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存凱
摘要:近年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傳統媒體勢微,新媒體崛起。在媒體行業洗牌的今天,內容和形式也走向多元化、創新化的道路。作為與媒體行業息息相關的播音主持,如何抓住機遇,適應新媒介下的對接與融合,成為目前新媒體與播音主持人自身急需探究的話題。本文從新媒體下播音主持的生存環境、解決策略和創新五個方面,結合新媒體時期的特征,闡述播音主持的發展未來趨勢。
關鍵詞:播音主持;新媒體;職業素養;創新
在媒體融合的今天,報紙、電視甚至是PC電腦端口的新聞媒介都已不再是當下時代的媒體主導,短視頻、自媒體、H5與網絡電視等多形式的切入讓播音主持也開始感受到來自媒體大融合時代的挑戰。一成不變的主持方式與傳統的播音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受眾對選題內容的心理需求。播音主持如何在新環境下找到自己的特色定位,不斷提升個人競爭力,成為新媒體背景下該行業需要緊急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生存環境
(一)傳統播音模式地位的動搖
在當前信息爆炸高速發展的時代,新媒體已經成為傳播媒介的“霸主”,毫無疑問這種角色的定位已經沖擊了傳統媒體在我國幾十年來的權威地位。由于無法適應新時代快節奏的工作模式,無法完成新媒體環境下工作內容的要求,承受不住壓力的播音人員也紛紛離開崗位,投入到其他行業中,這就造成傳統播音人才的流失。此外,很多移動信息端的大量涌現,客戶更偏愛通過手機或電腦得到大量訊息,所以依賴著電視的播音主持將遇到新的挑戰,造成此傳統行業的危機感愈加緊迫。
(二)新媒體下播音模式的崛起
新媒體的崛起無疑是市場決定的,在媒體融合稱為總趨勢的情況下,受眾的娛樂需求越來越高,而新媒體形式的多元化與不斷創新,正好滿足了受眾對信息獲取渠道和形式日益膨脹的高要求。此外新媒體的出現,讓任何一個人均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能夠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報道身邊出現的事物,這種對生活浸潤式的發展無疑決定了新媒體在受眾中的地位,讓受眾的選擇不再停留于傳統媒體。
二、新媒體下對播音員、主持人的要求
(一)播音主持的閱歷要求
新媒體的時代,播音員主持人勢必會受到影響,但無法否認其存在的必要。針對播音主持行業,不但需要確保播報內容條理清楚、語言表述流暢外,還需要按照個人的社會經歷和工作經驗恰當地充實新聞內容,可以從各種的角度切入,開發新聞內容的深入內涵,充實新聞內在并且避免內容雷同[2]。播音主持需要持續在個人的工作與社會里累積閱歷,提高個人的業務技能,改善節目品質。
(二)播音主持的應變要求
新聞直播之中可能會遇到不同的意外情況,想要確保播音工作順利開展,播音工作者需要具有很強的應變技能,這就要求其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技能,還需要熟悉社會生活中多種經驗。在遇到突發的情況時,才可以通過合適的方式解決。而主持人在組織協調方面需要很快地適應現場,從而可以控制現場的態勢,對意外的事件迅速且準確地時解決,達到最佳的串聯效果。
2007年歡樂中國行元旦特別節目。零點倒數時,時間預算多了一點,董卿接到導演傳來的誤判信息:“還有兩分半?!倍渑R危不亂,走到舞臺兩頭分別給觀眾深深鞠了兩個躬,即興用“歡樂的笑”、“感動的淚”、“奔波的苦”等排比句造了一個又一個貼合晚會主題的“感謝”。有人直稱那三分鐘是金色三分鐘,是整場晚會最精彩的節目。
(三)播音主持的交流感要求
在新媒體的表達中,交流感要求也很強烈,但又沒有真正的處在交流的情境中。這就要求主持人不單單是自言自語或對空宣傳,而是一種職業性的自身潛在意識的引導和體現。而是需要主持人用觀眾的角度及時反映出自己播出的內容,加以處理后轉述出來,讓受眾能夠更加準確的理解和接受。
比如,當下流行的網紅直播形式,雖然這并不是正規的新聞播報形式,但在播音主持交流感方面的體驗上,其內容是可以研究和借鑒的。
三、新媒體下播音員、主持人突破困局之策略
(一)加強新媒體平臺建設,打造主持人形象
從大局觀念來說,播音主持行業也需要適應轉型升級,廣泛接納和接觸新媒體的運營模式,從這些經驗中獲得創新的思考,才能夠提升傳統播音主持模式下的效率和受眾感染率。這就要求,播音員、主持人需要更加與時俱進,利用新媒體的平臺,綜合觀眾的需要綜合不同新型技術,憑借新媒體的技術提高播音主持的綜合能力。
具體來說,培養播音員、主持人的核心競爭力是很有必要的,簡單來說就是品牌效應,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偶像效應[3]。關于這一點,諸如謝娜、何炅等主持人的品牌打造也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為什么要強調娛樂性呢?新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移動性強,而且種類非常多元化,這就進一步削弱了播音主持的作用。
(二)提升播音員、主持人的職業素養
1.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媒體融合條件下,大多數觀眾都對播音內容以及播音工作者的能力給予了更高的期望。所以播音員、主持人要愈加重視提升個人的心理素質、應變技能以及表達水平等。
2017年4月25日,智利中部遇到7.1級地震,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臨時連線直播采訪一位幸存華人時,通過細小的問題作為切入點,把一個問題拆分,不但給自己考慮的時間,也為受訪者的思考給予部分空間,舒緩兩者情緒。此例非常能夠說明較好的心理素質對工作者與受訪者都很關鍵。經過現場模擬、實戰練習的形式,能夠協助播音主持工作者提升個人心理素質。
2.豐富知識面與文化底蘊
播音主持的要求最關鍵的是具備應變技能,換而言之就是以充實的知識背景作為基礎。在新媒體時代中,播音員、主持人必須要拓展個人的知識儲備,提高文化底蘊和專業技術,以順應新的發展態勢。
播音員、主持人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如今劇烈的競爭和挑戰之下,希望獲得更多觀眾的關注和喜愛,需要塑造屬于個人的標志,因此塑造其個性化是重中之重。播音主持的風格是根據自身綜合文化素質為條件,播音主持工作者風格的塑造并非一時半刻能夠做到的,它要求其必需付出巨大的努力,傾其所有,敢于創新。必須在持續的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實踐加上總結,從而逐漸塑造符合自己的主持風格。
3.注重多位一體的角色轉換
每個人在社會里的角色是多種多樣的,且在角色中擔任的責任義務各不相同。在媒體條件下,播音主持工作者不但要擔任最基礎的新聞播報任務,也是事件的當事人和訊息的接收者。比如,在播音員在播報新聞過程中,有時會受到個人情緒和心理波動情況的影響,尤其是對于內容鮮明、觀眾較多的節目,大部分播音主持工作者想要進一步的呈現自己的個性和藝術風格,通常利用一些情感過激的表達形式甚至是非理性語言評論,從而對訊息傳播的公正、客觀造成不好的作用。
四、結論
總而言之,新媒體背景下,電視媒體的完善和創新是必經之路,所以應該正視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持續探討并尋找更多和新媒體融合的手段,充分憑借新媒體推動播音主持的改革和發展,同事和時代、觀眾的要求協同一致,如此才能切實為播音員、主持人營造一個極為可持續的生存發展環境。電視播音主持是傳統媒體的關鍵組成之一,想要較好地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應當和新媒體融合,在工作中拋棄固有的思維方式,提升自身專業涵養,從心理、文化、技術以及道德素質多層面鞏固自身的建設,用較好的職業素質滿足新時期我國電視廣播行業高速前進的需要。只有如此,才能讓播音主持行業在創新下永遠活躍在媒介的舞臺上。
參考文獻:
[1]汪海東.電視臺主持人的語言和學識修養[J].青年記者,2009(23).
[2]李燕.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素養芻議[J].當代電視,2016(3):89-91.
[3]李露.網絡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發展策略[J].低碳世界,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