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志兵
摘 要:高校應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就業創業模式,進行市場需求規劃,探討大學生就業創業的主要途徑,通過對大學生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教育,引導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增強大學生對就業的認識,拓寬就業創業的模式,實現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標。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拓寬模式
當代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是一個普遍的議題,隨著國際、國內人才的流動,推進了知識的傳播,提高了認識,推進了整個社會的進步。國內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形式有待創新推進,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模式,為高校辦學目標的實現提供支撐。
一、建立市場需求規劃,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引導
首先,加強市場就業比例預測。加強市場供需比例的分析,有利于高校制定專業人數、專業計劃和專業種類,拓寬畢業生就業的市場渠道,以當年市場需要就業崗位的數量、分布專業和分布行業的比例,對照畢業生的專業人數、專業種類和行業選擇預測當年的就業比例。其次,收集歷年畢業生就業比例。明確市場就業崗位的供給和需求之間的比例,在不同年度比例呈變動趨勢;歷年市場的就業崗位數量、分布專業和分布行業也有變動趨勢,高校畢業生的專業人數、專業種類和行業選擇也按市場需求作出相應變動。以動態的就業比例數據預測就業率,通過觀察歷年的就業比例對畢業生的就業有指導意義。
二、加強就業指導,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拓寬思路
高校就業管理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提高大學生對當前就業政策的認識,通過市場進行人才資源配置,認識到各行各業的人才需求狀況,對高校加強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一定的作用。
1.市場對人才質量的要求。各類人才市場對新增就業崗位的質量都有明確的要求,從數量、專業和學歷上都有相應的就業條件,各行業設置的崗位種類有主要崗位、次要崗位以及普通崗位,各崗位適用群體也不同,主要崗位適用于精英人才或有特殊才能的人才;次要崗位適用于大眾人才或有專長的人才;普通崗位適用于待就業人員,可以通過先就業再擇業。當然,有些崗位是可以改善的,也可以轉變的,讓人員流動適應崗位需要,實現更高級別的就業。
大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就應加強對市場就業崗位所需條件的認識,例如,有些崗位對就業人員提出的要求有:①具有開闊的視野。要求就業人員具有團結合作能力,對國際、國內人才素質狀況有深遠的認識,對提高人才競爭力有著重要作用;②有思想理論基礎。思想理論決定著一個人的品質,形成個體的行為因素,有利于接收單位形成團隊精神;③精通專業理論。專業理論是衡量大學生水平的重要指標,只有具備所學專業的理論知識,才能為工作提供理論支撐;④實踐能力強。用人單位需要實踐能力強的人才,到單位能用得上,能產生實際效益;⑤有創新精神。這是高素質人才所具有的能力,能為就業單位產生市場效益,隨著市場對人才需求的競爭,創新型人才能預測在不同階段生產不同產品等方面的能力。
2.提高對市場需求的認識。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對市場需求崗位數量的認識,這就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對未來就業有所準備,引導學生對就業環節所需知識的學習,建立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探討市場對人才需求量的分析,可以建立近幾年市場所需崗位的需求量數據比較,要考慮市場所需專業、區域以及行業等方面的因素,為就業創業做好理論上的準備。
3.進行就業創業模式比較。大學生就業創業要考慮各種因素,選擇就業創業方式要有合理的期望值,有正確的擇業觀,市場所需崗位數量、專業需求以及分布行業在不同階段也有轉變,以此確定自己的就業方向:①就業模式:大學生畢業最基本的模式是先就業,在校期間應考慮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為就業做好思想、專業和實踐的準備,建立就業目標,才能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就業;②創業模式:大學生創業要符合實際,要有技術、資金和人才等基本條件,還要具有市場規劃、行業選擇、市場營銷策略等方面綜合能力素質。條件具備后,確定創業規模的大小,既要考慮有利因素,也要預防風險因素,為投資創業營造良好的氛圍;③就業創業模式:就業創業模式是就業模式的延續,大學生通過雙向選擇、自主擇業進入單位就業以后,通過合法勞動獲得就業,先就業后擇業,經過歷年的考驗,有條件可考慮就業創業模式;④創業就業模式:創業就業模式是創業環節的補充,大學生面臨創業時,如果期望值估計得過高,進入創業過程,還要考慮各種客觀因素,出現暫緩創業,此時轉入就業模式。
三、增強能力素質,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理論基礎
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就業的預測指導,全面分析市場對各類專業人才需求量的崗位增設狀況,可以為大學生實現就業創業提供理論指導,針對上述市場對人才需求的一些基本條件,在校期間應增強綜合素質,適應市場對所需崗位專業能力的要求。第一,加強對就業的認識。建立就業規劃,增強參與市場人才競爭獲得就業崗位的能力。第二,增強思想素質。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是成才的一個必備條件,是構建個人品質的要素,要注意提高思想素質。第三,扎實學好專業知識。專業知識是就業的基礎,應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為就業提高競爭能力。第四,加強實踐環節訓練。實踐是理論的運用,應避免重理論輕實踐現象,才能為用人單位創造效益。第五,提升創新能力。堅持專業知識的創新,為就業創業提供理論基礎。
四、拓寬就業渠道,為大學生構建就業創業平臺
面對大學生的就業狀況,高校就業管理應為大學生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指導大學生正確選擇就業方向,適應各種形式的就業創業,實現各類專業人才就業的根本目標。
1.認識市場的專業供需狀況。深入市場分析需求專業,認識市場各類專業供需狀況,通過參加各類人才招聘市場,明確就業市場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可以幫助大學生及時調整就業方向。
2.建立網絡信息資源。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認識市場對人才數量的需求,通過網絡提高就業認識,及時知道市場對各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信息,也是拓寬就業渠道的有效途徑。
3.構建就業創業的良好氛圍。為大學生進行就業創業指導,不僅提供就業理論指導,而且進行市場供需分析,讓大學生參與市場就業作出自己的選擇,建立適合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外部環境。
五、進行市場供需評估,為大學生就業創業建立評價機制
1.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咨詢。大學生到了畢業階段,必然要面對就業創業的選擇,要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創業咨詢,為大學生做好就業崗位的選擇以及與用人單位鑒定就業協議等方面的基本工作,掌握就業的基本方向和趨勢。
2.定期收集就業創業的數據資料。由于大學生個人就業目標的不同,會出現及時就業和暫緩就業等狀況,應注意收集就業創業狀況資料,作為評價就業率的主要數據指標。
3.形成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評價體系。加強就業創業評價,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為就業創業提供有效的運行機制,大學生應確立科學的就業觀,探尋拓寬就業創業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