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麗
摘要:電視節目在素材采集、加工制作、傳輸播出等多個環節都有著較為龐雜的工作內容,其中,加工制作側重于節目后期制作,該環節技術要求高,需要兼具節目的藝術性表現。在電視媒體受到融媒體沖擊的背景下,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應力求技術思維的縝密和創新,站在視覺定位角度,提高電視節目的可看性。本文探討分析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應用技術思維及視覺定位的相關思路。
關鍵詞:電視節目;后期制作;技術思維;視覺定位;思考
當前,新媒體發展速度極快,一方面給傳統媒體形式,如電視提供了創新思路,另一方面也分流了電視媒體的受眾[1]。鑒于此,電視媒體要穩固及拓寬受眾流,應牢牢把控電視節目的制作質量。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作為電視節目制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應尋求新技術思維及手段的介入,明確節目定位,擴大節目收視半徑。
一、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環節的技術思維及要點
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主要借助計算機技術,遵循節目編導及觀眾口味需求,對電視節目前期獲取的素材進行加工,使電視節目畫面鏡頭銜接更流暢,聲畫組合更具協調性及藝術性。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以錄制視頻為創作藍本,運用疊加字幕、制作片頭尾、剪輯視頻、配置畫外音等手段,增加電視節目的感染力及呈現效果。電視節目后期制作技術思維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線性編輯
線性編輯技術手段常見于磁帶等音像介質的編輯,從該技術形式的特征看,由于在線性編輯系統內,編輯素材及播放素材需要按照既定順序來進行,如此一來會延長電視節目素材剪接編輯耗費的時間,在此過程中還存在素材遭磨損或磁頭受損的可能性。隨著媒體技術的改進,線性編輯系統現已實現數字化,但電視節目素材及信號依然有著不小的磨損概率。最為關鍵的一點是,線性編輯系統功能的單一化,如編輯必須按照既定順序和步驟,一旦編輯完成,就不能輕易改變這些鏡頭的組接順序,無法隨意對電視節目素材進行刪除、縮短或加長,視頻線、同步機、控制線、音頻線等構成過于復雜,各設備及組件常出現不匹配問題等,已經不適用電視臺剪接編輯快速化的要求,在很多電視臺內已經棄用該后期制作方式。
(二)電視節目后期制作非線性編輯
電視節目后期制作非線性編輯技術思維發展空間較大,其帶有明顯的數字化特征,主要操作原理是借助數字儲存,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對電視節目的視頻素材及音頻信號進行后期編輯制作潤色。相比于上一種線性編輯技術,非線編不再依靠單一的磁帶作為編輯介質,而是采用計算機網絡硬盤來容納編輯內容,由此也極大增加了電視節目視頻編輯容量及編輯靈活性,突破了線性編輯模式下對編輯順序步驟、編輯時間、編輯長度的多方限制。特別是隨著網絡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的成熟化,電視節目非線性編輯已經借助互聯網手段,全面整合了電視臺、演播室、音視頻制作機房、后期編輯機房及播出機房等資源,通過串聯共享,提高了電視節目素材的利用率[2]。在實際使用中,如電視節目素材存在聲音缺失或聲音雜亂問題,借助非線編能夠有效還原及提高聲音清晰度,并通過背景音的導入,營造節目所需氛圍。在電視節目視頻播放速度調整、視頻內容的插入及刪除上,非線編同樣可以提供操作選項。
例如,在《國寶檔案》、《中國通史》類兼具歷史性及文化性的節目,因需要調動觀眾思索歷史,通常會采用非線編將節目視頻播放速度調慢,如此可以給足觀眾思索空間和時間。涉及到緊張場面,如打斗等,此時通常加快視頻播放速度,營造緊張刺激感。
電視節目制作非線性編輯技術要點或實施步驟主要有以下三個:第一,對電視節目采集的素材進行硬盤儲存。素材內容包含音頻及錄制的視頻。第二,電視節目制作。調用計算機硬盤中儲存的節目素材,進行剪輯操作、特技效果制作、字幕添加等藝術化處理。第三,電視節目輸出。在完成上述兩個步驟后,對節目成片效果進行檢查,調整畫質及聲音缺損處,無誤后啟動播放器,將視頻輸出并播放。
二、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環節的視覺定位及要點
電視節目視覺定位與節目畫面呈現出的質量緊密相關,電視節目視聽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觀眾主要以視覺為手段對節目進行評價,視覺化也是電視節目的首要特征[3]。電視節目后期制作視覺定位要精準,需要把握如下幾個技術要點:
首先,電視節目畫面的剪輯要以電視節目內容準確性及邏輯性為依據,剪輯不能脫離節目內容而隨意跳躍,要對電視節目畫面進行綜合考慮,確保畫面內各要素協調統一,如畫面光影變化、畫面色彩過渡、畫面鏡頭運動等。根據電視節目的屬性來確定剪輯思路非常重要,這是節目效果能夠完好發揮的基礎。例如,知識類電視節目,畫面要與內容匹配,不應采用過于強烈的畫面修飾手段,如夸張戲劇效果、閃回及表現性鏡頭過多、畫面造型奇特等,都會制約節目接收效果。
其次,電視節目畫面及聲音的蒙太奇應用上要有章可循。蒙太奇組合要準確恰當協調,不違背事物發展基本規律及常識性認知,使用時宜精不宜多,要由表及里逐漸推進。即使電視素材相同,但使用蒙太奇調整素材排列順序,也會讓觀眾產生歧義。為此,電視節目聲畫剪輯要遵循以不影響觀眾認知為基本原則。
第三,電視節目畫面剪輯要突出藝術性。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的視覺定位還體現在對畫面剪輯藝術性的應用及放大上。在常見的電視節目制作質量通病中,畫質過于粗糙、畫面節奏散漫無序、節目結構冗長無焦點等問題,都與后期制作中畫面剪輯缺乏藝術性有關。在明確電視節目內容及傳播關鍵點之后,應沿用視覺定位思路,突出節目的視覺亮點。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考慮增加特寫鏡頭的應用頻率,在后期制作中根據電視節目情緒氛圍,通過特寫來調動觀眾情緒,刺激觀眾的視覺感受,對節目的某一個點進行強調[4]。例如,在電視節目轉場及鏡頭的增補上,如不需額外增加節目信息點及信息量,可以增加一些靜物特寫鏡頭,如藍天白云海浪等,這些鏡頭在剪輯中合理使用,可以對事件及人物起到烘托作用。
三、電視節目后期制作技術思維及視覺定位有效結合的思考
(一)把握電視節目受眾心理認知規律,賦予技術思維及視覺定位人性化特點
電視節目后期制作要考慮到節目傳播的效果,還要考慮電視節目為何人所看這一因素,根據電視節目觀眾的愛好來把握節目后期制作方向。技術思維僅為手段,視覺定位的滿足應放在后期制作考量首位。為此,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人員要站在節目觀眾的角度,在冰冷的技術手段中增加人性化溫度,結合節目收視調查,對電視節目的內容素材及剪輯順序進行合理編排,增強電視節目的傳播效果。在具體開展電視節目后期制作時,協調節目鏡頭組接切換、字幕處理、畫面播速等要素,使電視節目具備更高的親和力及藝術性。電視節目在播出后,后期制作人員要對節目的收視情況及留言情況進行關注,然后以此為參考,對節目內容素材量及播出方式進行優化調整,一方面擴大電視節目收視范圍,另一方面有效應對新媒體基于電視媒體的沖擊。
(二)提高電視節目后期制作邏輯創新思維
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要在秉持邏輯思維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技術思維創新性。電視節目在將音視頻及畫面用邏輯思維進行編排串聯后,應注重老樹開新花,對傳統思維模式下的電視節目進行必要的改進創新,從而吸引新的電視觀眾流。在進行電視節目素材篩選,電視節目頭尾制作時,視角可以放長遠,保持素材內容的邏輯順序、時空順序合理貫穿和必要的呼應,增加電視節目緊湊感。為突出電視節目的特色,在后期制作時應積極應用抽象思維,在節目內容完整的基礎上,拔高電視節目價值格局,贏取節目收視口碑。要達到這一效果,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人員要借助計算機編輯平臺,根據電視節目內容指向,多運用不同形式的編輯方式,使電視節目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藝術風采。
四、結語
電視節目后期制作水平直接決定了節目的質量效果,在開展電視節目后期制作時,應充分運用技術思維及視覺定位手段,以電視節目觀眾為中心,增加電視節目藝術性,賦予電視節目新的傳播活力,不斷提升電視節目的制作及傳播效果,穩固電視觀眾群體,尋求電視節目在藝術及形式上的新變化。
參考文獻:
[1]余菊珍,張小明.對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視音頻技術的探討[J].電聲技術,2019(5):30-31+38.
[2]袁方.編輯思維在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的重要性[J].傳媒論壇,2019(19):62+64.
[3]龐宏偉.網絡化的電視節目后期制作技巧[J].西部廣播電視,2019(14):161-162.
[4]馬威.影視劇集制作中的現場錄音方法及電視節目后期的制作與編輯[J].西部廣播電視,2019(1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