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 要:物理力學本身作為一種客觀規律的反應,通過引入力學實驗,可以很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有利于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影響力學的因素。本文針對高中物理力學實驗的學習,對于高中物理學習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對高中物理學習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中物理知識;物理力學;思考
有很多高中學生討厭物理課程的原因往往是在于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的原因。筆者曾接觸過一名高中物理教師,其上課要求同學事先熟讀課本,然后聽講時不準學生翻閱課本,然后上課講公式,課程中講習題,課后布置練習作業,這種過于死板的教學方式,使得更多的學生產生了對于物理的厭反感。特別是在物理力學中抽象性較強的情況下,不少學生更是表示艱澀難懂。其實細觀不難發現,高中物理力學知識中所講到的很多物理問題都可以通過物理實驗找到答案。物理實驗學習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學習抽象的知識,由此通過物理力學實驗學習我們可以延伸,更多的高中物理知識點可以在實驗中找到答案。
一、高中物理知識與實驗相結合的重要作用
(一)可逐漸提高高中生的學習興趣
通常,只有對一樣事物具有足夠的興趣,才可以具備一定的學習熱情。高中物理知識對高中生來說可能就是枯燥的、難懂的,但是通過教學實驗總結,聯系生活實例,往往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枯燥的物理定義融入到實驗中,通過實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物理力學知識點。而通過結合物理實驗,往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熱情。
(二)可培養高中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
如果能夠將每個學習的知識點都與教學實驗相結合,這本身就是教師對于教學思考力的體現。一些著名的物理學家所總結的物理定義,無不是對于世界客觀規律的總結與概括。通過物理課程與物理實驗相結合,不單單對于物理學習來講,其對于培養高中生積極思考的能力、培養創新性思維都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物理實驗中探討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上,在實驗過程中由重物做牽引,帶動小車移動,小車再牽引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在接通電源后就會在移動的紙帶上打下一段點,紙帶上的點跡就是小車運動情況的直觀反映。在實驗中,通過不斷增加重物質量,多次帶動小車移動,通過打點計時器在紙袋上的軌跡,學生找出不同的同時,會主動思考重物重量對于小車速度的影響。
二、高中物理力學實驗學習的幾點思考
(一)在高中物理知識學習中注重生活實例的引用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那些缺乏一定生活常識的人,或者由于本身對于教師教學方法存在較多的歧義,從而導致缺乏物理興趣,最終影響其對于真正理解。因此,在物理知識的學習中,應該積極與生活實例相結合。例如在理解速度、加速度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及親身經歷。如電動車起步后,以平穩的速度前進,保持穩定的速度。而在當車子電流增大時,速度得到提升,車速增快。這部分由單位時間內速度的增加量就稱為加速度。又如對慣性的理解即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稱為慣性。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固有屬性,表現為物體對其運動狀態變化的一種阻抗程度,質量是對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可以舉例,當電動車按照正常速度行駛時,遇到了行人,這時電動車就需要及時剎車。在緊急剎車后,電動車往往不是馬上靜止,而是會向前滑動一定的距離。又比如在了解電路知識時,特別是理解電路故障時,我們可以結合家庭電路布置等方面的知識,利用電路板、小燈泡等模擬家庭電路,以此來更好地鞏固及掌握電路知識。
(二)通過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自身的物理能力
很多物理定義及知識點的記憶都可以借助于生活實例。將高中物理知識學習與生活實例的結合,通過將課堂中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到實踐生活中,可大大加深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能力。通過將學習中的知識與生活實例相結合,又可大大地提高對于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活學活用,久而久之,必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物理課堂《功與功率》這一課程章節的學習時,我們可以在課程學習后,聯系到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場景,例如在可以聯想到送水工:兩個送水工分別將一桶25Kg的桶裝水運至5樓的住戶,即兩人將相同質量的物體分別運至5樓時,由于送水工的個人差異,往往所花費的時間是不同的,同樣的,其所選擇的路線也不一定是相同的,不過,兩個送水工所做的功卻是相同的。由功的表達式W=FS中,F和S都是矢量,路程是送水工位移的大小,而通過這一簡單的例子便對功率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在物理知識的學習中,通過掌握課本定義,去生活中找到與此相對應的案例,必能夠對物理知識有個清晰的定位,而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實際問題時,又能夠積極與所學的物理知識相聯系,這本身就是很大的進步,長此以往,個人學習的能力也會提升。
(三)注重個人的實際動手能力
其實,高中物理中的許多現象都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只是作為我們每一個學生,未必會去善于發現與總結,更沒有進行深刻的研究。高中生應該更多注重個人的實際動手能力,以此來增強個人的興趣,培養自身的創新與思維能力。注重個人實際動手能力,就是要多去實踐、多去研究。
三、結論
在現代的學生教育下,教師在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下,往往忽視了教學的本質目的:即知識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服務于生活。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也難以培養自身的良好行為習慣。因而在物理學習中學生個人應當通過積極引入生活實例,開展豐富多彩的生活化內容學習,培養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劉君.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研究與實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2]吳玲.切入生活淺談高中物理靈活教學[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5,33(6):23-24.
[3]梁哲琨.淺談將高中物理知識聯系生活實際[J].現代交際,2015,(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