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曉
【摘? 要】在學科的基礎教學中,課堂教學內容與課后作業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對作業設計的準確把握能夠有效促進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能力水平,為素質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有效的實踐路徑。本文中我以初中化學學科為例,探究了以發展學生能力為目的的作業設計,從層次性原則、生活化原則和探究性原則分析了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的一般原則,并結合文本性設計、拓展性設計、實踐性設計以及多學科設計,提出了作業設計的主要方式,旨在以此達到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化學;學生能力發展; 作業設計; 設計原則
一、 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的初中化學作業設計原則
首先,層次性原則。初中化學作業設計必須遵循一定的層次性,學生的認知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層次差異,這種差異著重表現在基礎理論學習等方面,因此,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一定的層次性,結合基礎教學內容展開針對性和層次化地作業分析,依據不同的學生素質來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從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思維發展情況進行有效的發展和完善,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不斷提升。層次性原則是素質教育發展要求下提升和創新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原則,也是發展和完善初中化學教學體系的重要實踐指導,教師需要在基礎教學中深刻把握學生學習能力的層次化以及化學思維的層次化,從而提升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效果,合理進行教學設計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其次,生活化原則。生活化原則是提升和完善初中化學教學體系和發展機制的重要實踐原則,在初中化學的基礎內容教學中,不同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一定的聯系性,因此,我們應當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能力水平,進一步強化生活化的教學原則,在基礎教學的水平上將理論基礎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從而強化和提升課堂教學內容。與此同時,初中化學教學大多是一些實驗內容,生活化原則的融入能夠進一步深化和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從基礎學習出發增強對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內化,從而實現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全面理解,增強化學學科的教學有效性。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還能夠激發學生對基礎理論學習的學習熱情,將被動學習的教學模式轉變為積極主動的探究學習,這樣一來,初中化學學科的基礎實效性與綜合探究性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自主能動性也得到了全面加強。
最后,探究性原則。初中化學課程教學多數是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的,實驗教學的目的是鞏固和驗證基礎理論知識。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和發展,目前我國的初中課程體系逐漸強化了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創新,與此同時,作業內容的設計也應當體現一定的創新性。傳統的作業設計是以書本作業為主的,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教師在進行化學作業的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有效的探究性作業激發和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性,以此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綜合來看,在當前創新性教學體系的發展和完善中,遵循探究性原則進行初中化學的教學設計,是提升化學學科教學實用性,完善初中化學課程系統性以及推進化學學科課程發展性的重要實踐原則,教師需要在化學學科的基礎教學和作業設計中不斷貫徹和完善這一設計原則。
二、基于學生能力發展的初中化學作業設計實踐研究
(一)從文本性作業設計出發激發學生化學認識
文本性作業設計是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直接形式,在初中化學學科的基礎教學過程中,文本性作業能夠從教學內容和預習等多個方面提升和鞏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內化情況,同時,文本性作業也是當前我國教學模式下主要的作業表現形式。初中生處于接觸化學學科的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中進行文本性作業的設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全面認識,從基礎理論和系統學習等多個層面發展學生的基礎化學認知,從而強化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認識和理解,形成系統化的化學認知。文本性作業適用于學生初中化學學習的初級階段,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初期通過有效的知識鞏固和化學學習逐漸完善對化學學科的認識,從而為學生化學思維的養成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基礎教學內容《化學元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文本性的作業引導學生強化對化學元素周期表的理解與記憶,從而讓學生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逐漸把握元素周期表的基礎規律,為以后化學單質和化合物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和理論基礎。
(二)從拓展性作業設計出發拓展學生化學思維
拓展性作業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學習興趣的主要路徑,初中生對化學學習的認識還處于初級階段,碎片化的化學知識以及抽象的化學原理極易引起學生的消極情緒,不利于化學課程的良好開展以及化學教學的有效推進。因此,在化學課程作業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拓展性的作業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展學生的化學思維。拓展性的作業設計能夠讓學生在拓展和研究的過程中既做到對已學知識的鞏固,還能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預習效果,從而推進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例如,在教授《溶液的質量分數》內容時,教師可以布置拓展性的教學作業,讓學生分別在100ml的水中加入鹽直至無法溶解時測定溶解的鹽的質量,還可以以糖作為溶質進行探究,然后讓學生通過拓展性的作業認識和理解溶質與溶液的概念,從而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學習認知,同時也從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從日常教學出發讓學生認識了化學學科的特點,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化學思維至關重要。
(三)從實踐性作業設計出發深化學生化學能力
實踐性作業是深化學生化學學科能力,拓展學生化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化學學科的本質是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這種實踐性的作業設計能夠讓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學會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從而在思考和探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對化學學科的認識,增強基礎學科的動手能力。化學教學內容中具有很多的實驗設計內容,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的過程中大多數是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實現,這一方面與實踐性的作業設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從側面激發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還從設計方面對學生的探究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進行了全面的培養。由此可以看出,實踐性作業的設計在化學學科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例如,在《常見的酸和堿》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中進行教學作業的設計,并讓學生在基礎認識的基礎上加強對酸堿溶液和酸堿反應的認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探究能力。
(四)從跨學科作業設計出發提升學生化學素養
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是我們目前深化課改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化學學科的基礎教學中應當以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作為基礎的教學目的,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內容深化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基礎認識與綜合素養。因此,在作業設計上教師為了培養學生多元化的學科素養,可以通過跨學科的作業設計來實現。在化學學科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常常與物理教學和數學教學相聯系、在儀器使用以及實驗設計理念方面具有較強的相似性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多學科學習內容進行綜合化、跨學科的作業設計提升學生綜合核心素養,以有效的作業設計提升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綜合認知,從而以此強化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完善素質教育理念下的作業設計體系的發展和創新。
參考文獻:
[1]閆廷木.基于學生本位的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Z1).
[2]方麗娟.以“酸堿鹽”為例淺談初中化學個性化作業設計[J].理科考試研究,2018(18).
[3]劉娟,王鋒.“生本”理念下初中化學校本作業設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4(21).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