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講理的學科,也是學習初高中數學的基礎,對從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題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通過不斷地學習來完善自己的數學認知體系,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形成一定的價值觀。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因此構建高效課堂勢在必行。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更加注重對高效課堂的建構。從營造輕松氛國、革新教學理念、豐富知識儲備、構建數學模型四方面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建構展開敘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構
引言:
雖然當前大力倡導素質教育,要求教師革新教學方法,但“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仍然存在。在落后的教學觀念中,對于教師教授的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數學也只是被用來應付考試,而不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學生無法真正理解數學的意義。另外,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得還不成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使用適當的教學方式,才能讓學生掌握數學理論知識,從而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氖圍
良好的學習氖圍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沉漫在學習中,更好的集中注意カ在學習上。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以一種幽默有活力的形象出現,培養一種課堂中輕松活波的學習氖圍。幫助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到課堂的學習當中,在對兩位數的加減法進行教學時候,可先對學提問一位數加減法的運算,逐步増加難度,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進行到思考的情境當中。此外,教師還應該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課堂中,充分給學生展示個性的空間,對學生的特殊發展進行引導和鼓勵,幫助學生能夠寓學于樂。數學教學著重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下,培養數學思維能力,鍛煉數學思維。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中創設和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情境,幫助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得到提升。例如,教師在教授分數部分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利用一整塊餅干,將其平均分給不同的同學,并向學生提問,如何來表達每個人所分到的餅干數量?教師還可以在預設情境是,將與學生息息相關日常情境帶入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可以讓學生在計算加減法時,以學生的身高、年齡等數據來舉例出題。
2.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數學的學習不僅是要了解相關知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另一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教師不僅要創設相關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索,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給學生布置有趣的思考題,鼓勵學生課后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比如,在課堂教學中,針對老人購房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有的學生認為買高樓層的價格便宜,但有的學生提出反對意見,認為高樓層不利于老人出行,尤其是停電時老年沒有體力爬樓梯;有的學生認為購買低層,這也是老人理想樓層。但是也有學生提出反對意見,認為過高的價格老人不僅要貸款,甚至還需要借款,那么老人該如何選房呢?以小組合作方式展開交流、討論,學生不同想法的碰撞,對比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所以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評議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更多地表達自己想法,充分發揮合作學習作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提高教學實效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科學的安排教學內容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首先教師要對授課的內容做好合理的規劃,在難度和內容上做到有機的聯系,還要將新課的教學的舊課的復習做好具體規劃。此外,對習題的布置,也要具有針對性,難度要適中,從基礎知識到課后思考題,難度逐步變化,讓學生在從簡單題目到困難題目的過程中,掌握教學的內容。
3.設計練習,培養思維能力
數學練習設計不僅要精,更要重視針對性。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學情,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層,即優秀生、中等生以及后進生,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布置與之相適的數學作業,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多設計一些開放性數學問題,啟發學生數學邏輯思維。比如李老師這個周末要去外地出差,已知坐客車的費用是35元,坐火車的費用是20元,計劃出差的時間為3天,那么請問李老師本次出差應該帶多少錢呢?有的學生認為老師的薪資水平比較低,應該節省開支,吃住一切從簡,每天花費70元,所以帶300元就夠了。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不斷地探究、總結以及歸納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通過枸建趣味課堂,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發展。以《小小商店》教學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角色扮演,由學生自主選擇角色,然后模仿現實生活中購物情節。如小夢拿10元錢買了一個筆記本,那么剩下的錢還可以買哪些東西呢?學生們爭先搶后地回答:還能買橡皮、鉛筆盒等。緊接著布置新的問題:如果你有50元,那么你想買些什么呢?在這個過程中是怎樣換幣、找幣呢?請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去探究、總結。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有效性。
4.運用信息技術構建教學情境
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要求我們的教學活動必須遵循這發展規律,教師的教學過程要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與普通的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通過運用圖文結合,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化,便于學生識記理解;還可以播放小動畫提高課堂趣味性,加強學生主動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更多的參與,提高學習自覺性,通過對真實情境的再現和模擬,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認識鐘表知識的學習中,抓住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利用多媒體先展示各種鐘表圖片,通過動畫演示時針、分針、秒針的運作特點,使課堂生動起來,更直觀的讓學生了解三者的區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使用教學模具讓學生真切地感受鐘表的運作,感受時間的流逝從而建立時間觀念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還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加強同學之間的交流,分享學習心得活躍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需要用到實際事物,運用最直觀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用到思維的概括能力,而是在慢慢的發生質的改變。在小學數學觀察物體的教學學習中,一個物體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形象可能會不同,也可能相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同一物體的不同方面讓學生觀察分析,加強學生的空間觀念,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結論: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中設置輕松的學習氛圍,創新教學方法,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合理管理課堂秩序,積極枸建數學模型,才能使數學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小學數學教師應關注自身素質的提升,培養并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學習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并在教學中能夠加以運用,這樣才能使學生更樂于接受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崇沖.小學數學生態化高效課堂的建構[J].江西教育,2019(33):66.
[2]溫繼桂.小學數學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思考[J].學周刊,2019(34):48.
[3]唐梓蘭,唐斌.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學周刊,2019(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