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成
摘? 要:對于物理教學而言,電學成為最難理解的知識,存在抽象復雜的特點,學生容易出現學習興趣不足、積極性差的問題,導致產生學困生的形成,學困生成為初中物理教學階段普遍存在的學生群體,需引起學校與教師以及家長同學的高度重視。鑒于此,本文對初中物理電學學困生教學方法進行分析探討,以此為初中教育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初中物理電學;學困生;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1-0096-02
初中物理電學教學階段最為普遍的現象,即學生認為電學內容十分難懂,因此導致產生部分初中物理電學學困生,學困生主要是指智力不存在問題,且感官正常,不過學習成績卻不如同類學生,無法實現預期任務的學生群體。學困生整體學習成績較低,行為習慣不良,對學習無法產生足夠興趣,課堂中無法集中注意力,導致學生成績無法提升。物理學科較其他學科相比,公式、定義、實驗等相對較多,以上因素對學困生的形成具有一定影響。重視學困生,解決學困生現象,強化學困生轉化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
1.學困生產生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環境對于學生的影響存在積極與消極的兩方面效果,尤其是互聯網的應用,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拓寬視野,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積極探索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則會對其產生負面影響,較易受到不良信息內容與文化的誘惑,沉迷游戲等,從而產生厭學心理,最終發展成學困生。
(2)家庭原因。父母作為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對于學生的影響最為深遠,家庭環境不良是產生學困生最為關鍵的原因。第一,獨子難教。目前大部分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溺愛程度極為嚴重,同時希望孩子有所發展,使學生內心產生矛盾心理,導致孩子養成各種不良習慣,無法養成克服苦難、艱苦奮斗的精神;第二,隔代教育。父母工作時間忙,對孩子的管理時間極少,多為老人進行看管照顧,長期無法感受到父母的全部關愛,僅僅是物質方面的關心,未對學習予以足夠的關心,學習效率無法保證;第三,轉移責任。將教育學生的責任全部認為老師的職責范圍,與老師之間無法形成配合,對孩子看管不利,使學生產生不良習慣,問題逐漸積累,導致學習成績無法提升,最終發展成學困生。
(3)學生原因。學生個體是產生學困生的根本原因,首先,學習習慣不良。自控能力不足,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講,存在違反紀律的情況,且作業無法按時提交;其次,學習態度錯誤。對學習重視程度不足,人為學不學無所謂,答題書寫字跡潦草,為完成作業進行抄襲等;再次,學習方法錯誤。課前不進行溫習,課后不進行復習,課上不記錄筆記,不參與實驗操作,對公式與定義的掌握緊靠死記硬背;最后,自卑心理。考試經常失敗,在班級排名靠后,無法享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無法獲得成功的喜悅,對物理學習無法產生自信。
(4)教師原因。學困生的產生,老師也是其中的影響因素。第一,學情研究不足,提高教學要求,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快速接受與理解;第二,教材把握不足,導致教學知識產生混亂;第三,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沒有活力;第四,教育理念不足,無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第五,情緒急躁,產生問題時,較為急躁,使學生心理負擔加重。
2.電學學困生教學方法
(1)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物理作為實驗較多的課程,特別是電學部分,需要學生參與大量的教學實驗,實驗不但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對于物理電學部分知識需要通過實驗才可以實現教學目標。鑒于此,教師應借助實驗,并充分體現出實驗的精彩性吸引學生,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對于電阻知識的學習,老師對有關內容知識進行教授之后,組織學生分組開展電阻實驗,使用變阻器對小燈泡的亮度進行變化調節,從而加深對所學內容知識的了解與掌握,還需提供學生部分臺燈內部同樣存在變阻器知識,基于實驗為前提,使學生對現實生活存在的物理知識做出聯想,以此培養其探索能力,并能夠有效激發起學習興趣。
除此之外,老師需創新教師方法,使電學知識內容根據趣味性,授課階段運用幽默搞笑的語言,使學生內心接受這種方式,有效提升其學習興趣。特別是部分學困生,較易受到此種方式的感染,改變對物理電學學習的態度。對于初中物理老師而言,需指引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內容同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抽象復雜的電學知識變得直觀易懂,使學生能夠對電學知識內容作出有效學習。通過以上方式,使物理教學更加多元化,以此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2)輔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通過相關調查得知,學困生對于物理學科的學習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為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與任務目標。初中物理老師開展教學階段,需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作出清晰明確的了解,對學生各項能力做出掌握,如此才可以針對性計劃性的處理學生存在的各項學習問題。對于電學學困生,老師應輔助其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與計劃,尤其是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指引學生通過課余時間溫習基礎知識,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針對性的開展學習,如此學生才能夠產生充足的學習動力。例如,教師指引學生應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針對電學知識內容作出系統化的整理與概括,并采取查缺補漏的方式開展學習,防止學生學習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對學習自信心造成影響。
(3)強化學生學習素質。學困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課堂中不敢進行提問,對考試存在畏懼心理,對電學知識的學習存在逃避與放棄,學習過程中不能夠有效處理遇到的學習困難,對困難的承受能力較弱。物理老師應結合以上情況,主動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掌握學生內心實際情況,對其采取心理疏導與強化教育,使其對自身做出客觀綜合的全面評價,了解自身存在的優勢與不足,教師應充分發掘學生身上存在的閃光點,有效提升學生承受壓力與面對挫折的能力,增強其心理素質。針對放棄學習的學困生,教師需采取情感感化,心理疏導,培養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素質,并在班級課堂對其進行鼓勵,有效緩解其自卑心理與厭學心理,提升物理電學知識的學習效率。
(4)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是學習知識的基礎條件之一,初中物理電學同樣如此。老師需根據電學知識的學科特點,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例如,部分學生對電學知識的定義、公式等的掌握較為清晰,不過部分電學習題的解題卻存在不足,這也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所導致,此類學生通常對物理知識并未作出清晰明確的深入了解與學習,抽象思維能力存在不足,對物理規律與概念的認識較為模糊。處于教學階段,教師不但需教授物理知識,還應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例如,串聯與并聯知識的學習,容易產生混淆,導致學生無法找準切入點,此時教師應講解串聯與并聯的基礎內容知識,使學生能夠充分做出掌握,并引導學生按照電路圖對問題做出解答,并了解電路圖的基礎內容知識,教授學生具體的解決方法,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使學生逐漸了解并掌握更多的解題思路與方式。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電學學困生的形成,歸根結底主要是學生復雜矛盾的內心情況,初中物理教師唯有切實掌握學生內心方可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并提高對學困生的重視程度,從而解決物理電學學困生的教學現象問題,以此促進物理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翁林樹.淺談初中物理電學學困生的教學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7(09):68-69
[2]周麗華.初中物理電學教學的有效方法探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08):66-66
[3]余生秀.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對策[J].文學教育:中,2017(07):153-153
[4]郭昌杰.淺談興趣在教學初中物理課程中的重要作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