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利華
摘 要: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的講話。且在此次講話中著重強調了思政課教學的意義、目標,且明確要求教師要切實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此指導下,本人為了踐行立德樹人的使命,在組織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時候,對傳統教學進行了優化,以期在學生的心靈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立德樹人;優化對策
總書記于2019年3月18日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求教師從小學入手,循序漸進地將學生培養成為有道德素養、法律意識的人。此次講話,不僅為小學道德與課程打好了基調,還為教師優化教學指出了方向,即在教學中踐行立德樹人的使命。為了踐行使命,我一般這樣組織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
一、著眼課堂,與生活聯系,多形式融入德育
在學校思想政治課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當前大部分學生抱怨的思政課與生活相脫軌此問題,指導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要轉換話語權,堅守立場做到有的放矢。強調,“天邊不如身邊,道理不如故事。”所以,在組織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時候,我立足該學科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嘗試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借此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生活內容的輔助下,能“聽得懂”,并受到道德的熏陶。
以“我能行”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初,我先向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和你們的班主任相比有什么不一樣的呢?在已有生活經驗的驅使下,學生們給出了很多天真的回答,引得課堂歡笑一片。在學生放下了心理的戒備之后,我圍繞著教學內容,創設了“猜猜他是誰”游戲活動。在此次活動開展中,我邀請一名學生站到講臺上,根據卡片上給出的人名,想出幾個優點進行夸獎。而其他學生則需要是猜測被夸的是誰。當答案揭曉的時候,所有學生都出乎意料,這竟然是我們班一直默默無聞的一個學生,而且,這個學生居然有這么多的優點。接著,我鼓勵學生們以小組為形式,在紙張上寫出小組其他成員的優點和自己的優點,之后交換紙條,看看自己在自己和他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在這樣生活活動體驗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可以客觀地對他人進行評價,還可以在發現自身優點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心,同時實現德育自然而然地滲透。
二、多樣活動,注重德育教育,塑造道德認知
育人之本,在于塑造道德認知。對于如何推動思政課的教學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座談會上提出了“八個相統一”的指示,要求教師將理論與實踐、統一與多樣、主導與主體、灌輸與啟發等統一起來。這“八個統一”為我們指出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的方向,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以教材內容為依據,創設多樣的活動,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的機會,并在自主性的發揮下,感知活動、理解活動,并透過活動深入地體會其中蘊含的道德內涵、思想內容等,進而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道德的熏陶,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
以“家人的愛”為例,本節課教學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回憶與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感知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形成熱愛家人的情感。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為學生創設了“回憶島·尋找愛”“體驗島·體驗愛”“故事島·辨析愛”“心情島·理解愛”“情感島·升華愛”這五項活動。在這五項活動體驗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們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父母的日常相處情形,體驗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并就自己與父母之間的矛盾進行講述,從而在辯證的過程中,體會到父母嚴格要求我們是愛我們的表現。同時,還組織了角色扮演活動,演繹父母和孩子角色,以此在點滴生活的表演中,體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進而將這種愛浸入到心靈深處,樹立起熱愛父母之情。
三、立足課堂,實施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思政課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堅定初心,深耕思政的“責任田”,將對學生的明道、明信教育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在為學生指點迷津的過程中,驅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其有效地參與社會生活打好基礎。
基于此,我在組織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時候,以課堂為載體,滲透養成教育。比如,我會發揮自身的道德示范作用,為學生做出良好的榜樣。如,在“我們愛整潔”中我們要求學生講衛生。我每天上學會保證衣著干凈,進入課堂會將講桌打掃干凈,看到地板上有垃圾會趕緊地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在我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們會在模仿的過程中,逐步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努力踐行道德行為。
總之,在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學要求的指導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踐行立德樹人的使用,將生活引入課堂,組織多樣的體驗活動,實施養成教育,從而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塑造道德認知,養成良好習慣,從而實現道德品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小明.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入德育[J].甘肅教育,2019(10):122.
[2]段亞麗.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德育研究[J].學周刊,2018(36):43-44.