多方面配合和互動,才能達到教育目標。
新國標框架下的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一個完整的模塊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其中的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即為教學模式中需要努力的目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手段為實現目標的重要手段,而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也是實現目標的關鍵部分。[2]只有制定出正確的目標,采用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法,在師資力量強大的隊伍的帶領下,才能將新國標框架下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模式貫徹落實,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和適應時代特征的學生。
二、新國標框架下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際意義
從上文中的人才培養模式框架中不難知道,所謂人才培養模式,就是要以制定目標、確定實現目標的方法和手段的方式來實現某個目標,在我國許多一流大學中,不乏從早年開始就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導思想的院校,從人才輸出情況和院校發展情況來看,它們的轉型和改革也取得了顯著效果。當前正是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模式亟待改革的關鍵時期,因此明確改革目標和方向有重大現實意義,下面將從三個方面對新國標框架下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際意義進行分析。
(一)精準定位,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翻譯人才
實踐證明,人才培養模式的精準定位是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專業化、應用化發展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更是現在及將來該學科的一大發展目標。人才培養模式的精準定位包括建設專業的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合理的人才培養規格三個重要內容。[3]
我們的時代處于一個動態變化過程中,一成不變的東西命運大抵要被社會淘汰,只有緊跟時代步伐,打好基礎放眼未來,對人才培養的目標和理念有一個精準的定位,才能真正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
(二)加強課程體系建設,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
課程體系的建設在人才培養模式實踐過程中是最基礎的建設,只有與人才培養定位目標相適應的課程體系,才能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保障作用,每一個課程猶如工程建設中的一粒粒細胞,其重要性可見一斑。而要想英語專業的課程體系能夠推動目標的實現,就需要在課程進行過程中不斷對這些“細胞”進行修復和改革,才能使其在“工程”發展過程中起到優化作用。依舊以北京外國語大學課程體系設置為例,表1即為該院校2006年的課程設置與《大綱》課程設置的對比。
其對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選修課、實踐教學幾項課程體系建設修訂,2006年開始,北京外國語大學課程設置中,以專業技能課程學習為主,專業基礎課程設置為次,專業選修課程設置為輔。但這種重視專業技能而忽略了應用實踐的課程設置,并沒有得到太多學生和老師的認同。經過調查反而發現,大多數學生對課程設置的專業技能的比重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學校培養英語復合型人才才是時代所需和大勢所趨。因此在之后的歷年中,北京外國語大學對課程設置進行了改革,其對英語復合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逐年增加,[5]課程體系修改過程中的教學逐漸從以學科學習為重心轉向為以應用實踐學習為重心。
以“外語+專業+技能”三項綜合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需要進行改革的院校的改革方向,想在新國標框架下建立符合時代要求和社會需求的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這種清晰又明確的目標指引。其中對于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來說,外語即為英語的學習;專業即為翻譯模塊、教育模塊、旅游模塊和商務英語的學習;技能即為各個模塊的選修課和實踐課的學習。英語的語言學習內容多種多樣,無論是口語、聽力、寫作、泛讀等,都是課程內一直十分重視的內容,而專業化的學習則讓英語的學習更加深入、重點更加明確,是一種“術業有專攻”的充分體現。選修和實踐課程近些年的發展極快,它是保障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最主要模塊,也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專業化要求。從目前的社會背景來看,在“一帶一路”政策的鼓勵下,我國的經濟、人文和人才與世界各國的交流都更加深入,英語翻譯人才毫無疑問是現當代以及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被社會大量所需的人才,要提高翻譯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質量,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是培養專業化人才的重要途徑。
(三)實踐教學,發展反撥作用
前文中提到,諸多院校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毫無疑問,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必須從實踐教學入手,來提高英語專業翻譯人才的應用能力和知識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的方法和方式多種多樣,而在實踐過程中發展的反撥效應不僅能直接反饋學生在學校內的知識收獲,還能體現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技能掌握程度,通過實踐課程設置,無論教育者還是學生都能有顯著收獲,更能為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帶來沖擊和影響。下面簡單介紹幾種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的實踐方法:1. 英語交流活動或英語翻譯大賽。2. 建立校內外實踐基地。
三、新國標框架下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
(一)建設打造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
每一個進入高校學習的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都不一樣,而進入學校以后由于接受和學習能力的參差不齊也會導致低年級和高年級學生之間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站在學校立場上,要盡可能將每一個學生培養成才,因此打造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十分必要。在新國標框架下,要在改革中建立符合時代需求的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模式,就要打造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在設置過程中,可將不同年級課程課時比例作出適當調整,例如一、二年級注重打基礎,加強學生詞匯累積、閱讀能力、聽力流暢度以及語法標準程度的課時學習,讓學生的基本功得到充分強化。[4]在三、四年級則可增加實踐教學課程的課時比例,讓學生將知識逐步應用于實踐,多與社會和外界接觸,在畢業工作時實現學校與社會的零距離對接。
(二)優化師資結構力量,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隨著教育的深入改革,培養英語專業翻譯人才新的需求逐漸顯現,這不僅需要院校有全新的頂層設計,還需要進行實驗和實踐探索。目前各大高校的師資團隊力量還不夠強大,無法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充分融合起來教授給學生。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目的,就是讓教師既成為學生的老師,也成為學生學習和施展技能的師傅,全面指導學生既能夠掌握英語翻譯知識也能夠掌握實戰翻譯技能。
(三)加強高校與企業合作的深度和穩定性
英語專業人才主要輸出方向有旅游業、教育業、翻譯公司或商貿公司等,因此校方與企業的合作基本針對以上這些企業。要實現高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以及雙方合作的穩定性,不僅需要企業提供就業實習機會和崗位,還需要校方有明確的人才輸送方案,并根據學生特點及時對合作方案進行調整和改進。如此才能真正讓學生得到適合自身的實踐機會,讓企業吸納對口人才,校方的教育目標也能早日實現。
(四)營造英語學習氛圍,開通英語翻譯的多方應用渠道
為了能夠豐富課堂教學過程,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并積極實踐,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讓教學過程更加豐滿有效。無論以班級、社團、宿舍、還是年級為單位,還是以演講比賽、辯論賽或是朗誦比賽為形式展開,亦或是以英語角、社團、網絡學習小組為聚集地,其最終目的都是要鍛煉開發學生自主思考能力,提高英語專業人才所學知識的應用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國標框架下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只通過理論說教完成教學過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因地制宜、方法合適、針對發展。只有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知識和氛圍相融合,才能夠讓學生真正掌握專業的翻譯技能。通過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可以在新國標框架下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模式中發揮有益作用。
參考文獻:
[1]葛文峰,季淑鳳.新興翻譯本科專業“本地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安徽省為例[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5):79-81.
[2]彭青龍.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當代外語研究,2016(2):43-48.
[3]何剛強.專業教學評估對理工科英語專業發展反撥作用的分析與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17(8):52-53.
[4]李鮮花.轉型背景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證剖析與改革探索[J].黑龍江教育,2015(08):61-64.
[5]金利民.注重人文內涵的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03):17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