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嬌嬌


摘 要:改革開放四十余年以來,在技術貿易方面我國取得了重大進步。技術的發展將會促進經濟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國際地位提升等等,同樣,技術落后的打擊也會是致命的。我國的技術貿易發展在規模、結構、布局和立法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將對近幾年的中國技術貿易狀況進行分析,并總結技術貿易出現的問題和對策。
關鍵詞:技術貿易;現狀;問題;對策
一、技術貿易概述
西方發達國家一般認為,技術貿易是指通過專利和許可貿易,技術服務等引進和出口技術。而中國的技術貿易在此基礎上還包括進口和出口成套設備。
二、我國技術貿易現狀
依據我國對技術貿易的定義,以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出口情況來分析我國技術貿易水平。
從表l中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出口貿易情況逐步改善,進出口額都處于增長狀態,從2007年至2017年,進出口總額更是明顯地翻了一番,貿易一直處于順差狀態,整體上說明了我國技術貿易發展向好。
依據西方國家對技術貿易的定義,進行中美技術貿易情況的對比。
我TC指數在-0.90左右波動,與美國平均0.38的指數相比,相差甚遠,即使貿易水平有所改善,卻還是處于相對弱勢地位。下面我們將分析一下我國技術貿易面臨的主要問題。
三、我國技術貿易存在問題
(一)技術貿易進出口結構不合理
在我國技術貿易中,成套設備的進口在我國技術貿易進口中占了大部分比例,而出口產品中大多數是屬于加工貿易,核心技術僅占少數,這使我國在國際技術貿易市場中處于被動地位,導致我國很難擁有行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難以快速使行業成熟起來。
(二)對外技術依存度較高,企業自主研發創新能力不強
因為中國經濟和科技水平的制約,過去一段時間內,國內一直存在“以技術換市場”的科技發展路線,導致了我國對外技術依存度非常高。在這種重視技術引進、輕視引進后的消化吸收的環境下,我國大多數企業嚴重依賴于國外技術,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很能力,這是阻礙中國企業發展的一大因素。且國內企業普遍缺乏具備自主研發創新能力的人才。
(三)不同行業的技術貿易發展不平衡,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較少
在我國的近萬份技術成交合同中,技術進口方面,交通運輸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和電子設備制造業這三大行業的技術進口合同金額占總額的67%以上;研究與實驗發展行業、軟件業、電子設備制造業合同金額占比超50%。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中,技術服務和技術許可等占比不足l0%。在2017年1836400項專利授權中,發明專利僅占23%左右,而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則占了77%,這也反映了我國技術貿易發展的不平衡。
(四)技術貿易的法律體系不夠完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意識淡薄
由于我國在技術貿易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意識覺醒得較遲,我國在國際技術貿易上的法律體系不夠完善。更嚴重的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進步,我國在國際技術貿易方面的立法已跟不上世界的腳步,沒有完善的法律系統,技術貿易環境受到影響,進而阻礙了技術貿易的發展。
四、對策
(一)優化技術貿易進出口結構,著力提高核心技術進出口比重。
(二)注重企業內部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引進高能力人才,通過依靠自身創新降低對外技術依存度。
(三)提升企業間技術創新協同,平衡產業間技術貿易情況。
(四)完善技術貿易相關法律體系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李穎.我國技術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10(23):80-81.
[2]謝瑩.國際技術貿易對我國技術進步影響的實證分析[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8.
[3]封荔.中國對外技術貿易的現狀、問題與競爭力提升策略[J].對外經貿實務,2018(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