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勇

【摘? 要】依據農村地區的特殊學情,本文主要闡述在初中英語復習課中,教師創造性地利用微課資源,提高學生的復習實效的做法,旨在通過優質的微課資源激活復習課堂,增加學生復習的全面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復習課的效率。因此,我進行了微課資源的應用研究,希望利用微課資源提高初中英語復習課的效率。
【關鍵詞】微課;復習課;有效應用
一、初中英語復習課介紹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復習課一般涵蓋:單元或話題的核心詞句、核心語法、語篇特點以及話題綜合作文等需要回顧的重難點,同時也是一個讓知識融會貫通,進一步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
二、利用微課資源進行復習課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一)學情分析
為了解農村地區學生復習的狀況,我選取了兩個農村中學九年級班級(共90人)作為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涉及學習者的原有認知水平、復習方式和學習者期望等。通過分析,兩所農村學校學生的英語基礎不扎實,復習方法單一。91.1%的學生誤認為復習單詞和語法項目就是全面復習。他們還認為復習課比較枯燥,因為內容較多,時間不足,且缺乏展示機會。缺乏針對性和呆板的40分鐘課堂,極大地桎梏了學生復習的積極性和效率,很容易會出現“教師和學生在復習階段深感身心疲憊的狀態”。另外,當學生被問到如何解決自己所遇到的難點時,調查結果顯示83%的學生期望能從微課中突破難點,超過62.2%的學生希望微課能幫助明確復習的方向,也渴望有新的教學方式。
(二)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必要的課程資源,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之上構筑自主理解。在英語復習課中,通過把微課和課本相結合,教師能為學生搭建 “支架”,使學生不僅鞏固知識,也提高自身管理學習資源的能力。
2.信息加工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記憶系統分成三個部分:一是感覺登記,它是一種短暫記憶。二是工作記憶的容量,大約為5~9個單元。三是長時記憶。英語課程資源和微課資源的組合優化,能使知識形成一個整體,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并實現長期保存。
(三)資源保障
微課屬于數字教育資源,它內容短小精煉,與教學目標高度相關,是近年來備受廣大教師、學者關注的新型課程資源。胡鐵生認為微課建設的目的在于交流與應用,其價值在共享應用中方能體現。國內外微課資源網站仍在不斷發展中,這都豐富了各類型的優秀學習資源,如:國外的Khan Academy, Ted-Ed,國內的中國微課網等。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微課資源能夠指引學生的課上和課后學習,讓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得到保障,讓學習更有針對性。
(四)設備保障
當學生被問到家庭手機和電腦普及率時,幾乎所有家庭均配備至少一臺手機或電腦,這保障了學生在課后也能通過網絡利用微課資源進行復習。基于以上對學習者的需求和資源條件現狀的分析,我認為借助微課資源開展初中英語復習課的教學嘗試不僅符合初中生的認知和心理水平,而且還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三、微課資源在初中英語復習課中的應用
(一)高效導入方式,重燃學習熱情
復習課的導入一般通過趣味性較強或截取的微課視頻導入,不但能高效地導入已有知識,更容易點燃課堂的氣氛。在定語從句的語法復習課中,我選取了世界跳繩冠軍岑小林參加綜藝節目《天天向上》的短視頻,呈現了主持人用定語從句介紹小林的情境,讓學生們猜測,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很容易就加深理解了定語從句的意義和用法,也成功拉開了復習課的序幕,提高了積極性。
(二)精準化教學,突破學習難點
微課視頻還可以用于精準突破語法復習中的難點。賓語從句是重點語法項目,我通過對學生進行前測和交流,發現問題主要在辨別賓語從句和時態,并選定了本課語法呈現的復習思路是以學生的實際水平區——連接詞入手。我先從一個微課中截選了一段講述賓語從句引導詞的微課片段。其內容是講述作者替功夫熊貓向他父親詢問一些問題的情境,學生負責幫他轉述句子,隨即在視頻中點撥和歸納賓語從句的引導詞的用法,迅速突破了復習課的其中一個難點。
(三)構建知識體系,重現核心知識
我把單元內重點知識以明確有趣的線索濃縮在微視頻中,引導學生全面復習單元的整體知識。旨在鼓勵學生構建自主知識體系,加深印象。在一節單元復習課中,我設計了以撰寫旅游計劃為主線的微課。其中安排了兩個旅行計劃,并根據每次旅行計劃的目的地的不同,設計相應的知識呈現和運用環節,由課內知識點過渡到課外的寫作(圖1)。學生在復習課的寫作中比較有信心,口頭表達非常活躍。
(四)自主收集微課,共享學習資源
行為的自主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特征,學習的自主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自主學習是學生個性發展的必然選擇。我認為復習課的意義在于引領學生自主學習,發現自主學習需求,并針對性地進行補充式再學習。在處理一些常見熱門難點前,我會先布置學生以小組收集微課資源,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對難點進行關注和研究。學生在收集和篩選資源的過程中要不斷思考和對比,合作能力和交際能力都有更大的提升,也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反思與總結
我從為期兩年的課題研究中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并有了一些想法:
1.部分學生的學習容易依賴別人的微課,缺乏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運用微課資源,不應過分依賴。同時,教師也可利用前置小測的反饋情況,指引學生更具體更細致地選擇微課中的觀察點。
2.個性化復習有不同的需要。由于課堂時間所限,課內只能解決最核心的問題,但對于農村地區基礎稍弱的學生來說,可能需要更多的素材和更多的時間。這就要求教師要依據學情對教材內容進行難點的預測,以及補充一定的微課資源。
3.硬件的限制制約了課后復習效果。因為每個家庭所擁有的設備不盡相同,容易出現各種操作的問題和硬件的問題,這使保障學生課后都能順利使用微課資源十分困難。
4.部分網絡微課資源是有限制的,無法形成持續的資源庫。雖然微課資源十分豐富,但是要找到適合的微課視頻需要大量的時間,有部分優秀的資源僅能從網頁打開,不能隨時用于我們的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要提升自己的計算機技術,開發適切的微課資源,以解決軟件和資源上的困難。
雖然教材是核心的課程資源,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而精煉的微課資源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并受到學生的青睞,非常適合提高學習質量。通過整合和挖掘復習課與微課的資源,我們能開拓復習課的新路徑,滿足個性化學習的訴求,也更明確地指引農村地區學生的課后學習,引領學生構建自主知識體系,提高復習課堂的效率。同時,這也是深化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縮短城鄉差異的重要途徑之一。
注:本文為廣州市花都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課題“利用微課資源提高農村初中英語復習課有效性的研究”(課題編號:2016*14)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紅霞.多媒體網絡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10(6).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