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苡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加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加強引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和模式,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 培養
語文學科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提升其語文學習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還能夠有效鍛煉小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促使其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將閱讀教學作為重點教學內容,積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為小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對學生進一步發展思維,開發創造力和想象力起著重要的作用,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閱讀是學生接受知識、理解知識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徑,要想培養出能力優秀思維敏捷的學生及人才,增強閱讀能力是教學工作的基礎。聽、說、讀、寫等教育過程中必經的能力培訓,都是基于穩定的閱讀能力下才能夠繼續培養完善的。因此,閱讀能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關鍵作用。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想象力都處于迅速發展的關鍵時刻,這段時間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強,利于習慣的養成,所以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機。在這個時期,為學生奠定堅實的閱讀基礎,能夠幫助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加輕松的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識,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和創造力的延伸。為此,小學的閱讀能力教學是語文科目中尤為重要的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掌握科學的培養方式和途徑,才能確保學生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順利的培養和完善其閱讀能力。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要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小學生正處于較為特殊的年齡階段,無法持續性地關注同一事物,但是,若其自身的閱讀興趣得到有效的激發,就能夠充分調動其閱讀積極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語文閱讀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學習描寫人文景觀類課文時,教師可提前收集相關資料,并借助多媒體設備通過圖片或者視頻等方式進行播放,形象生動的畫面能夠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充分體驗到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隨后,教師還可讓學生通過分組的形式開展閱讀競賽活動。豐富的課堂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充分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閱讀,同時也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三、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正是學生啟蒙的階段,因此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對閱讀形成學習習慣和興趣,并能夠在日常的學習中潛意識地增加閱讀量。學生通過閱讀能夠開闊視野,學習更多的歷史名著或文學知識,繼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同時學生通過閱讀能夠積累大量的文學素材,進而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目前小學階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漏讀和跳讀的現象,這樣就會影響到學生的閱讀質量和效率。因此在進行閱讀訓練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靜下心來進行閱讀,不能因為追求閱讀速度而影響到閱讀質量。學生可以將自己閱讀材料中喜歡的句子進行摘抄和閱讀,這樣能夠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制造教學氛圍,刺激學生主動閱讀
在教學的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激發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每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有其不同的生活經歷和認知程度,教師應該以這些學生不同的特點為出發點,結合課堂中的教學內容,設置真實有趣,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放松身心,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課堂學習當中,逐步引導其思維,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對課文內容進行實體情景的模擬在中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就能夠更好地帶動學生的思維和情緒,提高教學效率,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上也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在小學語文的課堂當中,教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在帶領學生閱讀課文的時候,不僅要把內容完整的講述出來,更要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善于利用多媒體教學產品等有趣味性的工具來向學生展示課文中出現的事物,并用繪聲繪色的語言把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這樣的方式有助于調動學生的情緒,令其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也能夠引發學生閱讀課文的強烈欲望。另外,根據小學耀重黑孟髻纂鴿紫喜黑霎裂建勢翼窩鬢裂以此加強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課堂也更具趣味性。
五、深入閱讀,帶領學生理解課文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注重方式方法。正確的閱讀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提升。針對小學生這一群體,由于生活經驗等因素的原因,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比較有限,復雜的語言和教學方式不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使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和學生進行溝通和傳授,將課文中小學生不易理解的抽象詞句進行轉化,變成他們易于接受的表達形式,這樣才能使學生充分的理解課文內容,進一步深人閱讀。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在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對生字詞的教學。在課文中遇到生字詞,教師應向學生深人解釋該字詞的含義,以及寫作者在這篇課文中運用此字詞的目的,同時和學生進行互動式的討論,幫助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了解。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還能鍛煉口頭表達能力。教師的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主動發問,建立溝通和思維對接,對問題的探索和質疑精神對于學生培養閱讀能力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學生的質疑是學習過程的動力,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質疑為突破口,進一步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閱讀能力的培養中有非常大的影響,有了求知的動力,學生才會產生閱讀的渴望。通過讓學生對比課文中的重點詞匯,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進而提出問題,產生自己的想法,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總之,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語文素養及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都十分有幫助。本文主要從五個方面就如何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進行了初步的討論分析,僅為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提供簡單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