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賽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無法滿足受教育者日益增加的需求。在這樣的環境下,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備受矚目,但機遇總是伴隨著挑戰,思想政治傳統方法與大數據信息技術的融合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問題。本文基于這一背景,通過分析大數據思想政治方法發展的幾個問題,提出了幾點解決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 大數據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1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一日千里,大數據作為與互聯網相輔相成的一員,也逐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但同時新技術的發展也帶來的一些弊端也日益顯現。本文通過分析大數據思想教育方法的弊端,再提出幾點解決措施。以期認清形勢,趨利避害,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從而更好地提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弊端
1.過度依賴數據,削弱隱性教育影響
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們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激勵人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努力奮斗。[1]作為一門指導人們形成正確思想的學科,微風細雨般潛移默化的影響往往要比生搬硬套式的填鴨更有益于學生的成長。大數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思想政治教育者從身體力行的世界里解放出來,但同時減少了與受教育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勢必會削弱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具有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2.復合型人才稀缺,不符合人才需求標準
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結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靈活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過思想信息文本分析與挖掘方法對個體進行多角度的價值研判與干預,并量身定做適合他們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但這同時也對教育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的培養總需要一定的時間,在現階段,多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但他們對信息化工具使用不精通。而專門從事大數據研究的計算機工作人員,卻對思想政治教育一知半解,既精通信息化工具又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的高端人才并不多。然而,大數據發展速度迅猛,只有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人員素質和教育理念,才能更好更大程度地發揮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功能。
3.數據監管不到位,容易產生隱私外泄
大數據時代,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將無處遁形,我們任何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生產數據。如果只是單純的用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尚好,一旦大數據記錄的信息被泄漏用于商業目的,將會對受教育者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困擾。更嚴重的情況下,一旦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竊取用于政治目的,將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造成極大影響,這就會導致本末倒置,違背了我們當初把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用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初衷。所以,我們更應該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數據監管工作,而目前我國的數據監管工作并沒有到位。由此可見,受教育者的隱私問題將成為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很大的一個隱患。
二、針對大數據的弊端而采取的具體措施
1.構建針對大數據的“私人訂制”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大數據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想要做到更好地發展,必須構建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毫無疑問會削弱隱性教育的影響,而如果構建個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但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隱性教育能夠兼得,而且還可以平衡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與規?;年P系。李緒、曹系、付磊提到“在開拓網絡縮放算法的基礎上,提出關鍵信息顯示算法,能夠區別顯示社交網絡關系圖中用戶相對重要的信息和次要信息,增強關聯度較高數據的顯示效果。”[2]我們可以參考這一方法,構建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過依托大數據技術分析,把握不同個體的思想發展動態,有針對性地回應其內在需求,推進思想教育真正走進人們的心靈深處,實現私人定制式的“精準滴灌”。[3]讓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集整體關照與個體精準描繪于一體。
2.建立“網狀式”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服務團隊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良好發展,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數據素養,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服務團隊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可以多渠道聘請相關專家給予指導意見。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者多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高校輔導員,長期的一線授課經驗可能會造成思維定式,阻礙了他們使用大數據的意識。聘請大數據方面的專家來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大數據知識與操作方面的指導,可以讓大數據思維深入人心,讓大數據操作能力人人熟練。其次,大數據服務團隊內部信息要實現暢通,分工要合理,實現團隊各影響因子同向同行,建立網狀式分布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服務團隊。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大數據的優勢,打造出一支導向正確、學識豐厚、影響力廣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服務團隊。
3.建立大數據規范制度規避大數據“陰暗面”
脫離規范制度的大數據,猶如決堤之水。所以如何順應潮流,趨利避害,創新大數據的監督手段和方式,建立牢固的堤壩在大數據發展的未來顯得尤為重要。其次,大數據雖已成為時代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但其副作用則嚴重影響了用戶對大數據的認可程度。最后,因為大數據是基于歷史的統計數據,基于大數據得出的某些思考并未投入到實踐中,所以它的某些副作用暫未發現。所以我們應該更應該未雨綢繆,提前進行風險預警,并提出解決辦法,把危險扼殺在搖籃當中。因此我國政府應建立大數據的規范制度,避免大數據的“陰暗面”。
[1]徐飛.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載體互補性問題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1(04):18-19.
[2].李緒,曹磊,付磊.社交網絡數據個性化推薦的可視化方法[J].計算機工程,2014,40(03):46-50.
[3].操菊華,康存輝.大數據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力的內在機理與推進機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6):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