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影
摘 要:作為新興的一類金融衍生工具,金融期貨的推出滿足了市場參與者的各式需求,并很快受到了重視,發展也十分迅速,與此同時也伴隨各種風險。基于此,本文將從期貨的含義出發,闡述金融類期貨交易的方式與特征,對金融期貨交易存在的風險與控制舉措進行分析與探究,希望為各類市場參與者提供幫助和建議,以期在具體交易中更好地控制金融期貨的交易風險。
關鍵詞:金融期貨;交易風險;風險分析;控制措施
最初起源于歐洲的期貨市場在歷經100多年后于20世紀90年代在我國初露端倪。在長期的期貨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期貨的特征有了不斷地完善,由最初非標準化的遠期合約發展成為在交易所交易的具有一定標準化、滿足保證金制度與每日盯市結算制度的期貨合約,在性質上期貨合約規避了遠期合約諸如:信用風險、轉手不易、交割麻煩等一系列的弊端,對于現代金融市場的穩健、良性發展提供了一定保障。同時,期貨品種也有了不斷地豐富與擴展,由最初以大宗商品作為主要標的物的商品期貨,慢慢地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以金融T具為標的物的金融期貨交易便是該階段的重要體現之一,其作用、地位在金融市場里都不斷地提高。研究表明,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這兩個世界級交易所的金融期貨交易在交易總量中分別占據95%與83%,其他國家的金融期貨交易也占有較大比重。因此,研究金融期貨交易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并對相關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這一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期貨的含義
期貨不同于現貨,現貨是能夠交易的實際商品或是貨物,而期貨并不是實體的貨物,它主要是以債權、股票等金融資產或是石油、貴金屬、大豆、棉花等產品為標的產品的標準化交易合約,具體而言,期貨合約根據標的的不同可細分為商品期貨、金融期貨、利率期貨、外匯期貨以及貴金屬期貨等幾大類。期貨交收的日期包括一星期、一個月、半年、一年等多種類型。期貨買賣的協議、合同稱為期貨合約,買賣的場所稱為期貨市場,投資者可以通過交易期貨合約進行投機、套期保值或投資。
二、金融期貨交易的含義與特征
(一)金融期貨交易含義
所謂金融期貨交易,指的是根據金融期貨合約進行的交易行為,以股指期貨為例,比如我們國家的滬深300股指期貨,就是以滬深300股票指數為標的的期貨合約。約定的是一定時期的滬深300股票指數點數,并以該合約約定的點數進行買進或者賣出。此合約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進行交易,交割月份為當月、下月以及隨后兩個季月,乘數為300。這一合約具有標準性與規范性的特征,屬于在未來產品價格方面的交易雙方期許交易。從種類來看,金融期貨交易具有不同類型的品種,如商品期貨交易、股指交易與股權交易等。與此同時,金融期貨交易是一種高收益和高風險的交易,這使得很多投資者都對金融期貨交易十分青睞。
(二)金融期貨交易特征
金融期貨交易的基本特征包括杠桿性、虛擬性、復雜性。杠桿性體現在交易所的金融期貨交易實施保證金制度,保證金的繳納也參照杠桿的原理,交易者可以通過繳納一定(較少)比例的保證金將較大的交易量撬動,也就是用少量資金獲得大量期貨合約頭寸,做到以小博大,同時期貨交易所采取每日盯市結算制度,每天期貨交易結束后都會進行結算,交易雙方保證金賬戶余額會對當天標的資產價格的波動進行調整,虧損較多的一方會被要求補繳保證金。虛擬性體現在交易者能夠完全借助虛擬的網絡來完成金融期貨交易,客戶只需要掌握自己的密碼與賬號即可,交易時也沒有具體形態,不會有實際的貨物或是產品,同時,交易雙方進行合約的買入和賣出后,通常會在合約到期前進行頭寸的結清,據統計是有不到2%的期貨合約到期會發生實際交割,其余98%都會在到期前進行平倉,這使其虛擬性較強。復雜性體現在金融期貨交易處在互動的一個過程,雙方必須達成協定,同時,交易雙方有復雜的身份,在互聯網中,投資者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員,沒有人員的限制,并且投資者大部分進行投機交易,其市場風險相對較大,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容易使市場產生波動,導致投資者信心的變化,對金融市場穩定性造成不良影響。
三、金融期貨交易存在的風險
(一)人為風險
在我國,多數市場參與者在進行金融期貨的交易時,最終交易結果往往都和交易者思想、專業水平等方面高度相關。現階段,國內金融期貨市場的參與者水平良莠不齊,并非所有投資者都是專業出身,對金融期貨的交易基礎知識與技巧沒有充分的學習,和股票交易一樣,羊群效應經常也會出現在金融期貨交易中。另外,交易者普遍對期貨交易的風險認識不足,防范意識也相對較弱,而在遇到問題特別是遭受虧損后抗打擊能力較弱,這也導致了部分投資者選擇將交易決策權給予期貨交易的專家,不過受多種外部因素與專業水平的影響,這些專家的決策也不會都是正確的,從而讓交易市場、投資者都面臨風險,以上都屬于人為原因導致的期貨交易風險。
(二)法律風險
一般來說,金融期貨的交易具備著合約性質,是交易過程中雙方自愿展開的交易,當前沒有健全的法律對其進行保障與規范,如果在交易時其中一方違約,或是受自身能力限制不能交割,則借助法律途徑難以充分地對自身權益進行維護。由于在法律層面針對合約未立法并保護,使得受害者不具備權益維護的依據,因此,在金融期貨交易有問題產生后,十分容易出現法律風險,同時這也是未完善法律制度而造成的,是法律方面的影響因素。
(三)價格風險
從價格風險的角度看,社會經濟、金融市場二者間關系十分緊密,其構成的體系也相對煩瑣、復雜,一旦市場發生波動,價格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金融期貨交易也是如此,并且其交易受價格的影響程度更大。比如,進行金融期貨交易時,利率能夠影響到價格,當利率減少或是增加時,最終的期貨交易便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到交易過程中雙方的實際效益,并且,在具有較大資金量時,即便價格的波動不大,其帶來的損失也會很大。客觀來講,金融期貨交易過程中的任何一方都很難避免該風險,同時,價格風險屬于潛在的一種風險因素,只有把握了這一因素及風險,才能夠按照風險制定和實施各種預防舉措。
(四)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指的是進行金融期貨的交易時,由于部分特殊狀況而增加了投資者的風險,此時投資者應補充相應的倉位,讓保證金不斷增加,防止出現爆倉的情況,然而,部分投資者遇到該狀況時不具有增倉的備用資金或是不想增倉,使得一些風險需要由經紀商進行承擔,這樣的風險便是來源于期貨交易信用的一種風險。從根本上講,該風險依然是價格風險造成的。
四、控制金融期貨交易風險應采取的舉措
(一)控制市場
、由于外界因素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期貨的交易,特別是市場價格,為了控制好金融期貨交易過程中的價格風險,投資者必須全方位地了解金融期貨的交易市場,合理地判斷與分析不同類型的市場信息,將市場風險有效地規避。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需要積極開展風險管理與監督,構建一個交易風險的預警體系,能夠實時、動態地監測價格波動與市場資金等內容,然后向廣大投資者公布這些信息,使投資者可以借助重要信息來調整個人的投資,積極應對金融期貨的價格風險與市場風險,從而在特定范圍內控制住金融期貨的交易風險,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損失。
(二)完善法律
法律制度不但可以有效地打擊、約束各種犯罪、違法行為,還能夠變成一種制度規范,使違法行為得以避免,由此能夠得出,法律制度的完善是保證經濟秩序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金融期貨交易時,需要對法律制度進行一系列完善,積極制定金融期貨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規,讓金融期貨的整個交易過程有法可依。現階段,同內的金融期貨方面法律制度依然未得到健全,有多種交易問題缺乏法律方面的根據,加上大量的投機人員經常趨利避害地投資和交易,部分投資者甚至通過損害其他人的權益來獲取更大經濟效益,此時,應借助法律的途徑對受害者權益進行維護。與此同時,立法過程中還應積極開展宣傳,使金融期貨的交易法律得到廣泛地普及,幫助交易者明確交易中的違法行為,從而對自身金融期貨的交易行為加以約束,預防犯罪與違法,從而使金融期貨交易的法律風險有效地降低。
(三)增強意識
要想控制人為風險,需要逐漸提高交易者防范交易風險的意識,并不斷提升綜合素質。交易金融產品時,交易者素質水平關系到風險狀況與收益情況,通常來講,若投資者有越高的投資素質水平,那么就容易產生越高的投資收益。由此不難看出,投資者應積極提高投資方面的綜合素質,經常學習期貨交易的相關知識。與此同時,投資者應科學地配置自己的資金,避免將全部資金投入到一處,做到多元化投資。例如,某投資者在2019年投資一種期貨時,先了解這一期貨的品種,掌握其風險、性質與特點等,然后在投資過程中按照自身資金的具體情況,分割了全部資金,只將分割后的一部分投入到該期貨中,而剩余資金投入到了其他金融產品,沒有一次性投入,從而讓自己有多余的資金當作保證金或用于補倉,在投資過程中有的放矢,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四)健全機制
除以上幾點外,還應構建清算體系、健全信用機制,以此來控制期貨交易的信用風險。客觀來講,期貨交易市場的運行健康與否,受信用機制的影響較大,在交易風險控制方面,信用機制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由此不難得出,應建立健全金融期貨交易的信用制度,完善清算的體系。通過清算,人們能夠充分預防信用風險,其原因是清算體系可以充分審核金融期貨交易中的雙方情況,然后按照具體情況給出相應的風險提示。與此同時,交易內容、清算體系二者彼此分離,存在一定的獨立性,清算、核算完全由第三方開展,交易雙方權益并不會涉及,體現了較強的公開性、公正性與公平性。除此之外,清算對期貨交易風險有較大影響,必須對清算體系積極構建并健全,這樣一來,金融期貨交易順利開展才可以得到保證,提升交易質量與交易效率,使期貨交易的信用風險大大降低。
五、結語
總而言之,研究金融期貨交易存在的風險與控制舉措具有重要的意義。各類市場參與者應對金融期貨交易的含義與特征有一個全面了解,及時對金融期貨交易存在的人為、法律、價格、信用等風險進行辨析,通過控制市場、完善法律、增強意識、健全機制等途徑對這些交易風險展開有效控制,從而降低期貨的交易風險。
參考文獻:
[l]趙曉飛.中國石化子公司期貨市場“黑天鵝”事件反思——石化企業如何用好避險金融工具“雙刃劍”[J].中國石油和化工.2019(2).
[2]崔健.國債期貨重啟對國內債券市場作用的研究和實證分析——以中國金融期貨研究所國債期貨為例[J].金融經濟.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