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鳳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前提,是教師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最基本的出發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體應該是學生,學生是最終閱讀的主人。教學中閱讀是輸入,其方法多種多樣,在閱讀中獲取信息,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從而認知大千世界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基于此,以下對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加強語言實踐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語言實踐
引言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個學科的教學目標和手段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再是單純地教孩子們讀書寫字,而是通過一系列的學習來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真正地實現學以致用。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閱讀教學必不可少,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訓練,改變傳統枯燥的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有趣的閱讀課堂中體會中國文字的魅力,提升課堂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讓學生在豐富的情境創設中,接受語感的熏陶
語文閱讀活動離不開豐富的課堂情境。教師通過創設適宜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語文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閱讀,自主閱讀,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學生在這樣的情境活動中培養語感,體會語文學習的內在價值。結合閱讀教學內容,創設豐富的情境活動,鼓勵學生在這樣的情境活動中自主閱讀。通過師生范讀,教師領讀等方式,增強學生閱讀文本的積極性,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閱讀與理解能力。同時,教師可以精心挑選精彩的范讀片段,給學生充分閱讀活動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認真細致地聽,抓實語音、語調、節奏等幾個要素,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學生通過辨析與細心琢磨語言文字,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加深刻地體會文字中蘊含的情感。例如,在教學《拉薩的天空》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閱讀情境:首先給學生呈現拉薩的美景,學生主動融入自然美景中,他們興致盎然,感悟深刻,領略到拉薩的天空之美……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快就會被調動起來。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認真體會并感悟優美語言、準確用詞、比喻貼切的語段,仔細品味并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對文字的理解,學生自然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喜愛之情,陶醉于對拉薩的天空的深度描寫,非常動情地朗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重點關鍵字句,比如“湛藍”“透亮”“純凈”等詞語,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感受這些生動形象的文字內涵,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天空之“藍”,還體會作者濃厚的贊美之情。學生在這樣的情境氛圍中,不僅能通過自主朗讀,培養文字的審美能力,還能接受語感的熏陶。
2、賞析詞句,探究語言
在語文閱讀中,語句賞析能力十分重要,這是理解文章深層精神情感的重要基礎。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帶領學生逐字逐句地體會,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間,品味精彩的句子。同時,教師要教會學生自主進行語句賞析,教給學生正確的賞析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賞析能力。賞析的點要從文章中的精彩片段、精彩語句和寫法入手,體會這些句子的句式獨特之處,品味其優美的修辭手法,體會語言的魅力。教師要教導學生通過文章的表達去體會詞語的美和語言的美,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
3、巧用,教會閱讀策略的運用
閱讀策略是閱讀教學中方法和方向的指引,是閱讀教學的經驗和方法不斷的傳承,使學生在好的閱讀經驗和方法的指引下,快速成長,讓閱讀教學更輕松。一是讀寫結合。閱讀教學中,讀是寫的前提,寫是讀的升華。如學生在吸收文本中的內容和情感時,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教師引導恰當,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聯想,就能寫出創新的東西,不僅對文章內容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二是教授方法。閱讀方法是理解課文內容,從文本中獲取信息和能力的手段和途徑。對于在閱讀教學中積累的方法,要不斷地完善,形成常態化。天長日久,學生掌握了閱讀的各種方法,閱讀已經轉換為能力。三是內外結合。課內閱讀歷來是小學閱讀教學的重點,花費的時間也比較多,收到的效果也比較的顯著。課外閱讀卻參差不齊。有些學校規定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篇目,學生的閱讀很隨意,目的性不強。還有一些學校對學生課外閱讀流于形式,學生基本沒有閱讀的習慣,閱讀的數量也達不到新課標要求。因此,只有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課外閱讀的數量和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4、教師問題引導,提供發言機會
傳統意義上的“問題”被認為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雙向交流的形式,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的形式,檢驗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效果,以及獲得學生的學習反饋,從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教學策略。而在對學生進行口語能力的培養時,教師也可以基于閱讀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組織自己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節課中,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本節課中的生字詞,使學生體會奉獻愛心、善于助人的精神等。基于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教師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描寫了關于雷鋒叔叔的哪幾件事?”“在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能夠看出雷鋒叔叔對小孩兒的幫助呢?”學生通過分析這篇文章的內容,找到答案。隨后,教師讓學生根據他們找到的答案,組織語言,再回答教師的問題。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提問的形式,為學生創建語言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在整理和組織語言,以及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結束語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指導中,對學生進行口語交流能力的培養,是閱讀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創新閱讀教學的方式,為學生的語言交流創造機會,讓學生在不斷交流和對話中,實現口語交流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作榮.談立足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小學優質高效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9(05):108-109.
[2]張阿東.小學閱讀教學中加強語言實踐策略,提升核心素養[J].新課程(上),2018(02):4.
[3]洪美勸.施教之功巧在授法——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加強語言實踐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5(09):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