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凱鍵 強子昭
摘 要:海南省于2017年秋季開始實施高中走班模式,致力于在微課與翻轉課堂中提高學生的史學分析與批判能力,引導學生用“愉悅性”反饋歷史課堂,提高海南學子的歷史人文素養,為海南省高中歷史教學工作提供更高質量的評價方法。
關鍵詞:走班制;海南;翻轉課堂;批判思維
一、學生的史學批判繼承能力評價法
海南于2017年開始進行高中歷史學考的改革,希望能將海南學子從機械化背誦中解放出來,實現高中生批判思維升級,高校歷史系可自主根據等級考的評級來選拔具有批判思維能力的史學人才,并依據海南教育實際狀況進行“因地制宜”的高中史學教育模式。
海南省教育會議一致認為不再用變向多形式之填鴨式教育來逼迫學生記住歷史知識,不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引導學生學會在遵守政治原則的前提下,批判繼承歷史觀點,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高中生不需像大學生那樣深入鉆進史料,只需明白史料真偽,可按照邏輯思維推導出現存在于歷史課本當中的共識性歷史知識即可,故要往學生往更高層次培養,必須要在高中培養出學生批判思考的意識,也被定為某種心能運作的歷程,是在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所提倡培養的,有三項心能行為,歸納思考、演繹思考和邏輯推論與分析,比如一學生學習了人教版必修一鴉片戰爭,能夠在海南模擬走班教學課上,將教師講這一課的PPT中關于《南京條約》的史料進行信息提取與分析,得知課本為何要這么寫即可,能夠用小論文的形式評價史料,故高中走班教學中培養學生通過等級考,以進入高校門檻的,最重要的,也是學習歷史最基本的,就是對史料的運用。
如三亞A教師講解戊戌變法一課時,是為引導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學生五分鐘快速瀏覽史料,隨即問關鍵性問題,“譚嗣同為何要找袁世凱,他很重要嗎,若他不告密事情會怎樣發生呢?”“為何故事會在此地點發生?”屬分析性問題。你更愿意相信哪則材料,若眾人言你為揭發者,該如何為自己說話?此啟發式教育對學生形成歷史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培養。
教師間的相互評價同樣重要,主講者闡述了他閱讀眾多關于歷史教學批判性思維的文章,認為要做好學生評價,必須對學生的年齡認知層次有所了解,有些教師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屬于大學歷史的教學范圍略顯片面,關鍵在于引導方法,其言,若研究那個時代,則創設做那個時代的人的情境,再與當今之事做對比,以調動起學生的討論和辯論,教師借此引導學生相互說明對方觀點。把歷史價值導向放入提問的技能,且有學生在伴隨課堂前進而反省自身,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比直接批評學生要更有效[1]。此為創設歷史情境法,在講解太平天國一課時,講到鴉片戰爭后的傳統小農經濟被資本主義沖擊,土布被洋布沖擊時,老師就問到:“若你是土布商人,是否會感到不滿。”以此啟迪學生思考,推動學生的課堂辯論,促進師生互動思考,活躍課堂氣氛,多形式調動學生活力,但教師要具備駕馭課堂之能力,引導學生批判繼承,促進課堂進步。
傳統與現行皆為以應試教育為中心的教學評價體系,教師無時間與精力去組織學生進行批判性的辯論,若實行走班,得益于學時及學科地位的提高,教師可引導學生假設性情境訓練,若為高中第一節新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在講解此課時,以“元謀人和北京人[2]”作為突破口,趁著學生在第一節新課所擁有的好奇心與積極性,提問道,若你現于元謀人北京人當時之情境,整天受到兇猛野獸的侵擾,沒吃沒穿沒房沒車,假設是這種情況,你能安心學習嗎,若老師遇此情況,首讓自身安全,發明工具,打掉野獸,進而開始努力干活,賺錢,之后生了小孩,讓小孩能夠安心讀書,大家各抒己見。多次組織實踐活動,如討論、表演等,,要求同學們各自提出觀點進行對比,以此調動學生的批判繼承思維。教師應注意分層提問,如在D層,可以問的簡單些,你們現在沒手機玩,受得了嗎,若穿越回去,大家愿不愿意呢?說明了解自己所帶班級的學情分析至關重要,故其告誡年輕教師,更多了解學生需求,才能明白用什么方法培養他們的歷史批判繼承思維。
綜上所述,衡量一學生在走班課程中是否能夠有長足發展,批判繼承思維尤為重要,學生能否在一節課上通過史料的學習,大膽質疑當中是否符合史實,也就成為海南新高考改革所需從平時教學培養的目標,以便讓學生在合格性考試和等級考中達到學業質量評級的標準。
二、以小組合作的歷史成果匯報為主的翻轉課堂評價法
翻轉課堂(Flipping?Classroom)是美國教育家巴格曼和山姆于2007年前后提出,此與走班制的充分照顧每位后進生理念相吻合,如課上,教師將課件與實時講解錄制為視頻,供缺課的學生在家補習,形成新教學模式評價法,“顛倒”或“翻轉”—意即課前看教師錄制的歷史教學視頻,隨后到校完成多種形式的學習[3]。”如今翻轉課堂正在全國各優秀中學普及,浙江、上海等已經實行新高考的非畢業年級,在翻轉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尤為重要,而歷史實踐課以成果匯報的實踐方式呈現,涵蓋歷史情境學習以及才藝表演兩部分,故對如何評價海南走班制下的歷史事件課程是一創新方法。
課前評價是學生依據微課視頻自學并完成測試題,此亦為微課與翻轉課堂之結合。評價學生自學能力、學習態度和完成自我測試能力,若有電子測試平臺輔助,則可參考微課視頻時長來進行過程評價,依據高中歷史學業質量標準評價等級,結合高中歷史課標所組成考題,運用電子系統進行批閱完成考試評價。第三方人士也可在電子化輔助或非電子化進行評價的情況下予以評價學生能力。教師和學生助教可參評校內中翻轉和課內小翻轉。學生可在形成性評價階段中鍛煉獲取信息能力,也可在電子信息輔助下進行自測后及時得到評價反饋,達到以評促學之效果,此部占總評分的20%。
課中評價可落實合作學習,如課程討論與辯論、組內合作與組別合作或師生之間的問答狀況、最后形成實踐成果匯報,并接受教師的提問。此為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涉評價內容多而難以量化,可采用學生自評、組內外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結合[4]。此部為形成性評價階段的延伸,落實學生評價量表,自評與他評相結合,采用加權評分得出此部分數,在總的評價比重中占30%左右。
課后評價是依照學生掌握歷史實踐技能的整體綜合評價,例如學習小組能在走班實踐課活動《探討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中,按照教師所布置的歷史小話劇任務,展現出總統如何與國會和大法官做斗爭,進而讓學生明白西方的體制有利有弊,利處就在于三者權利得到制衡,弊端就在于形成三者之間相互扯皮,促使同學們能夠在成果展示匯報中感受到此課之歷史真實情境,為了加強歷史分層教學班的創作動力,教師們可制定游戲規則,讓最低分一組表演唱歌跳舞,此為歷史情境學習與才藝表演兩大部分,達到評價學生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相結合、合作學習能力全方位評價。歷史理論課則采用紙筆測壓與電子測驗方式相結合方式進行考核,充分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改傳統紙筆測驗評價之方式。到此已為總結性評價階段,則為上文所言之理論評價與實踐評價相結合。尤為實踐成果匯報乃學生交流最優階段,通過小組互評借鑒,從而發揮以評促學的作用,占總成績的50%左右。最后總評則依據學業質量標準評級,結合采用綜合加權成績所產生。
三、讓學生“愉悅式反饋”
過往的學生評價反饋涵蓋著太多的不情愿,建議海南省落實多元學生評價法,讓學生愉快起來,欣然的反饋課堂。“愉悅性接受”作為評價反饋的基本要義,采取“等級+特長+評語”的綜合性評價方式,從“學業、素養、特長”三個方面反饋學生學習與發展情況[5]。未來的教學不能再像現行應試教育那樣,許多事情不讓學生知道,應公開展示其等級進度,此等級進度涵蓋歷史課堂學習進度與綜合活動評價進度,讓學生明確成績差距,教師針對學生的差異評價,引導其發揮特長,融入學校所組織的綜合活動中。
參考文獻:
[1]趙亞夫:《批判性思維決定歷史教學的質量》,《課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2期。
[2]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未來的發展》,《電化教育研究》,2014年第7期。
[3]劉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學業評價改革》,《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年第22期。
[4]車言勇:《走班制下的學生差異學習與發展評價》,《中國德育》,2016第11期。
[1]趙亞夫:《批判性思維決定歷史教學的質量》,《課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2期。
[2]趙亞夫:《批判性思維決定歷史教學的質量》,《課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2期。
[3]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未來的發展》,《電化教育研究》,2014年第7期。
[4]劉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學業評價改革》,《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年第22期。
[5]車言勇:《走班制下的學生差異學習與發展評價》,《中國德育》,2016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