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邏輯分析法,以品牌理論為依據,對高職院校體育品牌化建設進行分析,并對此進行思考,提出以下思考:在高職院校體育品牌化建設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設置課程項目;優化學校體育資源;以課堂教學為抓手提升品牌化建設水平;開展優質體育活動,擴大體育品牌化影響;提高體育品牌化建設力度。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校體育,品牌建設
前言
中國的教育事業伴隨著經濟騰飛和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高職院校已卷入品牌化大戰中,能夠凸顯高職院校的個性和特性,才是立足社會的動力之源。借助品牌的影響力,將品牌引入到學校體育中,走體育品牌化道路,是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為高職院校贏得聲譽和求得生存發展,對學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1.高職體育品牌化建設的內涵
品牌在現代經濟學中,各自產品或服務的名稱、標記、符號等表現出來的差異用于客戶識別。學校品牌是指學校在高等教育激烈的資源競爭中沉淀下來的口碑與影響、名片與窗口的重要無形資產。高職院校體育品牌是學校根據現有體育優勢,以學生為中心,優化整合資源,強化特色項目使學校體育特色得到升華。高職院校體育品牌化建設中高職院校應尊重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潛在資源,確立可達成目標,將本校的優勢有效融合與品牌化建設中。將經費投入、場地器材、教師隊伍、家庭、社會等存在聯系的資源重新進行整合,使資源得到優化,在體育品牌化建設中發揮最大功能。學校體育品牌必須在體育教學、體育課外活動、競賽與訓練等方面表現出突出業績,競賽與訓練既可以對學校內部形成直觀的認識,又可以為社會認可,學校的突出特點和不同個性,使學校具有很強的識別性和易記性。學校體育品牌建設應以學生為出發點,根據學生需求進行項目選擇,使學生能夠融入體育世界,享受體育帶來的樂趣。
2.高職體育品牌化建設的意義
學校體育是以“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為目標,因此高職院校體育品牌化建設緊緊圍繞學生展開。伴隨高職院校辦學規模的與日俱增,學生擁有更多選擇入學學校的權利,擁有獨特品牌和特有優勢的高職院校,將受到家長和學生的喜愛,是高職院校在招生大戰中占據優勢。學校體育品牌化建設最終目標是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和養成鍛煉習慣,學生的品牌形象是學校品牌最直觀的體現,通過學生的品牌形象提升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學校體育品牌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綜合的演變過程,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按照長期計劃,堅持不懈,經過長時間積淀形成自身體育品牌化。
3.高職院校體育品牌化建設途徑
3.1“以學生為中心”設置課程項目
學生是高職院校體育品牌化建設的主體,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品牌化建設,應以學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首先,通過訪談或者問卷調查的方法,結合學生年齡特征、生心理特點和個人興趣愛好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學生意愿。其次在課程項目選擇時要考慮項目開展的群眾性、廣泛性和普及性,學生參與度才會更高,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與學校品牌化建設共同發展。
3.2優化資源
優化學校體育資源是指通過發掘、培養和管理等一系列手段,有計劃對教師資源和場地器材等實施資源優化管理的過程。場地器材是學校體育品牌化建設的硬件,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建設專項場地與器材,充分利用現有場地器材,為學生掌握技能和自主鍛煉提供保障。教師資源是學校體育品牌化建設的軟件,發揮體育教師專項技能的輻射效應,向學生提供教育教學服務,帶動學生體育技能的提高。同時體育教師還需通過培訓與在進修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專項的教學技能,為日常教學和訓練更好的服務。讓每一個學生有場地、有指導的參與鍛煉、從而樂于鍛煉。
3.3以課堂教學為抓手
高職體育品牌化建設應立足于課堂體育教學,將學校體育品牌項目引入體育課堂,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品牌化項目列入教學計劃,備好每節課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好的對品牌項目進行體驗,激發學生對項目的興趣,從而產生認同感。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應注意項目學習的廣泛性和連貫性,使全院大部分學生都能學習品牌化項目課程,注重體育技能學習的循序漸進性,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掌握品牌項目體育技能。體育教師根據學期編制適宜于本校學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與完善,尋求適宜本校學生的教材與教法。
3.4開展優質體育活動
高職院校體育品牌化建設應全校師生參與,充分利用課外體育活動,以體育教師負責教學,系部管理人員負責監督,督促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既增加學生運動量,又培養學生鍛煉習慣。組織校園體育文化節,通過體育比賽營造校園體育氛圍,在體育文化節中評選出年度優秀體育人才等。積極參與省市級比賽,讓學校體育品牌進入社會公眾的視野,提升學校在省內知名度。積極參加公益性活動,將體育品牌化成果以活動的形式展現于學生、家長和社會,將“體育品牌項目、競賽活動、品牌化成果”等通過網頁、微信公眾號和海報的形式進行宣傳,充分發揮體育品牌化的能動性,使全院全員感受到學校體育品牌化建設帶來的變化。
3.5提高體育品牌化建設力度
學校體育部門要將體育品牌化建設列入學院重點工作,定期進行檢查,并將其列為部門績效考核指標,在年度預算中列支專項經費,根據計劃持續推進建設,對建設過程中取得顯著成效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體育負責人和體育教師積極參與全國全省關于“學校體育品牌”的相關培訓,并作培訓報告,以利于體育教師同行相互交流與溝通。品牌化項目教師應積極探索體育教學與訓練,將品牌化建設實踐與教學訓練相結合,形成自己獨特的觀念。
總結
加強高職院校體育品牌化建設,提升學生的品牌形象,豐富學生的體育生活,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強化高職體育的育人功能,可以成為推動高職院校走向快速發展的道路,有助于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因此,必須走合理的路徑,全面加強高職院校體育品牌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高希生,閣寶成.體育品牌的內涵及外延探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12):35.
[2] 趙艷.學校體育品牌建設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3.
[3]劉召用.高校體育文化品牌建設研究[J].品牌研究,2018(4):279.
基金項目:安徽省職業與成人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課題“高職院校體育品牌化研究”(azjxh1653);安徽省教育廳高校優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重點項目“安徽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的現狀分析”(gxyqZD20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