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怡佳 朱全龍
摘要:“互聯網金融”概念的提出在企業融資方面,使得多樣化的創新產品填補了傳統融資模式的空白,尤其是互聯網金融和證券化業務的結合推動了傳統融資模式的新型證券化交易方式的變革。但是互聯金融的介入也引發了一系列新的問題,比如資產證券化的運行機制改變、交易結構以及風險控制的革新等。本文通過對資產證券化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中應用的分析,闡述了互聯網金融領域開展資產證券化的必要性,總結出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開展資產證券化的創新之處及其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提出我國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適當建議,以推動資產證券化的有序進行和規范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資產證券化;風險防范;完善建議
一、資產證券化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中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概念的提出正式拉開了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序幕。隨著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以及 “互聯網+”相應政策的逐步出臺,互聯網金融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其產品形式也在不斷創新,整體規模持續增長,涉及的領域日益加深。這些變化既表現為傳統企業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又體現出新型互聯網行業模式的變革[2]。然而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其也存在一些風險問題,“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從本質上說就是一場利益與風險的博弈。
1、資產證券化在互聯網金融消費領域中現狀分析
隨著移動互聯網以及支付系統的發展和消費者理念的轉變,網絡購物成為一種常規現象。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已經開展了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這包括京東、百度、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公司。然而,在擴展消費金融業務之中,由于互聯網金融公司并非是金融機構,其既不能像銀行那樣公開吸收公眾存款,也不能像傳統的消費金融公司那樣進入同業拆借市場,對于國家在財政和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其也不具備享有資格,因此,互聯網金融公司在融資方面獲取資金的成本較高[3]。而資產證券化的融入則為解決互聯網金融公司融資方面的困難提供了重要參考價值。阿里小貸、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通過將消費者和客戶的應收賬款進行證券化,巧妙地從市場上獲取了較低的成本資金,滿足了對金融平臺客戶持續放貸的需求。因此,企業在個人消費貸款上的資產證券化應用比較積極。
2、資產證券化在互聯網金融行業領域中現狀分析
資產證券化可以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穩定可預期的現金流進行證券化以再流通,從而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等問題,從宏觀上看,其對經濟穩定發展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4]。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使得這一運作模式也逐漸滲透入互聯網金融行業中。
2013年7月,阿里金融旗下的小貸公司與東方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部門以“東方資管-阿里巴巴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發行了基于阿里小貸的小額貸款證券化,這是我國第一個對于互聯網金融與資產證券化相結合的應用。2015 年 9 月,京東白條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完畢,成為繼阿里之后的第二家資產證券化參與互聯網金融的實例,也是首個以個人消費貸款為基礎資產開展互聯網金融下資產證券化的項目。該項目以“京東白條應收賬款”的個人消費債權作為基礎資產,融資總額為 8 億元人民幣。2015 年 12 月,新興電商平臺-分期樂發行“嘉實資本分期樂 1 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資產支持證券”,成為第一單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產品。該資產證券化項目是以大學生為主要客戶群體,滿足于年輕人的分期購物需求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2016年信息平臺型公司宜人貸開始以平臺的方式,與嘉實資本發行基于P端分期貸款的資產支持證券,開始把資產支持證券引入平臺資產的配置中。從這些實踐中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模式為眾多的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實踐平臺[5]。伴隨2014年、2015年的資產證券化試點范圍放開以及2016年度不良資產證券化項目的開啟和其發行資格進一步放開,互聯網金融正在逐步推動著傳統金融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產證券化存在的問題
(一)合規性問題
《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的頒布將證券和信托參與的資產證券化業務由試點轉為常規業務,為互聯網金融的證券化項目提供了法律依據。然而,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特殊性,對資產證券化的監督管理要求就更加嚴格[7]。就目前我國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來看,互聯網金融公司作為一種新興事物,有關主體、行為等并無明確的法律規定,因而其進行資產證券化過程中,極有可能觸犯已有的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甚至構成違法犯罪,以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為例,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作為SPV的法律地位并不明確,不具備法律主體資格,其需要依附于發起計劃的證券公司,相關的協議也必須由計劃管理人代為履行。此外,因專項計劃的法律主體地位的不清晰,則又可能會會導致基礎資產的真實出售不能得到保障。
(二)信用增級問題
信用增級是資產證券化一個主要的環節[8]。證券化產品的發行、流通主要依賴于發行主體的信用增進措施。也就是說通過各種增信手段或措施,來提高產品自身的信用等級,增進產品的信用,從而降低產品的違約率或減少違約的損失率以及投資者所要承擔的違約風險和損失。但由于登記托管機構只能對資產包進行形式上的登記,資產包的風險如何、質量如何則不屬于登記范圍,因此,增信也面臨著基礎資產信息不充分的問題。
(三)關聯關系阻礙風險隔離問題
證券化的過程,是債權組合、風險隔離的一個過程[9]。如果在證券化過程中,平臺、SPV、增信或擔保方存在關聯關系,則風險的隔離無從談起,只能是把風險轉嫁到更多平臺投資者身上。而且當SPV購買資產的時候,則平臺作為關聯方實際上已經參與到了交易的過程中,資產的所有與平臺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平臺運營商很可能會進行自我融資。此外,很多平臺在互聯網金融資產證券化過程中,沒有SPV機構,而是直接由原始權益人作為固定收益產品的發行人,這難以實現擬證券化的基礎資產同融資者的其它資產風險相隔離。從基礎資產與互聯網金融企業關系上看,由于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實際情況盈虧未知,因此真實的現金流狀況也就無從知曉,那么資金池的質量就難以保障,故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也就無從談起,預期的收益更不能實現。
三、完善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產證券化業務開展的建議
(一)制定更完備的資產證券化法律體系
目前我國資產證券化方面的法律體系仍不夠完善,尤其是對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展資產證券化的規制還不完備,需要進一步完善證券化市場配套制度建設,規范證券化各個交易環節的具體要求,對于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SPV、真實出售、破產隔離等環節確定明確的法律約束標準。同時對基礎資產的選擇制定明確的標準。比如:基礎資產除了具備一般證券化基礎資產所具備的條件外,還需要滿足與基礎資產相關的信息要向專項計劃全部實時開放,如果專項計劃管理人認為必要,可實現對基礎資產的隨時接管和控制等。
(二)設置較低的準入門檻,打造互聯網金融開展資產證券化的生態鏈
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注冊資本規模、信用資質、風控能力予以設置。盡管目前已有多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已經通過資產證券化成功融資,但比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的[16]。以分期樂為例,互聯網金融資產證券化業務最大的特點是小而分散且擁有強大的資產信用水平,互聯網平臺作為中間商,一方面提供安全的消費場景,另一方面對接資金端,將眾多的小微消費數據整合匯集。如果設立一定的平臺準入門檻,既可滿足資產池的數量需求,也可大大增強基礎資產的質量,減少產品設計的復雜程度,提高基礎資產的匹配能力,降低資金成本,最終實現利益共享。
(三)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優勢,完善增信體系
建立專業的互聯網信用增級平臺,實現信用增級的專門化。互聯網資產證券化業務作為一項復雜的金融交易,其重要特點就是參與方眾多,小額、大量、分散[17]。因而需要許多中介機構的共同協作才能完成。而這一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多種問題,因此,要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的優勢,加強市場數據分析基礎設施和系統的建設,完善 ABS盡職調查系統的有效性,確保每一筆資產都能符合標準。同時對信息披露制度予以完善,從現有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看,大多數以債權轉讓形式的形式進行的。故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除了證券化產品的品種、規模、期限和收益等產品外在信息以外,債務人信息和資產情況都應該告知投資人。作為原債權人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也應當將轉讓后的債權及其債權人情況告知債務人,以降低資產流動性風險。此外,引入做市商制度,提高資產的流動性。
參考文獻
[1]王馨悅.互聯網金融資產證券化模式研究[J].現代商業,2016,(08).
[2]劉玉.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現狀和趨勢研究[J].集體經濟,2015,(24).
[3]張清然.互聯網小貸公司資產證券化融資的研究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6.
[4]陳科.我國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
[5]彭翊宸,于洋.論互聯網金融之光明發展前景——基于資產證券化角度[J].時代金融,2016,(14).
[6]黃小強.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界定\發展現狀及建議[J].武漢金融,2015,(10).
[7]黃倩蔚.互聯網金融試水資產證券化[N].南方日報,2015-10-29(A16).
[8]周偉.資產證券化中信用增級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3.
[9]李雅靜.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創新模式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6.
[10]洪艷蓉.重啟資產證券化市場與金融監管——兼談我國的制度改革[J].證券法苑,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