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華
摘 要:學校和家庭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的思想品德及價值觀念得以熏陶的主要場地,可以說,二者構成了學生成長的小環境。在當前德育教育重要性逐漸確立的背景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該取得空前的一致,致力于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德育環境,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行為習慣,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與價值觀。本文從初中階段的德育教育入手,主要依據“精細化管理,從細微處入手滲透德育”“重視家庭教育,實現家校聯動跟蹤教育”“組織實踐活動,參觀家長生產車間”三個方面討論了家校聯合的視角下德育教育的展開方式。
關鍵詞:初中;德育教育;家校聯合
筆者所在的學校外來工子女占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比例(外地包括省內和省外),這些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無從考查,學生家長也多半因為忙于工作而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學生的輔導和教育工作。事實上,不僅是筆者所在的學校具有很多外來工子女,其他學校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作為級長,在進行德育教育時也應該關注到這一現狀,并學會合理應用家庭教育,在促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匯成一股力量的基礎上切實提高德育教育的滲透力度。筆者結合自己在實踐中的嘗試與探索,針對家庭和學校聯合進行德育教育的策略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1 精細化管理,從細微處入手滲透德育
初中階段是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樹立的階段,關系到學生能否以正確的是非觀和善惡觀來處理自己所遇到的事情,此時對學生指出相關的標準,或者是為學生提供相關模板,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學生的行為。但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規范學生的行為,而是為了讓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態度,具備高尚的品格,這需要在德育教育中通過情感熏陶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明確這樣做或那樣做的道理,通過精細化的管理來幫助學生從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強學生自身對德育的理解和感受。單純的為學生指出學習的榜樣和各種行為習慣的模板并不能根本上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要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和生活觀念,可以通過適當的引導來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例如,有些學生對課上的學習不感興趣時采取的方式不僅僅是自己不學習,還會擾亂課堂學習秩序,向教師提出與學習無關的問題,或是與身邊的同學一起討論與學習無關的話題,這使得課堂學習氛圍受到了破壞。對此,需要指出學生行為的不當之處,并點明不遵守課堂紀律對學生自己的學習、對同學的學習以及對教師的教學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從根本上杜絕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
2 重視家庭教育,實現家校聯動跟蹤教育
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一直是學生接受的教育中的重要一環,除外在學校的時間,學生在家庭中的時間最長,家庭環境與氛圍也是影響學生個性和觀念的主要因素。在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以及家庭影響因素,追蹤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狀態,了解學生家長對學生的教育理念。在跟蹤教育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家長的教育理念不正確,不明確家庭教育的意義,甚至認為孩子在學校所受的教育已經足夠,沒有為學生的學習和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持。這是十分不正確,也是十分影響學生發展的觀念。
首先,學校應搭建好家校聯系的平臺,讓家長能夠時時掌握學生的動態,了解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分析學生產生困難的原因,并聯合學校教育一起為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其次,糾正家長“學習成績最重要”的片面思想,讓家長的注意力放在學生的長遠發展和全面發展上來,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與思想熏陶。再次,幫助家長認識到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依據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進行培養,發揮家校聯動教育的優勢,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最后,學校和家長應該就學生的培養問題達成一致,為學生樹立正確、積極、正面的模板,讓學生能夠參照教師和家長的行為明確自己應該做的舉動。
3 組織實踐活動,參觀家長生產車間
德育教育的滲透不能僅僅依靠教師和家長的說教,單純的說教不僅難以引起學生的重視,過多的說教也會招致學生的反感,可以通過適時組織的合理實踐活動來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力度,同時從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學生的行為與品德表現等,找準學生的弱點進行專項指導。在家校聯合的背景下,可組織學生一同參與學生家長的生產車間,一是讓學生了解家長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在家長工作環境的影響下意識到工作的不易之處,激起學生對家長的感恩之情;二是開闊學生的視野,以參觀生產車間為載體來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力度,在實踐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加強樂于奉獻、學會堅持、勤于做事、虛心學習等精神態度的熏陶。
首先,級長和教師事先分析和篩選學生家長的工作崗位,找準適宜學生參觀的生產車間(主要是保證安全性)并與單位領導取得聯系,在不耽誤大家工作的前提下帶領學生前往生產車間參觀。其次,在進入車間前,教師、家長和學生應該統一服飾,和學生講好不要四處張望,不要隨處亂動,而是應該跟隨教師和家長的腳步進行參觀,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安全。再次,家長可以充當技術講解人員,講解每條生產線上的主要工作,讓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能夠對生產過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同時,可組織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學生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區域進行重點參觀,如實際情況允許,還可以讓學生嘗試著操作或實驗。最后,在乘車回去的路上,可針對此次實踐活動的收獲向學生提問,讓學生說說參觀的車間內主要的生產過程,說說參觀的主要感受,說說對家長工作的了解,主要是利用辛苦的工作來增加學生對家長認識和了解,在學生了解家長工作的辛勞之處的基礎上激起學生的感恩意識,教師再針對學生的感恩意識進行強化,激起學生好好學習、認真刻苦的積極性。
總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合能夠更大限度地提升德育教育的力度,使得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都能夠受到良好的指引,應該從細微處入手滲透德育,實施精細化管理,重視家庭教育,并組織實踐活動,將德育教育滲透在學生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
參考文獻:
[1] 歐陽帆. 試析初中德育中家校共育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76-77.
[2] 薛正海. 當前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08):68.
[3] 蔣艷秋.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道德行為的學校教育初探[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11):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