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摘 要:小學科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對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運用科學思維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發展學生早期創新意識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重點分析了小學科學課堂結合生活物品進行創新性趣味性實驗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創新性趣味性實驗;問題;策略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活動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培養小學生對生活實踐的體驗,以改造創新應用生活常見的物品為抓手,以科學實驗為主線。這不但是小學科學教學過程的關鍵,更是小學生培養創新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形成創造力的重要環節。
一、趣味教學法
趣味教學法是近年來教學實踐逐步形成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建立在激發學生興奮點基礎上,讓學生會學、愛學和樂學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以突出學生主體為指導思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導向,以追求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為主線,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讓學生有機會親歷其探究過程,使學生在快樂學習的過程中,不僅體驗到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富有個性化的過程,使學生確立了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使他們能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其知識和技能,在思維能力等多方面取得進步和發展。
二、趣昧教學法應用的意義
1、好奇、好動、好學是學生的天性,而趣味教學法具有奇特、驚險、有趣的特點,正好迎合了學生的這一天性。趣味教法能把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到學習上來,使學生邊玩、邊探究、邊學習,寓教學于普通平凡的生活中。
2、趣味教學法實際上是探究性教學的一種形式。在教學中,小學生對科學探究活動最感興趣,因此,探究性活動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并隨著時間的積累,培養出學生勤奮和堅韌的良好性格。
3、興趣愛好和求知欲為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和發展能力提供動力基礎,同時也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和發展能力后的良好成果,這樣的良性循環是教育最大的成功。另外,通過開展趣味教學,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能減少他們的厭學情緒。
三、小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實驗教學器具過于追求高精端,脫離學生熟知的生活實踐
隨著新課改推行范圍的擴大,各地區的學校為了適應新課改已制定了新的教學計劃,購置了大量先進的科學實驗器具,滿足日常教學需要。然而這又恰恰了頓挫了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勇氣,使學生不敢動手,不敢操作。即使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也使很大一部分學生體會不到實驗操作的快感和成就感,更感受不到科學實驗和生活實踐有什么特別密切的聯系,生活中有科學,生活中用科學的感受不明顯。
2、科學實驗處于一種盲從、低效、零亂的狀態
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大部分學校已經在小學科學課程設置中強制規定了每學期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的開出率,從量上保證學生動手操作的次數。但從量變到質變又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很多教師感到在科學實驗課教學中控制課堂節奏吃力,教學效果并不明顯。一節實驗課滿滿當當的下來,相當一部分學生仍然不知道實驗目的,描述不出實驗現象,更說不出實驗結論,只是走馬觀花的看熱鬧。這種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動手操作的假象相當長時間內迷惑了教師的雙眼,大大阻礙了實驗教學的發展。
四、趣味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策略
1、從學生年齡特點出發,從學生最熟知的事物出發
小學階段的學生沒有構建成套的知識體系,對知識的接收和理解能力偏弱。面對精密復雜的實驗儀器,接受能力和領悟能力都不完善,難免會產生畏懼、恐慌、吃力的情緒,長此以往還會造成對科學整個學科的厭學狀態。但他們卻有著不少的生活經驗,對周圍日常的普通的事物有著充分的的了解,同時又對奇特的物理化學現象充滿好奇。而這一點正是實驗教學的突破口。教師應將重點放在利用小學生熟悉的生活物品改造實驗、產生顯著現象上,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如在“探究植物根、莖的作用”這個實驗中,原來的實驗是教師用平底燒瓶裝上水,插入一株有莖、葉的植物,做好標記,過一段時間后,觀察水面下降的情況。這個實驗需要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長時間觀察,而按照書上對實驗器材的要求,只能是教師做好了讓學生觀察,而學生只有上科學課的時候才能觀察,大大降低了學生課后實驗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礦泉水瓶改進實驗。拿一個礦泉水瓶,在瓶蓋上打一個大小合適的孔,將一株小草的根穿過孔放入裝水的礦泉水瓶中,水的表面滴上油,做好水面標記,隔一段時間進行觀察,從水面的不斷下降可以得出小草的生長需要水的科學結論。隨處可見的礦泉水瓶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并在課后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更好的幫助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2、使課堂充滿現代化元素
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最常用的教學手段便是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推廣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所以,在趣味實驗教學進行的同時,最好將多媒體教學設備與趣味課堂結合到一起。在這種條件下,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靜態轉變為動態,將無聲變為有聲,將接下來所要開展的實驗操作做成一個個小視頻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們的眼前,帶給學生最直觀的視覺體驗,以增強趣味課堂的趣味性。同時,多媒體教學設備能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使學生主動且自愿地參與到實驗教學中,便于學生們更好地掌握知識,促進學生們學習能力的提升,也令學生們對實驗有了更深一層的體驗與了解,使實驗教學的意義真正地表現出來,這有利于實驗教學的后續發展。
3、利用課外延伸實驗,培養探究習慣
科學教學不應只是局限于有限的課堂時間,還可進行課外的延伸實驗,從而提升學生實驗的自主學習能力,鞏固課堂的學習成果。小學科學教師應鼓勵和指引學生在課后時間繼續開展實驗,讓他們用實驗的方法探析未知現象,勇于提出質疑,不斷超越自己。需注意的是,課外的實驗應是選擇那種比較簡單、容易操作、選材方便、安全性能好、能獨自完成的小實驗,還應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例如在學習“種子發芽實驗”內容時,可讓學生在家里用種子播種一些自己喜歡的植物,可以是花卉,也可以是蔬菜,然后讓他們注意每天觀察種子都發生了什么變化,從種子到發芽,再到成苗,直至開花或結果,以及收獲和凋零,這些所有的狀態都會因學生的仔細觀察而詳細的記錄下來,最后把學生們的實驗記錄和種植成果放到一起,在課堂上進行比較,獎勵那些做的好的同學。這樣的方式不但幫助學生很好的掌握課本知識,還教會了他們熱愛勞動的精神,通過評比還激發了他們的競爭心理。
五、結語
小學科學是新課改推行過程中一門重要的學科,旨在通過觀察和實驗,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識,初步設立科學的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引入一些趣味性實驗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積極探索和研究有利于趣味性教學的策略和方法,使課堂氛圍變得熱烈活躍,讓學生產生樂學、善學的心態,進而從根本上使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房曉梅.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策略探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05):26.
[2]魏園.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策略分析[J].中華少年,2018(11).
[3]周速施.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策略分析[J].讀寫算:教師版,2017(05):40-41.
(作者單位:石家莊市井陘礦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