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丹
摘要: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可以充分表達我們內心的感受,開闊視野,提高對美學的鑒賞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音樂等藝術教育的這種作用逐漸為人們所認可,尤其是高中這一階段,學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適時的音樂教育可以調節學生的不良情緒,使學生有時間可以放松下來,進行音樂的欣賞,并在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所以說,在當前教育不斷變革的今天,運用音樂教育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促進全面發展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就此展開了論述,以供參閱。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審美能力
1在音樂鑒賞中創設良好審美情趣,引導學生感受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目前很多教室都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每個音樂教室里的墻壁上都懸掛著中外音樂家的畫像,還裝飾著歌劇、舞劇、京劇等經典劇照或者一些表現音樂大師風采的攝影作品,給整個教室營造出典雅的藝術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教室里上課,潛移默化地被這樣的氣氛熏陶著,感染著,讓學生深深體會到音樂的美。在課間或者課前,我們有計劃地安排播放一些優美的歌曲,使學生感受到美好的音樂氣氛。音樂鑒賞是對聲樂和器樂作品所包涵情感認知的心理過程,是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智慧、愉悅學生的身心、寄托情思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在感受音樂美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音樂表現能力以及審美創造能力,培養自身的音樂情趣。大千世界,音樂作品浩如煙海,古今中外,不同題材、不同風格、不同結構和不同個性的作品,都以他們自身的特殊形式深入人們的生活中,展現出人類的美與丑。我們要感受音樂的美,就要投入到音樂當中,隨著音樂的旋律去暢想,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這樣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真正體會音樂的精髓,才能把對音樂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想的高度。譬如,我們在鑒賞《黃河大合唱》中的《保衛黃河》,作品中起伏的旋律,緊湊的節奏,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強,我們能夠深深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崛起就像黃河水一樣洶涌澎湃,勇往直前。總之,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只有真正理解音樂本質和內涵,才能激發出自身的真情實感,才能感受到音樂中的美,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增加音樂課堂上的師生情感互動
音樂是一門能夠表達人類情感的的藝術,在人與人的與交往和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中,音樂更是一種重要的手段與形式,所以在教師應該在高中音樂課堂上和學生多進行一些情感交流互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地把握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提高其自身的審美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適當增加音樂教育實踐的內容,作為一種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的手段。例如,教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合唱、合奏、器樂表演、舞蹈、音樂劇演出,或者可以播放一些戰爭題材的音樂劇,然后提問學生與這些題材內容相關的知識,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還可以結合相關史實更加深刻地體會音樂表達的情感。例如:在教授高中音樂中悲劇美這一單元時,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欣賞悲劇音樂來體會戰爭所帶給人們來的不幸,通常教師只會進行一些相關的情感的講授,學生被動的聽講,導致這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教師應該在進行悲劇美音樂講授的同時帶領學生進行這種悲劇音樂的和聲練習,將學生帶入到音樂中去,更好地、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創造性
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會先將音樂作品的特點、創作背景等抽象信息向學生進行介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聆聽和欣賞。這種方式往往會使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受到前置信息的干擾,而局限于一個較小的范圍之內。要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應當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和多個層次去深入挖掘音樂作品的思想內涵,這樣才能使學生不僅做到能聽、會聽,同時還能夠創造性地聆聽。第一,從音樂作品的情緒與感受的角度來聆聽。對于音樂作品,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節拍、旋律、節奏等各種音樂手段和要素上去分析與感受作者及表演者希望呈現的情感與思想內容,進而了解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緒與感受。第二,不同民族的音樂作品往往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對俄羅斯民歌《三套車》進行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筆者積極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對音樂作品中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表現手法進行討論和分析,同時通過體會音樂作品所表現出的馬車夫深受欺凌的悲慘生活,對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特征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4充分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選擇優質的音樂作品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需要借助優秀的音樂作品感染學生,學生通過對優秀作品的鑒賞,其審美能力會有較大程度的提升。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方式應運而生,同時加以網絡環境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優質音樂作品進入了課堂,為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做出了貢獻。而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運用,為音樂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教學條件,使優秀音樂作品的選擇更加便捷,補充了音樂的課堂教學。要想充分應用好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應做好以下幾點:第一,教師應提高自身的多媒體操作能力,能夠熟練編輯和下載音樂等。第二,優質音樂作品的選擇,應滿足高中學生的審美心理,不易選擇太難理解的作品。以實際的教學內容為例,對于《音樂與戲劇》這堂課程,在音樂作品的選擇時,應盡可能的選擇中國戲劇《楊白勞》,因為這部作品同學們十分熟悉,在理解上可以稍微降低難度。與此同時,教師應再選擇一部國外作品,比如說法國歌劇《愛情像一支自由鳥》,通過對比方式,了解兩部作品的特點和內涵,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結束語
新時代的高中教育實行素質教育,高中生通過高中課程學習不僅為了應對高考,順利畢業,也是為了讓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提升。因此高中音樂這種課應該得到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嘗試新方式新方法,選擇優質的音樂作品,優秀的課堂內容,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