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冠杰
【摘要】 ?在追求高效教學的今天,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幫助學生訓練更加完備的能力,這是當前教師教學不懈追求的教學目標。對此,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中高效課堂構建下的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法展開了論述,總結了幾點有助于學生能力培養的措施。
【關鍵詞】 ?高中歷史 高效課堂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4-091-01
一、鼓勵參與,思維加工
高中歷史知識相對瑣碎,這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識記負擔。但是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新知識記過程,學生出現低效識記和理解不夠深刻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學習中并不夠投入,機械識記一些歷史事件、歷史事件的影響和意義,其功效并不明顯,并且這種學習方法也為學生帶來了不小的負擔。對此,為了培養學生的識記能力、深化學生對新知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的深入參與,投入到新知學習的過程中來,讓學生經歷思維對新知的加工過程,從而提升新知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例如,在《英國的制度創新》這一課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以更加清晰明確的思路完成本節課的學習,教師可先從英國歷史發展軸線中,幫助學生定位英國制度創新的對應時間節點,幫助學生初步感知。在本節知識學習完畢,在幫助學生總結梳理知識要點時,教師無需代勞,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梳理新知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以“英國的制度創新”為核心,建立思維導圖或者樹狀圖知識框架,分辨建立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創新過程、確立標志、發展過程等分支,在直觀的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幫助學生深入投入到新知識記和理解的過程中,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把握思維導圖這種直觀梳理新知的新知梳理方式,進而培養學生的高效新知培養策略。再比如,在1787年憲法這一部分新知的學習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以1787年憲法為核心,下設憲法制定的背景、憲法的內容、原則和制定過程等分支,作為學生初步學習的感知性教學資源。隨后,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對內容的進一步探索,從憲法制定到發展的過程,包括從邦聯到聯邦,再到兩黨制的雛形,幫助學生逐步分析其意義和作用,最終攻克這一教學重點,深化學生對本節新知的理解。通過如上層次性的分解新知的方式,本節課學習中的繁瑣復雜的知識被有效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理清了本部分知識內容的清晰框架和結構,在經過思維對新知的深入加工處理后,學生的識記和掌握效果必然得以提升。
二、引入資源,訓練學生思維
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賴于教師的步步引導,有賴于教師引入豐富的資源對學生的思維啟迪。對此,教師高效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時,還有賴于豐富教學資源,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這一課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直觀教學資源,將該時期美國人被迫廉價出售私人汽車、美國20世紀30年代華盛頓的視野公認聚居區“胡佛村”等圖片呈現給學生,并引導學生結合圖片思考:圖片中反映了美國經濟發生了什么重大事件?簡述其對資本主義世界的主要影響。針對圖片反映的時間,美國政府采取了什么對策?與美國傳統的經濟政策有何不同?羅斯福新政取得了成功,你認為政府應在國家經濟生活中發揮怎樣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發生了哪些新的變化?通過如上直觀教學資源的引入,教師引導學生感知分析圖片,并分析對應的美國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從題目分析和問題的引導中,提煉并解答出經濟危機的影響,實施的政策和與以往政府對經濟干預的不同,從資源的挖掘中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本節所學新知,將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有效串接起來,嚴密學生思維中的知識框架。同時,在學生對材料分析思考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效提取并遷移新知,學生對題目的解讀能力必然也將隨之增長。
三、拓展教學,豐富學生視野
在不少看來,歷史學科的學習方法主要是通過識記的方式鞏固夯實。但是,持有這種學習觀念和學習態度的學生,即便是消耗了大量的時間,也無法在考試中贏得良好的成績,更在這種機械識記的方法中產生索然無味甚至是枯燥無趣的情緒。對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注重對新知的理解,注重對一些拓展性學習資源的閱讀。例如,教師引入一些閱讀小字、注釋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拓展閱讀,輔助對新知的理解,更讓學生在課外資源的拓展閱讀中,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建立對新知的優化認識。隨著課外資源的拓展,學生逐步意識到歷史知識的學習不再是機械識記,而是需要更多的理解,隨著學生閱讀廣度和深度的進一步提升,學生也就會逐步意識到以理解為前提的學習方式才能讓自己真正把握歷史學習的訣竅,才能讓學生在對新知的理解中逐步成長。
總結
在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應當是伴隨著學生學習始終的,更應當是與學生的新知生長過程同步的。教師教學應當以知識為載體和媒介,讓學生在新知的輔助下,對新知進行探索學習,進而實現能力的提升。對此,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參與、引入資源和拓展教學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摒棄傳統學習中機械識記的學習方式,而是以更加投入的方式開展學習,切實讓新知經歷思維加工的過程,并通過拓展閱讀、有效理解,升華對歷史新知的認識,從而有效把握歷史問題的脈門,找出解答問題的關鍵,實現學習能力的突破。
[ 參 ?考 ?文 ?獻 ]
[1]危建紅,席長華.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能力的策略初探——基于學習情境創設的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2019(06):39-41.
[2]張潤芝.“任務導向”的“理解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
[3]姚晶.中美歷史教科書中“工業革命”之比較[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