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志 張鵬飛 馮晶
摘 要: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和重要延續,擁有著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和主動參與的特點,在應用型人才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我們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衡水學院第二課堂建設的思考與實踐作為本文探討與研究重點,從而探索改進的方法。
關鍵詞:第二課堂學分;應用型人才培養;對策
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在該類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用能力的積淀需要通過氛圍熏陶、環境熏陶和實踐積累,僅靠第一課堂的理論教學無法完成。第二課堂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涉及社會實踐、校園文化,還包括科研競賽、專業技能,高校要堅持“立德樹人”,并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不僅是要傳授專業知識,更在于通過校園文化的繁榮、育人環境的優化去帶動青年學生人格的塑造、情商的開發以及潛能的激發。
一、衡水學院第二課堂學分的實踐
為更好的開展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推動學生素質提高,弘揚志愿服務精神,2014年6月,衡水學院頒布《衡水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管理辦法》、《衡水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管理辦法》和《衡水學院志愿服務行動實施細則(暫行)》三個文件,將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兩大模塊作為四年制本科學生必修模塊納入教學計劃,并各核算為3學分。社會實踐模塊包括志愿服務、三下鄉、科技文化服務、自主實踐、社會調研四個板塊。創新創業實踐模塊包括課題研究、專業論文、專著著作、發明創造、創業實踐、職業技能證書、青馬班、創新創業競賽相關活動、成果應用九個板塊。
學校制作了“衡水學院大學生第二課堂學分管理平臺”系統,第二課堂活動需通過此系統進行申報、審批、登統等一系列工作。管理、登統萬余人的第二課堂學分是個龐大的工程,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衡水學院大學生第二課堂學分管理平臺”系統,校團委成立專門部門負責“第二課堂學分登統管理平臺”的工作,每個院系、班級設專門學生負責人,全面組織、指導、跟進、審核全校各院系、各組織的各項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活動,嚴格做到精細化管理。
二、衡水學院第二課堂學分的現狀
第二課堂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衡水學院前瞻性地開展第二課堂建設與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自系統運行四年以來,審核的志愿服務參與人數275355人次,活動總學時達1242284小時。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的小時數最高者超過1100小時;暑期社會實踐參與21534人次;社會調研參與4459人次;課題研究參與5663人次;各類競賽活動參與14329人次。
在第二課堂學分制度的帶動下,衡水學院大學生志愿服務全面展開,連續七年為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提供志愿服務,為河北省首屆園林博覽會、2018河北衡水航空嘉年華暨動力傘精英賽、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2017中國城市鋼制管廊新技術應用論壇等各類助力城市發展大型賽會提供志愿服務活動。因此,衡水學院榮獲第四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
但是,第二課堂學分也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學生存在功利性,以獲得學分滿足畢業為前提,活動開展出現表面化、功利化、娛樂化,面向低年級學生開展,忽視高年級學生的參與;二是審核工作強度大,現有系統需要對照紙質版表格逐人去人工審核,專門負責此項工作的是學生會的一個部門,部門成員基本在五到六人,并且是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這項工作,時常出現加班加點、工作延遲的情況;三是缺乏有效的指導,老師們參與度比較低、指導較少,使得學生失去了參與活動的熱情,從而因為出勤率而“被動”參與,違背偏離了活動的主旨;四是活動組織角色行政化,不能使學生群體大部分參與,喪失了活動參與的廣泛性。五是內容設置不均衡。目前系統顯示,社會實踐模塊活動開展頻繁,學生申報積極,但是創新創業模塊特別是專業論文、專著著作、發明創造、創業實踐、成果應用板塊的申報率非常低。
三、衡水學院第二課堂學分改革的對策
1.完善機制,逐級推進。要橫向上建立與校內其他部門的溝通機制,縱向上進一步完善從校級到院系、班級的分工機制,明確責任,在院系設置指導教師,加強活動的實質性與活動申報審核的規范性。
2.改進現有系統,規范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提升現有平臺的穩定性,注重學生用戶的體驗和操作體驗,增加系統的功能,實現明確的第二課堂成績單,以更加廣泛親民地展現學生第二課堂學分成績。
3.“內外”結合,充分發揮專業特色。第二課堂的實施,不僅要依靠校內的文化和場地,更要面向社會,從而提高學生的見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將第二課堂學分現有的板塊內容設置更加豐富多樣,并且各院系有自主權,根據各院系專業特色增加一部分與專業學習相關的科目,以此來提高同學們參加的積極性,并且能夠打造出品牌活動。
4.宣傳推廣,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延伸和補充,需要廣泛宣傳全員參與,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只有每一位同學都充分認可第二課堂的實施方法,才能將第二課堂的作用充分發揮,彌補第一課堂理論教學中的缺陷,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養,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代亮,許夏冰.高校共青團深化改革背景下“第二課堂成績單”項目實施重難點初探——以廣東省應用型高校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03):198-199.
[2]劉奇.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的第二課堂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6(05):41-43.
[3]陳洪敏,崔文靜.地方應用技術型大學第二課堂教育模式構建及評價研究[J].昌吉學院學報,2018(05):76-79.
課題項目:
本文系河北省應用技術大學研究會課題“應用型高校第二課堂學分的研究與實踐(以衡水學院為例)”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Y2018106)
(作者單位:衡水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