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羽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施行,人們的教育思想、觀點正慢慢發生轉變,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同時明確了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的發展方向,著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不同水平學生的共同進步。基于此,就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況采取分層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以下將從初中數學學科入手,對分層教學法的應用策略做出一些研究。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初中數學教學;應用
初中是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中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和難度有所增加,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不過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個體差異。由此,數學學科的教師應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滲透分層的教學理念,探尋有效措施讓班級中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想,不斷進步成長為社會的棟梁之才。下面將對此有所說明。
一、體現基礎,教學目標合理分層
初中數學教學實現分層次教學,其最根本的參考點是學生的數學基礎。基礎正是反映他們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的最根本因素,也是老師最直接可以參考的。針對學生的基礎,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以此來合理制定教學目標。根據學習的動力學理論,較強的動機和較弱的動機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只有適當的動機才是最有利的。因此根據學生的基礎不同,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給予他們不同的動機,這樣更有利于調整他們的學習狀態。
比如,在教學“分式方程”知識點時,根據學生基礎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對C層學生設置比較基礎的題目,如給定方程,求解未知數,對于B層學生和A層學生則要設置較為復雜和理解難度較高的題目,比如根據題意列出方程,然后根據題意,再解出想要的答案。用題目的難度來幫助學生設定相應的學習動機,保持充分的學習動力,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相應的進步。
二、全面備課,合理設置教學問題
在課前,教師應根據學生間的能力差異,對教案進行相應設置和完善。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就需先將學生的知識滲透程度做出了解,并根據各層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構建相應的教案。
比如,C層級學生學科基礎經驗少,領悟力不強,但其在課堂學習中,都會體現出良好的學習狀態,需要教師在具體教學中以高度的耐心和熱心,為其開展趣味化教學,以此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科經驗和素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于B層級學生來說,教師應不斷引導其進一步優化學習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來促進其具有良好的自律性,以此促進此層級學生能夠不斷提升學科素養,為其多維化能力的形成創造條件。對于A層級學生來說,教師應主要對其創建基礎理論性的學習任務,此層級學生領悟力強,然而由于其學科基礎的局限,導致其在運算環節往往都會存在與標準答案的相背離,并且其中一些學生還會體現出心高氣傲的特點,因此教師應提高練習題目的難度,進而在豐富其理論基礎的同時,也促進其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因此,在建立完善教案時,教師就應基于豐富學生基礎、強化學生學習能力進行教案相關工作,并結合不同層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有針對性的知識實踐題目,避免出現C層級學生由于無以對答而打消其學習信心的現象,也有效防止A、B層級學生的快速搶答而再度體現出心高氣傲的姿態。
三、充分準備,基于過程分層教學
盡管教師在備課環節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在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學生的表現如何,課堂上會發生什么,都很難預料,所以,將教學過程分層是比較難掌控的一個環節。即便如此,教師也要使教學過程體現出層次性,一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設計有難易梯度的問題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如簡單的問題留給C層學生,使他們在通過回答問題增強信心;難度適中的問題讓B層級的學生回答,目的是讓他們理解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方法;具有創新性和發散性的問題讓A層級的學生回答,目的在于鍛煉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強了,而且課堂氣氛也活躍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比如,教學“有理數的加減法”,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問題來讓各個層次的學生來解決:讓C層級的學生回答有理數的概念問題;讓B層學生解答有理數加減時的運算規律和法則;讓A層學生根據計算法則完成如解決生活中與有理數加減相關聯問題的發散性練習。這樣,各個層級的學生都有相應的問題要解決,調動了他們思考的積極性,同時,在問題的引領下,教學活動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便于他們理解和掌握知識,進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給予動力,注意分層展開評價
評價是教學的重要過程,它不是結束,而是新一輪的開始,不僅對學生下一步的學習有啟發作用,更決定了學生以怎樣的心態進入下一輪的學習。很多老師不重視評價過程,認為對教學的價值不大,恰恰相反,學生的學習心情和習得體驗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是舉足輕重的。
比如,在學習“三角函數及其應用”這個知識點時,甫一接觸這些與生活相關但不十分密切的知識,學生通常會不得要領,不過對于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這些知識都很簡單,教師對此應該予以關注,并用適當的評價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幫助他們調整好學習心態。對于成績比較好的A、B層級學生,要及時敲打,多練習一些比較困難的三角函數題目,讓他們明白學無止境的道理,從而激發斗志更加努力地學習;而對于成績不太理想的C層級學生,要幫助他們打好基礎,耐心講解他們提出的問題,不斷鼓勵他們,給予正確的引導,進而產生學習的動力,由基礎開始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強化學習水平的同時還能在練習中增強意志力,成長為更加出色的人。
結束語
分層教學法既符合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要求,又與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相契合,能切實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都有所提升和發展。由此,教師應積極探索分層教學法在數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不斷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有效推進教學進程。
參考文獻
[1]費茂富.如何進行初中數學分層教學[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6(5):37.
[2]阮艷秋.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運用[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5(1).
[3]馮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5).
[4]喬建華.淺析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成功:教育版,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