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丹
摘 要:家庭作業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不但對學生鞏固課堂上的所學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是學生對課堂知識掌握的重要反饋依據,教師能通過作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衡量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幫助教師清楚地判斷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檢測教學效果、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等。作業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安排,使每個學生或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高質量的完成作業。
關鍵詞:科學作業;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引言:
家庭作業是教學的一部分,它在鞏固課堂教學、考核教學效果、組織科學探究活動、教師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來講,高中生對于地理作業仍然是一種回避但又不得不做的消極態度。這種態度的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高中地理教師仍然堅持題海策略,追求題目的多、廣、全,但卻加重了高中生的學業負擔。此外,在學習成績定好壞的模式下,也影響了高中地理的教學質量。高中地理教師就必須思考傳統布置作業的模式存在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及時設計地理的科學作業來鞏固教學效果。
一、針對學生學習情況設計專項地理練習
課后作業的基本功能是為學生查缺補漏,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改變題海戰術這種不良方式,根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表現來設計地理的課后練習,以確保每一次地理課后作業都能夠有效地鞏固學生的課堂所學,不斷提高學生的地理水平。豐富高中學生解決關于地理問題的經驗。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中《海水的運動》中,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其運動規律,以及洋流的改變對地理環境的具體影響。在課堂上,我利用隨堂檢測總結了學生一堂課下來的學習情況,發現本班的學生仍然對等溫線、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等問題有些模糊不清。因此,我專門為這兩個知識點設計了課后作業,希望學生能夠練習根據等溫線判斷暖流和寒流,然后根據洋流的性質和分布規律運動特點等來判斷某個區域的自然環境,從而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二、針對學生層次差異設計分層地理作業
布置作業要有層次性,常規的作業都是教師統一留課后練習然后批改,然而,世界著名心理教育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提倡因材施教,每個人的智力結構都是不同的,如果盲目追求統一的教學進度,它將極大地抑制高中生的學習效果。所以,高中教師要設計分層的地理作業,重視學生的學習水平、接受每個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中《地貌》的教學中,學生如果表現出不同的學習進度,一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相對成熟,能根據流水的侵蝕形式判斷特定的地表形態,分析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征。在設計地理作業時,我針對這類學生設計了有一定難度的河谷演變過程的相關問題,并鼓勵學生大膽地分析成因。如果有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無法快速理解侵蝕地貌的形成原因。我就把重點放在本課的基本概念上,以督促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
三、作業形式呈現創新性
(一)實踐、趣味性作業
從實踐中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具有實踐性,都能與生活相聯系,教師就是發揮挖掘、安排、建立與實踐相聯系的作用,這樣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不斷重復相似的題目大大地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生活和年齡設計一些科學有趣的作業,讓學生在“樂”中和“興趣”中主動學習,讓學生覺得完成作業不是一項艱苦的工作。
(二)情景型作業
情境作業要求教師關聯到地理的最新發現和研究中,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時代感和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責任感,真正做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通過視頻或各種手段進行演示,讓學生立足于當下,著眼于世界,胸懷未來,激發自豪感。在這種情感的影響下,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將得到很大的激發。
(三)閱讀性作業
教師應適當地安排課外地理閱讀的作業,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科學閱讀的范圍是很廣泛的,閱讀形式可以是文字或圖片,或是視頻和音頻。高質量的閱讀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追求真理的念頭。學生獲得了豐富而新鮮的科學技術知識,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維。閱讀本身就是一個開拓視野的過程,教師應該為每一位學生安排有趣的地理科學讀物,不僅能增加知識面還能讓教師更高效地完成教學。
四、根據學生作業反饋檢驗學生學習效果
教師的作業講解與地理作業最終取得的效果有密切關系,因為如果沒有教師進行答疑,即使學生知道自己的問題,也無法及時解決。所以,教師要及時組織作業輔導,為學生答疑。然而,學生們會有不同的錯誤,因此高中地理教師不僅要解決練習中的常見錯誤,還要及時解決學生的個人疑問,鼓勵學生向教師講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讓其他學生了解這種觀點,并一起分析找出錯誤原因徹底解決錯誤的觀念點。
五、教師應注重作業評析
批改作業是每一位老師的日常工作,是對課堂的反饋,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老師要認真分析學生共性錯誤的原因,進行集體講解,個別問題也可單獨輔導,有助于后續的教學進展。
結語
綜上所訴,作業不應該是單一、死板的,應該是富有色彩、充滿樂趣的。所以高中地理教師要科學的布置作業,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地理素養,提高學生在地理學科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在地理上的長期發展做準備。
參考文獻
[1]張曉宇.基于有效性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8.
[2]苗一平.科學作業形式多樣化途徑探微[J].小學教學參考,2017(33):88.
[3]王寶劍.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作業創新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