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薛首中
摘 要:板胡作為一件弓弦類樂器,因其依靠板面振動發聲而得名。新中國成立以來,板胡藝術得到巨大發展,產生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及演奏人才。本文通過對板胡類型、技法、風格及創作等方面的分析和論述,就板胡依托不同文化背景演奏不同風格作品所產生的不同技法特征進行初步探究,以期進一步提升對板胡演奏藝術的認知。
關鍵詞:板胡;類型;風格;技法
板胡是在明末清初隨著戲曲藝術的繁盛而產生的,與二胡、京胡、高胡等弓弦類樂器同宗同源,都是由唐代的奚琴演變而來。
我國的戲曲種類繁多,南北方的藝術風格截然不同,南方的戲曲主奏樂器被稱為南胡,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二胡。而板胡因其音色明亮、高亢而成為我國北方戲曲藝術中不可替代的主奏樂器。不同的戲曲種類所使用的板胡又有較大的差別,而且稱謂也有所不同。如晉劇所用的板胡被稱為晉胡或葫蘆子,琴桿較粗,琴筒較大。秦腔板胡被稱為秦胡,琴桿較長。河北、山東等地所用板胡又被稱為梆子胡或瓢。
新中國成立后,以劉明源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演奏家,通過大量的藝術實踐和探索,推進了板胡藝術的發展,使其成為民族音樂舞臺上的一件獨奏樂器,而且為了滿足多種藝術風格和表現的需要,將其確立為高音板胡與中音板胡。由此,板胡這件樂器在專業化的道路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一、形制與分類
板胡發展至今,基本定型為高音板胡、中音板胡、地方戲曲板胡這三大類。其中高音板胡和中音板胡因不同風格的需要,定弦高度有所不同。多元化的音樂風格造就了多樣化的板胡類型。
高音板胡的琴桿較中音板胡短一些,琴殼也略小于中音板胡,千金位置偏低。如我們所知,振動物體越小,音調越高,高音板胡的定弦是d2-a2,比二胡定弦高一個八度,音質極具穿透力,在河北、東北風格的作品中最為多用,如《河北花梆子》《月牙五更》《東北小曲》等?!逗颖被ò鹱印分懈呖骸⒓ぐ旱拈_場,以及有力而急促的音型,用高音板胡來演奏當屬不二之選,獨特的音色造就了特定的藝術風格。也有將高音板胡降低一個大二度的,被稱為次高音板胡,如《宮調》《河北風》等。由于目前尚無專用的琴弦,所以音色與高音板胡區別不大。
中音板胡的外型相較于高音板胡略大一些,琴桿較長,千金位置偏高,定弦為a1-e2。中音板胡的琴殼大且完整,類似于二胡琴筒音窗的設計,其目的是使聲音更加集中且圓潤,在陜西、河南風格的作品中多見。如《秦腔牌子曲》《河南梆子腔》等。因為中音板胡具有厚重且明亮的音色,且音域比高音板胡更加寬闊,所以近年來的新作選用中音板胡為多。同樣,中音板胡也有降低大二度定弦的,被稱為次中音板胡,如《紅軍哥哥回來了》《板話》等。
可見與二胡相比,板胡定弦的靈活性較大。為了更準備地表達作品風格,板胡的四度定弦演奏也很常見。為了進一步拓展板胡藝術的表現力,有專家與制作師正在研制低音板胡,目前還沒有專門的作品問世。
地方戲曲板胡種類繁多,除了形制不同、稱謂不同外,演奏法也多種多樣,演奏時多使用指冒。如秦腔板胡的外形更大些,弦也較粗,音色低沉。這與秦腔激昂、有力的藝術風格相吻合。在山西,板胡又分為蒲劇板胡、北路梆子板胡、中路梆子板胡和上黨梆子板胡等,上黨梆子板胡也被稱為“鋸琴”,琴殼比秦腔板胡還要大,琴桿粗而短小,音色低沉有力,在山西戲曲板胡中最有特色。
板胡的類型與音樂風格密不可分,戲曲板胡為恰到好處的體現戲曲藝術所特有的風格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二、技法與風格
自板胡成為獨奏樂器以來,涌現出了一大批板胡作品,其素材多取自秦腔、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西梆子、東北民歌等。不同的藝術風格需要通過不同的演奏技法來體現,滑音、揉弦等常規性演奏技法在不同的風格中都表現出了各自的不同。
(一)揉弦
揉弦是板胡以及胡琴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演奏技巧,大體可分為滑揉、壓揉和滾揉。由于揉弦在譜面上是沒有標記的,因此要準確表現樂曲的風格,就必須要合理的選用揉弦。
首先是滾揉,滾揉在高音板胡和中音板胡中都經常用到。滾揉最大的特點就是善于抒情,塑造優美動聽的音樂形象,《月牙五更》中的滾揉極具代表性,就該作品而言,如壓揉或滑揉運用太多,對音樂風格則是一種破壞。其次是壓揉,壓揉指的是在一個音位上,通過某一指或多指聯合有規律地壓弦,從而使弦的張力發生改變。這種揉弦音色飽滿,多用于塑造訴說性或敘事性的音樂形象時。如《河南梆子腔》《紅軍哥哥回來了》?;嘀傅氖窃谝粋€音位上進行小范圍的上下滑動,手指不離弦。這種揉弦在秦腔與碗碗腔風格的作品中十分常見,并多用于小二度音程的連弓演奏中。《秦腔牌子曲》《紅軍哥哥回來了》的慢板部分正是由于大范圍地使用滑揉,方使地方味道濃郁,音樂風格得以彰顯。高音板胡弦的張力大,壓揉往往很難收到好的藝術效果,所以小滑揉幾乎作為代替滾揉、壓揉而存在。如《東北小曲》《花梆子》中的慢板便大量通過小滑揉而使旋律得到潤色。
(二)滑音
滑音是胡琴演奏的一大特色,其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對音樂風格的表達至關重要。板胡演奏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小三度滑音、壓弦滑音和原位滑音。
小三度滑音在高音板胡和中音板胡中都很常用。如《河南梆子腔》《紅軍哥哥回來了》。高音板胡用相鄰手指演奏小三度滑音時常伴有墊指技法,使得小三度滑音更加飽滿、圓潤。壓弦滑音多于中音板胡,通過手的握力對弦的壓力產生音高上的變化,在陜西風格的旋法中最為多見。原位滑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回滑,在一個音高位置,通過快速的下滑音或上滑音的連接再回到原位。這種滑音高頻次地出現在所有板胡作品中,根據旋律的速度處理好回滑音的快慢,對惟妙惟肖地表達作品的情感和內涵非常有效。
(三)弓法
弓法的合理設計和運用對音樂風格的表達同樣重要。板胡的弓子較粗,因此臂力的需求比二胡要大一些。板胡很有特色的弓法有墊弓、硬弓和軟弓等。
長音演奏時,墊弓的使用可以對旋律起到裝飾性的作用,往往在不經意的位置出現。慢板中的墊弓,應突出一個巧字,如《東北小曲》《影調》等??彀逯械膲|弓會使音樂顯得剛勁有力、激越奔放,如《河北花梆子》等。硬弓與軟弓是為了更加細膩地塑造音樂形象而經常使用的一種表情性技術。板胡作品多源于戲曲音樂,而戲曲音樂開頭有起板、叫板之說。演奏時很多時候需要奏出弓頭音,才能表現出作品所需要的勁道。如源于河南曲劇鬧臺曲的《大起板》,戲曲元素十分明顯,右手運弓剛勁有力才能更好地體現出其豁達率直的音樂性格。軟弓子則截然不同。如《東北小曲》,作品描繪了美麗、善良的女性形象,運弓就必須有別于《大起板》類型的作品,運用有節制力地弓速和弓壓,才能使音樂更加舒緩、優美。
不同的演奏技法都有其各自不同的音樂表現力,將不同的演奏技法合理地運用于二度創作中,藝術風格才能自然而又充分地得到體現。
三、創新與發展
板胡藝術經過歷代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的不懈努力,佳作頻出,人才輩出。
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器樂創作有了全新發展。一批根植于傳統又融入現代作曲技法的作品通過各種藝術形式予以呈現,板胡也不例外。如薛首中、孫炯創作的《板話》,作品取材于山西民歌《看秧歌》以及晉劇唱腔音樂素材,以動機式的主題貫穿全曲,調性調式多變,節拍轉換頻繁,極具地域性風格。沈誠、張曉峰創作的《撼庭秋》運用了主題貫穿的結構、采用了多變的調性、復雜的和聲以及多變的節奏,將秦風特有的灑脫與急切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外,還有《水袖》《絲韻》等取材于傳統音樂又富有新意的板胡新作。
創作手法的變革必然帶來音樂語言的創新,同時無疑也會促進演奏技術的拓展,這一切對板胡藝術的發展定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展望未來,傳統樂器一定會不斷得到新的發展。運用我國傳統音樂素材,結合現代作曲技法,已成為當代人們對民族音樂審美的新追求。作為新一代民族音樂的傳承者,我們將不辜負新時代的感召,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努力在推動板胡藝術發展事業上貢獻出自己應盡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沈誠.板胡的地方風格與技巧[J].中國音樂,1997,02.
[2] 史同同.板胡演奏藝術中的技術運用[J].戲劇之家,2016,16.
[3] 安靜.板胡演奏墊指滑音技術探微[J].北方音樂,2018,09.
[4] 晏璐婷.淺談板胡演奏技巧中的藝術表現[J].北方音樂,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