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
摘要:時代的不斷發展推動著課程的不斷改革,站在教育前線的教師們應該認真思考這個時代的真正含義是什么,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樣子的,在了解這些過后才能不斷調整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案。在不斷創新的同時,教育工作者們也要深刻反思教育家前輩們總結出的教育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就可以為當今的教育發展提供一種解決方案。本篇立足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并將其應用于小學語文教育中,力圖為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教學方案的全新思路。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學語文;融合借鑒
引言:
雖然陶行知先生所處的時代與當下的時代不盡相同,但他的一些教育思想具有明顯的前瞻性,可以為當下教育的變革發展提供一條嶄新的路。特別是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學生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再僅僅糾結于學生成績的高低,更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在認識到時代的變革后,應將時代的需求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從而為社會培養一批真正的棟梁之材。
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要想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應用于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工作人員必須要透徹了解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深層次含義,以及對當今的教育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借鑒意義[1]。
陶行知先生提出他主要教育思想時所處的時代是五四運動時期,在啟蒙思想盛行的時期,陶行知先生也力圖針對社會實際采取真正的變革,從而讓社會走上更加順暢的軌道,在這個時期,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平民教育運動,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育,最終想要達到教育改造社會的目的。
除此之外,陶行知還提出了以下寶貴的教育思想:鼓勵學生在勞動中得到教育;教育與生活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生活就是接受教育的一個很好的環境;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陶行知先生鼓勵對學生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培養能力;在教育中注重道德思想的灌輸。
二、借鑒與應用
(一)語文素養的內涵
現代語文教學的素養是基于時代發展要求下對學生基本素質的要求,包括對字詞篇章等的積累,具備適當的語文學習的方法,有一定的審美能力,有更開闊的語文視野,有口語交際的能力,具有獨立完備的思想體系。
(二)將人文素養貫穿語文課堂
新課程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人文素養是學生綜合素養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教師要通過一定的手段增強課堂中的人文素養氛圍。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級課本中,《兩只鳥蛋》這篇課文要讓孩子擁有保護環境、保護生態的意識,保護環境這個概念對孩子來說不是很清晰,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充分展示環境的優美,鳥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場景,這些會讓孩子心中真正產生環境的美好,這值得我們去好好的保護。每一個單元其實都具備人文素養的內涵,教師要做的是深刻發掘這個素養的內涵,并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等方式去闡述它,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根本目的。
(三)教育與生活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特別適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教育理論,顧名思義,就是將教育的思想滲透到生活中。比如在課堂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正式開始講課前,用生活中的現象作為引子,引出課文的主題。在人教版一年級的教材中,《春夏秋冬》這篇課文其實描述的就是生活中的四季,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都是生活中不同階段的風景,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用紀錄片的形式展示四季的風貌,傳遞一種生活現象與語文息息相關的理念。教師除了可以在課堂中開展教育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帶領學生去戶外親身感受自然的魅力,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加顯著。
(四)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教師,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其實沒有必要講授過多技巧性的知識,學生無法理解,甚至會產生反感的情緒,對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會產生消極的作用。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進行教學方案的調整完善。拿《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將植物是否可以旅行作為引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介紹蒼耳蒲公英等植物特別的旅行方式,鼓勵學生去發現生活中其他的類似例子,既可以介紹一些植物的相關知識,又可以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其實是兩個不矛盾的方向,它恰恰是課堂中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五)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的特質都存在著差異,但是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教師通常采取大水漫灌的教育方式,不顧學生們的特性去開展教學,所有學生所吸收的都是同質化的知識,這樣對一些學生其實是不公平的。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師應該深入發掘學生們的個體特點,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這樣才能塑造高效性的課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善于去了解學生,發現學生。一些學生擅長閱讀,平時喜愛閱讀課外書;一些學生擅長語言表達,能用清晰的語言去表述自己的想法。針對不同特質的學生,教師可以將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通過小組之中的討論,每個學生都能或多或少的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六)在勞動中得到教育
除了課堂中的課本內容講述,勞動實踐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在《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中,在挑水不便利的情況下,毛主席帶領百姓挖水井,通過努力能夠獲得就近的水資源。通過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們明白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創造成就。在學校組織的大掃除活動中,教師應該傳遞給學生一種通過自己的雙手讓教室更加美好的理念,讓學生懂得勞動的快樂,同時在平常的活動中注意衛生,珍惜勞動的成果,懂得感激學校中為學生們勞動付出的保潔阿姨們。以勞動教育這種切實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
三、結束語
學生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十分重要的,小學這個初級階段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教師要在把握好小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方案的制定,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會提供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思路。
參考文獻:
[1]高財其,賴新才.守護孩子美好心靈綻放校園德育之花——以上杭縣湖洋中心小學養成教育工作為例[J].福建陶研,2017:42.
[2]劉來兵,孟理政,劉倩.近十年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研究現狀及趨勢——基于CiteSpace可視化分析[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8(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