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金龍
摘 要:簡便運算不僅有利于簡化運算過程,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學生在運算時,能夠自然而然去采取最簡便的計算方法。本文探析了小學數學簡便運算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簡便運算
簡便運算就是一種減少運算繁雜過程的運算方法。在進行運算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首先讓學生認識運算,再借助生活經驗加深理解,然后加強學生的運算練習,最后通過練習中的錯誤提升運算能力,提高教師的運算教學效率。
加強運算定律和性質的理解
小學生主要學習的運算定律有加法與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學習的運算性質則主要是減法與除法的性質等。學生掌握簡便計算的根本就在于深入理解這些運算定律與運算性質。所以,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加深學生對這些運算定律和性質的理解。
如在學習加法交換律時,既要讓學生知道改變加數的前后位置后運算結果不發生改變,又能讓學生知道加數改變位置的作用與意義。懂得了這些之后,學生就能從根本上理解加法交換律,為之后學習的加法結合律奠定基礎。在進行加法結合律的教學中,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知道加數結合在一起的作用與意義。借助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習,讓學生懂得加數結合的意義在于“湊整”,而想要計算簡單化是“湊整”的原因。學生透徹理解加法運算的交換律與結合律后,就能夠用相同的方式來理解乘法的運算定律了。要注意的是:乘法分配律作為學生學習運算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要多借助現實事跡,加強學生的理解,為掌握其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學減法性質也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加深學生的理解。減法性質學習好了,除法性質的學習就很輕松了。
借助生活經驗學習運算
教學標準重點指明,不能讓學生靠死記硬背來學習數學知識,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前提下,經過知識的運用不斷熟悉和鞏固。根據實踐結果來說,學生學習的知識與日常生活距離越近,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就越強。所以,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日常生活建立一個合理的、能幫助提高學生理解數學知識能力的生活情景,學生無形中掌握相關知識的 “生長點”和“延伸點”。
比如,在進行教學“減法運算”時,在課堂里建立一個購物的情形:老師問,如果身上有84元錢去書店購買書籍,最初選了一本詩詞價格16元,在支付的時候又想買一本價格為34元的名著,怎么去購買這兩本書籍?買完書還剩多少元?如何列出綜合算式?學生1答:首先給老板詩詞的錢,再支付名著的錢,算式:84-16-34。學生2答:首先支付名著的錢,因名著是34元,84元減去34元后剩50元,如此便減去了零頭,剩50元用來買詩詞。算式是 84-34-16。學生3答:把成語書和圍棋書放在一起買,兩本書的價格相加為整50 元,計算更為簡潔。算式是84-(16+34)。
通過建立日常的情境,互動交流學習,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其順利地掌握減法運算,加強簡便運算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加強運算練習,提升運算能力
在數學學習中,運算練習既可以鞏固知識,又能把知識轉化成一個熟練的技能,教師要抓住兩個重點,一是讓學生理解概念,二是加強學生的練習。在現實的教學中,可提供多種方法讓學生進行練習,方法如下。
強化練習學生學習運算中的重點難點 借助強化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相關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采用重復訓練同一內容的練習方法,鞏固學生“多加要減去”“多減要加上”的之類運算規律的記憶,努力讓運算數分配或結合成為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等簡化運算,讓學生在遇見這類的題型就能自然而然地運用這些規律。
對比練習容易混淆的知識點 采用對比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其不同與聯系。借用對比的方法能夠讓學生更為直接的了解兩道題的區別與易錯點,并且在鮮明的對比之中使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
判斷對錯的練習 學生通過判斷對錯的練習可以提高讀數據和運算符號的能力,避免粗心導致運算錯誤,找到知識點的遺漏。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出一些易錯題,讓學生自行尋找自己的錯誤點,再根據錯誤點進行講評,從反面加深學生的印象。
借助改錯,提升運算準確率
在學生學習完一種簡便運算后,通常會依賴這種簡便的計算方法,但不是所有的題目都能采用簡便運算,倘若學生固執地采用定律,問題反而會復雜化。運用改錯的方法讓學生加深對計算時自己運用簡便算法的錯誤的印象,進而提高運算準確率。
如題目:“王阿姨有256 元,買菜花了 56 元,修手機花了 100 元,問王阿姨最后還有多少錢?”計算式:256-56-100,學習了簡便運算后,學生會先把56與100 相加,算式為:256-(100+56),然而卻使運算復雜化了。所以,在簡便算法時,要以降低難度為原則。
簡便運算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作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一種主要方式,是提升數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要使學生不再因為題目要求而使用簡便運算,而是要使簡便運算成為學生的一種自然而然的意識,提高運算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