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濤
摘要:農村是整個社會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然而,從世界的范圍看,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城市。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農村教育水平的低下所導致的農村整體人口素質的低下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隨著教學改革浪潮的到來,教師們都投入到課改中去,隨之我們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也發生了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課程改革;農村學生,學習習慣
影響農村基礎教育質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課程,它是整個教育系統運作的軟件。當今世界各國在構筑適應21世紀發展的方式時,無不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為奠基基礎。目前教學改革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全新的教學理念向我們走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們的教學方式都會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農村學生,他們普遍存在依賴心理,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如果讓學生自主去學習,學生們能行嗎?所以最重要的問題還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習慣。
農村小學生學習習慣現狀
有相當多一部分學生沒有時間觀念,沒有紀律意識,上課鈴聲響了不能做到馬上進教室,課間的運動促使學生不能快速收心,短時間內不能進入認真聽講的狀態。還有多數學生沒有提前預習習慣,不了解怎樣去預習。不知道提前準備課前工作,不能做到課前收拾好上節課學習用品并準備好下節課用品。還有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交頭接耳,課堂上開小差,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周圍事物影響,聽課的姿勢也不端正。這些都是不良的日常行為習慣,而這些與家長和教師的行為和教育管理有很大的關系,即使有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但還是會有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這些不良的習慣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所以要把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改變,就要幫助學生找出不好的做法,用事實說明不良的學習會造成一些嚴重的后果。俗話說的好“習慣成自然”《現代教育行為心理學》認為:習慣就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特征。就是說如果學生在平常的生活學習中,一種良好的行為和動作經常出現的話,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就會經常使用。
農村小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轉變策略
(一)教師學生要統一思想認識
首先要改變思想,才能改變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要讓學生自己提高認識,讓其認識到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從主觀上自主地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要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出來。教師要對學生言傳身教,起到良好是示范引領作用。舊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方面一切為了升學率、高分率。用大量的練習、考試、測驗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手段,學生們的學習只能跟著老師說的走。這樣的上課模式注定學生的學習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只能期望老師提供詳細的解題示范,期望老師做歸納總結。久而久之,學生的鉆研精神就被壓抑,學生一旦產生依賴心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逐步喪失,那么上課的效果和學習的成績肯定會不理想。農村的學生學習自覺性本身就比較差,如果再沒有老師的正確引導和嚴格要求,學生們是不會自覺學習的,所以老師要進行耐心的思想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把從前的以講為主,改為以學生自主探索,自主討論為主。先讓學生自主觀察學習,遇到一些不懂的問題,教師組織同學建成小組,小組內進行討論,說出各種各樣的結果,教師在幫學生總結一下,學生通過老師的總結引導,對知識就會記得深刻。這樣就逐漸培養了學生自學學習,自主討論的好習慣。教師還可根據本班學生學習習慣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和研究,,然后確定學生應養成哪些良好學習習慣,制定班級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目標。高年級的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制定個人學習習慣培養目標。教師要有一整套良好學習習慣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教師的要求越明確、越具體、越有規律性,就越有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每個習慣都要講透并要求和這樣做的原因,對學生進行一些細致的示范和指導。
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習慣
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為了改變學生以往被動學習的不良習慣,教師把課程可設置幾個板塊,課前把學案發給學生進行預習,老師叫他們怎樣去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分小組進行討論,教師也可以一幫一的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學生看著看門對著問題一個一個去做去解決,很快課程的內容就學的差不多了,這樣老師只要把重點的內容和學生較難理解的知識點以及容易出錯的知識點講清楚,就已經達到目標了。如果學生也很積極的配合教師,課堂的效率就會很高,還可以趁著記憶清晰,把課外的作業也在課堂上完成,學生課外作業也就減少很多,也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負擔,讓學生更愛學習。由于農村的學生家庭教育比較落后,很多家長沒有時間多余的時間過問學生的學習,這就給學校的教育帶來了后患,畢竟課外的自覺學習的學生很少。所以教師們要充分的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課外作業。由此讓學生認識到,提前去進行預習可以大量減輕做作業時間,學生們是很高興的,因此學生對預習也就比較重視了。此外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深入鉆研教材,掌握每個單元的內在聯系和難點、重點。結合學生實際,把知識徐彤的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以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結語
在教學中就要經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途徑,是要靠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做出努力的。這就如同雕刻大理石,如果大家都按自己想象中的形狀去雕刻,你一鑿,我一鑿,誰也不顧誰,最后這塊大理石就會成為一堆廢料。只有大家一起規劃去雕刻才會成為一個美麗的形體。教育學生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有各方力量協調一致,才能形成一種合力,形成強大的教育力量,最終就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孫云曉.著.教育就是培養習慣【M】,2007
【2】楊小徽.現代教育淪【M】.太原山.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