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新
摘 要:該篇文章主要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式,包括將語言能力嵌入到教學中,思維發展融入到教學中,審美能力貼近教學中,文化的理解和傳遞融入到教學中,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核心素養
前言:
所謂小學語文的課堂中學科的核心素養,就是教師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式對其進行教學,通過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語文學習習慣等豐富小學生的文化底蘊。除此之外,教師要注重學生思想的拓展性,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和自身的修養,培養學生形成健康、正確三觀,促進學生的全民發展。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授課中,教師應積極的去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總是起主導作用,利用自己的權威進行“填鴨式”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教學任務分配不明確,學習目標并不明確,教師沒有充分發揮課堂帶頭人的作用,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面是被動接受,不能夠發揮主動性,積極性不夠高,思維因為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也不夠活躍,只顧著盲目聽課,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失去了對于知識的好奇心,最終對于學習產生逆反心理。除此之外,很多教師都接受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洗禮,在根本上忽視了對于小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教學的重要性,單純的教授知識點,反而忽視了在教學中,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全面發展的能力,很多學生只是單純的學習知識,而對知識的理解都是片面的,忽略了詞匯背后的情感和內涵。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教師應自覺的引導并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小引導并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使學生在學習階段能夠養成并擁有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為將來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小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學校提供的語文教材知識的學習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而且可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他們的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語言構建與運用嵌入課堂教學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于文章的聽說讀寫能力是首要的目標,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以及表達能力。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第一教師應該講清楚課本上面的每一個語句,含義等,還需要教會小學生在怎么應用這樣的語句和對話到其他的語境中。第二要求小學生在理解詞語本身的含義之后還需要聯系上下文,對于作者的創作環境和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讓學生能夠體會在詞語的背后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最后除了針對文章內容之外,教師要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從小引導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小學生盡早地、更好地掌握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都是節選自很多名家的著作,教師可以從這些名家的著作中挑選一些優美的語句進行講解,向小學生講解文字背后想表達的感情,組織學生們進行摘抄積累,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名家的寫作手法豐富自己的寫作,引導學生能夠感覺到語言的美妙,豐富寫作的素材,為之后的寫作奠下基礎。
(二)思維發展與提升融入課堂教學
以學科核心素質為指導,小學語文課堂的主體就是學生思維發展的培養和提高。
小學語文的授課教育可以以名家的優秀文章作為基礎,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加深對優秀文章的閱讀和理解,從而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和語文素養。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化學生思維的發展。首先,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進行獨立閱讀和思考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進行積極地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做出自己的判斷。無論是對是錯,教師都要積極評價,鼓勵和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良好思維。第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應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而有所變化。最后,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營造出來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境。
(三)審美鑒賞與創造緊貼課堂教學
審美鑒賞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情操。小學生語文審美鑒賞主要是來自于學校書本上的課文,通過一些課文的精品閱讀和作者的心理來培養學生的情操。教師可以將網絡與多媒體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中國語言的美學的創造在于學生熟練的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自己想要的意境,即我們常說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讀書筆記,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挑選一些學生的文章進行認真批改,鼓勵學生參加寫作比賽,并和同學之間學會分享,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將其落實到語文教學中,深化學生的審美實踐能力。
(四)文化理解與傳遞深入課堂教學
文化理解與傳遞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語文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它應該繼承和傳播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秀文化。語文的價值取向在于教育,教育不僅是單單要求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還要求同學們對于中國文化有認同感。因為學生們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其接受程度選擇民俗節日,成語故事等,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同時學校可以舉辦閱讀比賽,朗讀比賽等,讓學生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了解中國的古代傳統文化,找到學習的樂趣,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于中國民族文化的情感。
結語:
想要做一個合格的小學語文老師,就應該不斷的學習,針對傳統的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極的應對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在復雜的信息中找到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學生的特征選擇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在課堂的教學中,要把學生放在首位,充分調動學生們各個方面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品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思維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教師要打破能力的局限和思維的束縛,全面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學生的未來鋪平道路,讓學生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朱慧.小學語文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J].未來英才,2017(11):34.
[2]傅成正.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基礎教育,2018(3): 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