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祥德
摘 要:在組織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強調深化情感體驗,旨在內化知識內容,使學生知行統一,以理論知識和情感作為行為指導工具體現學科教育的重大意義。本研究重點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深化情感體驗的具體方式,旨在全面實現德育目標。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情感教育;教育方法
引 言
道德與法治是初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引導初中學生特殊的成長階段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初中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助力??v觀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我們發現課堂教學方法不科學、教育理念滯后,其中情感體驗滲透不足作為關鍵問題引起重視。體驗式教學可以幫助化解上述問題,但是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路徑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1.在課程導入環節中滲透情感教育
課堂導入環節的合理設計可以幫助實現教育目標,為有效課堂構建奠定基礎。以情感教育目標滲透作為教學任務,在指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導入環節設計就要融入情感要素,如在《責任與角色同在》的相關內容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利用合作學習形式組織導入教學,比如融入你畫我猜、成語接龍、兩人三足等,以這樣的實踐導入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且能夠起到活躍教學氛圍的作用,這是優化學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
2.借助媒體技術營造情感環境
教學環境對課程教育質量產生影響是絕對的,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化情感體驗,需要良好的教育環境作為基礎[1]。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就可以立足情感教育需求營造客觀的教育環境,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優化環境,給學生全新的體驗,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技術支撐下的教學素材的優勢和價值[2]。例如,在《親情之愛》的課時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視頻、音頻資料,營造多元的情感氛圍,帶給學生情感沖擊力,以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備課環節就可以收集一些網絡教學資源,體現家庭之愛,如選擇一些公益廣告內容,以簡單的視頻給學生深刻的情感沖擊力,引導學生感受父母親情,引導學生體會家庭的重要性和父母對自己的付出,進一步樹立感恩意識,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念。
3.巧設懸念調動情感要素
調動情感要素需要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合理選擇教學方法,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調動。以設置懸念的方式找到情感要素存在的根源,能夠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可以全面構建利于學生學習的情感環境[3]。如在《我有一個快樂的家》課時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從“家”的含義入手,我以抒情詩歌作為導入:“家是一家飛船,為尋找夢想的你保駕護航;家是一間窄屋,不夠寬敞卻溫馨不減;家是一首溫暖的歌,即使寒冷冬夜也能給你帶去一絲溫暖。在這個家里父母絞盡腦汁給你起一個含義深刻的名字……”,你知道父母給你取得名字的含義嗎?學生積極思考和回答這個問題,結合問題我們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和美好的期望。接著我們進入下一個環節,“美麗的名字是父母對你的期盼和祝福,這其中包含著深刻的愛意,你覺得家對你來說是什么呢?”,接著用問題作為引導,逐步引領學生進入富含情感的教學情景中去,情感教育目標也逐步得到落實,利于學生獲得比較深刻的情感體驗。
4.模擬生活場喚醒學生體驗
生活化場景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是喚醒學生情感經驗的關鍵路徑,處于情感體驗深化的教育目標,我們在指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活動的時候,就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喚醒情感的契機。結合教學內容模擬生活場景,給學生獲得情感共鳴的契機[4]。例如,在《遵守公共規則》的有關內容教學中,我們可以立足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要求學生搜集社會生活中體現規則和秩序的現象,比如遵守交通規則、公共場合不能夠大聲喧嘩、辦理業務需要排隊等等。討論過這些現象之后我們就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引導學生展開進一步思考,以情景劇表演形式再現生活中常見的遵守公共規則和違反公共規則的情況,然后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分析遵守公共規則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以此給學生帶來比較直觀的情感體驗,同時提升學生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足,實現完善自我的教育目標。由此可見,生活化教學模式在調動學生情感體驗上作用比較顯著,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巧妙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以此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結 語
體驗式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職業能力,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時刻以生本理念作為指導,全面優化學科教學模式。深化情感體驗是體驗式教學模式具有的功能之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實踐中融入情感體驗教學目標,旨在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內化吸收,指導自己的思想行為,進一步使學生獲得成長。本研究重點分析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具體方法,希望本研究提出的這些觀點具有參考意義,能夠為一線教學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學方法上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譚寶銘.走出課堂“零思維”——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21(09):222-223,225-226.
[2]侯翔.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之我見[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23(02):138-139,141-142.
[3]倪智.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教學的分析.學術期刊《金田》,2013,10(02):115-116,118-119.
[4]戚太權.情感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主要應用.亞太教育.2015,20(02):167-168,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