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燕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形式逐漸改變,整合信息技術作用于教育教學中已成為大勢所趨,如何把中職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成為教師越來越關注的話題,本文筆者從三個方面對中職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中職數學;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互動平臺;優化評價
中職數學課作為中職學科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有效的學習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對專業課的學習也是有幫助的。但中職區別于普通高中,數學課的學習更多的服務于專業,目前中職學生數學基礎能力差、缺乏主動性與自覺性、接收能力差,雖然自由時間多,但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種種問題,教師作為教育改革的主力軍,需要全面了解學生,使教學理念與時俱進,不斷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中職數學整合信息技術模式成為教師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文筆者以中職數學為出發點,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創設教學情境、構建互動平臺、優化評價體系”三個方面對中職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進行分析與探究。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習行為的內部驅動力,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條件,由于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與邏輯性,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心理特征,往往通過把知識“形式化”的傳遞給學生,沒有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具體知識內容,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心理需求,整合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不再產生恐懼心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中。
筆者在進行“集合的概念”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理解集合、元素及其關系,掌握列舉法與描述法等表示集合的方法,并通過集合語言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播放課件,創設生活化問題:“一個籃子里放有茄子、西紅柿、蘿卜、蘋果、葡萄,如何將這些商品分為不同的種類?”,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將商品進行分類:“茄子、西紅柿、蘿卜為蔬菜類,蘋果、葡萄為水果類”,逐漸的啟發學生體會集合的概念,隨著學生學習情緒的高漲展開隨后的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教材為中心,以“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整合信息技術資源,優化了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構建互動平臺,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創的過程,教師不能僅限于學生基礎知識的理論學習與考試中題目結果的正確,而是要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因此,在素質教育核心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要求教師構建互動的平臺,增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掌握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從而達成三維課程目標的實現,在現代環境背景下,教師應更多的關注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點,整合數學學科,構建網絡互動平臺,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從學生自身水平出發,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的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筆者在進行“集合的運算”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理解交集與并集的概念,學會求出兩個集合的并集和交集,通過數形結合的思想處理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考慮到學生用描點法表示交集與并集作為學習的難點,課前整合優質的教學資源制作微課視頻,突出重難點,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問題,把問題帶到課堂中,筆者通過互動交流的方式有針對性的把學生存在的疑問得以解決,有些學生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及時把問題進行提出,筆者在線上進行解答,最后通過解題實踐,真正的理解交集與并集的特征,使知識領會內化。
三、優化評價體系,樹立學生自信
評價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集中反饋,有效的評價對學生自我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教師往往以試卷“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忽略了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使學生不能得到全面發展,區別于普通高中,由于中職類考試以合格為標準,因此,對學生多元評價實施更加有利,教師也應該抓住中職數學學科特點,為學生建立評價體系,使學生清晰的認識自我,并全面的發展自我,從而不斷提升自我。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電腦為學生建立“檔案袋”,從“課堂表現、學業成績、學習態度、思維方式”等各個方面按照不同權重進行合理的評價,使每個學生發現自身的優缺點,有針對性的加之努力,同時改變學生:“成績高的學生優秀,成績差的學生不優秀”的思維定勢,發揮自身閃光點,樹立自信心。
綜上所述,根據中職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整合信息技術手段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結合中職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心理特點,合理運用信息化手段,使教學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要求。
參考文獻:
[1]張亞麗.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教師,2015(11):77-78.
[2]劉紅梅.新課改下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