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振鵬
摘? 要:筆者出生在80年代的一個小山村,大學畢業后又回鄉任教,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山村巨變,也親身體驗到農村學校的滄桑變遷,更加理解農村教育工作者的艱幸和無奈。
關鍵詞:農村教育;農村學校;教育問題
80年代的學校,是孩子們的天堂,那個時候天是藍的,地是黃的,水是清的,那個時候每個村都有小學,學校是破爛的,但校園潔凈,書香濃郁,老師們自己刻蠟板給孩子們油印試題,一手漂亮的字體讓學生們贊嘆不已。記的學校有幾個老教師,學問很高深,講課非常的精彩,說學逗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學校上下課還沒有電鈴,樹上吊著一根鐵軌,到點就會有人打鈴,不過我感覺幾乎是沒用的,沒打鈴老師就進教室了,下了課還要再輔導會學生。如果調皮搗蛋不學習手板子敲的你眼淚哇哇的,大人小孩對老師是滿滿的尊敬。大家都信奉嚴師出高徒,小學好好學,初中苦三年,考個師范,中專就是國家正式干部,光耀門楣啊。
大學畢業后筆者回到槐蔭中學任教,當時正是中國人口高峰,國家為緩解上學難的難題,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縣里已經興起辦學熱潮,建起兩所民辦高中,4所民辦初中。各級政府也開始下達高考任務,公立學校和民民辦學校開始了激烈的碰撞。有的地方政府投入巨大的資金興建學校,投資辦學儼然已經成為當時的熱門,2012年開始,農村私立學校開始慢慢退出,豪華的教學樓里,只有幾個學生,成了一座空樓。學校也變成了空殼。究其原因一方面:農村的常住人口逐漸減少,青壯年外出打工子女隨遷,在城市生根落戶。但農村學校的學生真正減少的原因,筆者認為是教育的一種矛盾引起的。就是人民對教育的期望與教育現狀的矛盾形成的。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而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所在,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是發展基礎教育、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保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事關國計民生,已愈來愈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人民希望得到更好的教育,但農村的教育現狀沒辦法滿足這樣的條件。
這就是我國當今存在的教育問題,人們所希望的教育愿景與我們當代的教育現狀之間的矛盾,也就是應試教育。十年寒窗,一朝高考,在我國在人才選拔上,雖然人們不希望一考定終身,千萬人同擠獨木橋情況,但又找不到一種既能擇優選拔人才又能不用一考定終身的方式方法,高考還是普通百姓最公平一種考核方法,是對中國學生十幾年學習的一次總結,是一種相對公正、公平、公開的人才選拔形式。
現在的農民工覺得自己沒讀多少書,生活中會處處吃虧,賺錢辛苦,經常勞累。很多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是一個文化人,多讀書,讀好書,積累知識,在社會容易立足,不必再像自己勞累一生,也能有份好工作,有份穩定的收入,不與社會脫軌。要想子女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自然是想到城里面教育條件好的地方。所以只能是自己咬緊牙關,拼命賺錢,送子女進城接受教育。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和城鎮的孩子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不得不說,城鎮與農村的教育水平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農村教育水平普遍比城鎮差。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后,盡管目前農村中小學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中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中小學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維修更不用說更換新的。鄉村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是剛大學畢業的教師,他們的教學經歷幾乎空白,待到教學成熟就被調離崗位,從而導致學生一直在適應老師,無法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現任的教師多是以前就一直在此從教的,缺乏更新以及與外面新時代的交流,教學水平難以提高。再加上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無法得以保障。多數教師會選擇城里就業,所以說城里的學校師資力量是不斷更新的,不斷得到鞏固的,更容易留住優秀人才。這樣一來農村選城鎮,城鎮選名校,名校選名師……一層層往下,農村學生就會越來越少,而城鎮、名校、名師齊集學生就會越來越多。
現在國家富強了,人民生活更富裕,農民的生活也好了,也愿意把更多的收入投入到教育當中。或者說農民也有能力把孩子帶到身邊,來到更好的城鎮,讓他在更好的學校,受到更好的教育。當年農村春種秋收的農忙景象已經變的沉靜了許多。許多耕地荒蕪,村落凋閉。許多年輕人不愿意再回到農村而選擇到城市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開始在城市買房,這樣的農民也不在少數。再加上中國房地產熱潮,商家以學校為投資熱點,吸引更多的有子女上學農戶來買房。而名校為了限制學生數量,保證其優生率,要求提供所在區域房產證,就更加讓家長們趨之若鶩。為了一個入學名額,不惜重金購房。其次,由于生活壓力有部分年青人與城鎮居民一樣,減少了生二胎三胎的打算,很多只生育了一胎。小孩少了,讀書的人數當然也會少了。
當前,國家為了改變這種教育矛盾現狀,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也就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但必須指出的是,教育均衡不是簡單的硬件均衡,當受教育者覺得自己得到了同等的教育資源,教育均衡才是真正的均衡。受教育者要得到均衡教育情況,需要有更多的人才留在鄉村學校。而留得住人才,除了有好的待遇外,還需要有更寬松的教育教學環境,這需要政府從各方面入手,解決農村學校師資不足的問題,解決鄉村教師的生活待遇問題。教育不能真正均衡,農村學校學生還會繼續減少,教師的配備會更加困難,點多人散,造成更大的困難。這是當前教育現狀決定的,需要上級教育部門實踐調研,全面統籌安排,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區域化布局,保證名校精英教學,保障小規模學校生源配置,扶持中端學校上馬形成競爭機制,才能為農村學校引來生機,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 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及對策.《未來英才》.2016年1期.鄧兵.
[2]? 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及對策.《課外閱讀:中下》.2012年6期.孫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