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全
摘 要: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啟蒙和開端,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能奠定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良好基礎,提高學生的數學修養,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提高課堂參與度;寬松環境;有趣游戲;直觀手段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和復雜的學科,它不像語文那樣有優美的語言,也不像英語那樣有活潑的對話場景,更不像音體美等學科充滿藝術性和情趣。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想使學生喜歡上數學,發現數學中的美,就要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熱情,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多年教學實踐,我采取了如下三種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拉近距離
教師只有創造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拉近和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親切,感受到來自教師真誠的愛,才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配合教師的腳步,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首先,教室是教學的主要場所,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應該從布置教室做起。觀察當代小學生的教室,大多是貼滿了各種讀來嚴肅的名人名言,雖然起到了一定的激勵作用,但是埋沒了小學生的活潑與熱情,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們挑選自己喜歡的有關學習的畫報,然后和學生一起把它們粘貼在墻壁上,并且安排學生自由設計黑板報,有多種主題可供選擇,比如熱愛祖國、努力學習、團結集體等,從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熱愛課堂的基礎,師生關系具有能動性,其中蘊含著巨大的情感、態度與能量。我們教師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在平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懷與愛,建立起和諧融洽的雙邊關系,促使他們熱愛數學,積極參與到數學課堂中。
二、開展有趣的教學游戲,寓教于樂
小學生的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都較小,這就決定了他們愛玩、愛鬧的性格特點,而且他們學習的最大動力來源于興趣,只要有了興趣,他們就會專心地聽教師講課,認真地回答教師的問題,反之,他們就會時不時地搗亂,說一些和學習內容無關的話題,擾亂教師的教學思路。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地開展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有趣的教學游戲,在游戲中滲透教學內容,將教育性與趣味性有效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想要參與課堂,想要探索數學的奧秘,在收獲快樂的同時收獲知識。比如,我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后,就設計了“小紅帽對抗大灰狼”的游戲情節,游戲規則是:大灰狼要吃小紅帽,小紅帽們必須團結起來,才能打敗大灰狼,不被吃掉。我邀請11個人站上講臺表演小紅帽,自己表演大灰狼,然后臺下的學生問:大灰狼,你知道11除以3是多少嗎?臺上的小紅帽們要立即計算出11除以3的結果,得出商為3,余數2,然后每三位小紅帽抱在一起,成為一隊,剩下的兩位小紅帽單獨成隊。如果小紅帽們完成這些步驟的時間超過了5分鐘,就意味著他們沒有打敗大灰狼,否則,就是取得了勝利。如上,臺下的學生不斷地變換除數進行游戲,臺上的小紅帽們計算出不同的結果。通過這樣的教學游戲,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有余數的除法的理解,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活躍了課堂氛圍,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敏捷和靈活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采取直觀的教學手段,強化效果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們只在語言表達上下功夫,希望通過生動詼諧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鑒于數學的抽象性,我們應該善于利用簡單的教學工具與模型,給學生提供形象的感知和認識,也就是采取直觀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解決數學“看不見、摸不著”的問題,進一步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他們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比如,我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這一課時,就讓學生從家里帶來了長方體的紙盒。我:同學們,你們試試沿著長方體的棱把手中的紙盒剪開,再展開,會變成什么樣子呢?生:(積極地動手操作)我: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展開后,你有什么發現?生:我發現長方體變成了六個長方形。我:那如果讓你們計算這六個長方形的面積之和,你們會算嗎?生:會!只要知道原長方體的長、寬、高就可以了。我:非常好,今天大家初步認識了長方體的六個面,下節課我們再來研究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具體方法。通過這種直觀的教學手段,不僅提高了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調動了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動手能力。
數學能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運算技能,讓學生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數學方式思考、分析、解決生活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的參與度,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要求。
參考文獻:
[1]黃世英.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參與度的方法之我見[C]//2019.
[2]劉開通.如何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學生的參與度[J].考試周刊,2018(3):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